铺建校企合作“高速路” 勇当产教融合“领跑者”

2018-01-18 10:06陈淼绚吕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速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陈淼绚 吕佳

[摘 要]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基础上,提出了铺建校企合作“高速路”的概念,希望通过其建设达到校企合作“渠道顺畅、体系完善、制度健全、合作顺利”之效。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深化与区域功能园区和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符合高新区创新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大学;机制体制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9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218- 03

0 前 言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加快专业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突显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通过健全科学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完善,双方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1 探索机制体制实践,铺建校企合作“高速路”

1.1 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凸显战略规划政府主导性

学校联合政、行、企共同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校内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在其指导下,统筹、宏观指导全校的校企合作活动开展。

1.2 出台校企合作实施意见,注重校级层面推进统筹性

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统一对外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合作形式及责任划分见表1。

1.3 实践校内二级管理模式,体现校企合作实施灵活性

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打造和发展需要制定与其相适用的校企合作工作院内管理制度,在遵循学校一级管理总要求的同时建立二级管理体系。尤其针对一些重点合作项目,如德国双元制项目,二级学院在“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性文件要求框架下,制订了《双元制学员管理办法》、《双元制学习日志管理规定》、《双元制学员赴企业培训考勤管理补充规定》、《双元制未签约学员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相关合作和运行管理。

1.4 合力建设校企发展高速路、提速校企合作工作体系建设进程

该校长期致力于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其建设达到校企合作“渠道顺畅、体系完善、制度健全、合作顺利”之效,在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基础上,提出了铺建校企合作“高速公路”的概念,形象生动地阐述建设“路标”,即在政校行企组成的产学合作委员会下,校内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进行统筹、宏观指导全校校企合作工作。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中的职责,即建立“道路建设标准”。为了使合作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更顺更快,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实施二级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合作项目制定相应的运行实施细则,即出台“行驶规则”。

通过“路标、道路建设标准、行驶规则”一系列体系、制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从校企共赢出发,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模式的合作。“行车道”、“快车道”和“超车道”分别代表学校从“基本建设、外部需求、内涵提升、持续创新”出发,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突显了校企合作从1.0到4.0的关键特征,最后四力(即:生力、发力、助力和接力)聚合开启企业大学的实践研究。

2 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勇当产教融合“领跑者”

2.1 实施一批企业大学建设,全面实践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学校开展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企业大学的研究实践,健全了企业大学的运行组织设置、章程制度,推动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增强了办学活力。学校与感知控股集团成立了“无锡物联网科技大学”,分别签署了涉及研究所、党建联盟、项目研发、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在联合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管理下,目前大学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运行良好,开启了高职教育紧贴产业发展、助推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航信学院”,共建内容包括“一中心,两平台,三基地”。 “一中心”是指共建“科技服务中心”;“两平台”是指双方共建财税一体化实训平台、云代理记账平台;“三基地”是指双方共建教育培训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以及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校企双方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崭新合作局面。

2.2 牵头组建产教联盟,搭建新兴产业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紧贴产业引领品牌专业打造

该校牵头积极组建了新兴产业职教集团-全国移动互联&机器人职教集团和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了职教集团理事会、制订了章程,并开展了高规格、大规模的产教对话系列活动,紧贴产业引领我校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打造,大力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探索。

在平台建设渠道畅通的前提下,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的原则,学校实施了第二轮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内相应出台了支持办法,保障校级协同中心有序运行。建设期内成果丰硕,科技成果得到大量积累,为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提供样本载体。

2.3 校企共建高精尖平台,科技创新迈入新领域。

大力推动了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的“云计算研究所”、与感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科技科研、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云计算研究所在校企合编教材、专业人才培養方案制订、技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面成绩显著;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项目合作、展示中心建设、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面成绩显著。

2.4 依托组织平台共研共建,实现服务社会能力提升

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建立,拓宽了学校科技服务工作平台,完善了科技服务工作体系,为新吴区诸多中小科技企业、功能园区、街道社区等单位提供有力的科技服务工作。通过中心建设,实现了人才汇聚的“三个共同”。即“人才共享”、“产学共赢”、“基地共建”。中心承接了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新吴区政协史料征编等重大项目。

3 校企协同共育,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3.1 拓展校外基地有特色,实现在建专业全覆盖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学校已建成79个重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对口学校6个二级学院的33个专业,并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光伏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会计和文化创意等六大重点专业(群)。

3.2 合作培养校企混编团队,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共推互聘、聘请产业教授、组建科研助理团队,在产业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

通过共建专业委员会,指导专业顶层设计,指导教师开展项目研发和课程资源开发,打造一批优秀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3.3 校企联合培养准职场人,发挥资源优势助力优质就业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项目、真实工作压力的锻炼,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触,为今后求职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我校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8%。

主要参考文献

[1]代仁艳.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吴雪纯,李智勇.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战略管理研究——以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

[3]顾绘.产教深度融合:学理依凭、机制内涵与实施寻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

猜你喜欢
高速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AI驶入“高速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