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晚粳新品种华粳4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2018-01-19 10:06康圣好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秧田粳稻安徽省

康圣好

(1.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华粳40是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利用武运粳8号与镇稻99杂交,再与晚粳M114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宜,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好,米质优良,增产潜力大。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17006。该品种深受种植农户喜爱,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笔者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育过程

2004年正季在合肥以武运粳8号为母本、镇稻99作父本杂交配组,2005年正季种植F1,并用晚粳M1148作母本与

其复交。2005年冬季在海南种植复交F1,成熟时混收全部种子。2006年正季种植F2群体3 000株,从F2群体中选择78个单株,于2007年冬季海南加代。2007—2010年冬春海南、正季安徽,按系谱法一年二代择优选择至F8,2011年正季种植F9小区鉴定,其中编号为11W040的株系表现稳定一致,对其进行测产。2011年冬季在海南扩繁种子,2012年正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3.33 m2),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将该品系命名为华粳40。 2013年参加安徽省晚粳联合鉴定试验,2014年进入安徽省晚粳区试。华粳40选育过程见表1。

表1 华粳40选育过程

2 主要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协调华粳40株型紧凑、松散适中,分蘖能力强,穗型直立,穗型大。感温性中等,全生育期133.2 d,比对照M1148早熟4 d。平均株高89.55 cm,穗长16.80 cm,有效穗数21.55万/hm2,每穗总粒数137.4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7.1 g。株高适宜,抗逆性强,农艺及经济性状符合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的生态条件,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2.2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2014年参加安徽省中熟晚粳区试平均产量8 938.5 kg/hm2,比对照品种M1148增产14.42%;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8 951.9 kg/hm2,比对照品种M1148增产12.01%。

2.3稻米品质优良经农业部稻米品质中心检测,米质达部标2级米质。

2.4抗逆性好、耐病性强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抗稻曲病,中抗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伏能力强。

2.5抗稻瘟病基因检测对Pi-ta、Pib、Pi54、Pikm1、Pikm2、Pi5-1、Pi5-2、Pb1、Pizt、Pi9这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华粳40含有抗病基因Pi-ta、Pib、Pikm1、Pikm2、Pizt、Pi9。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播前晒种,用强氯精进行药剂浸种,防止恶苗病等种子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3.1.1人工栽插。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浸种,浸种时间控制在48 h左右,之后催芽播种。秧田整地及要求:选择排灌便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杂草少、肥力较高的秧田作苗床,要求播种畦面平整、无残渣、无杂草。秧田播种量600 kg/hm2,大田用种量60 kg/hm2,分墒定量,播后塌谷[1]。秧田肥料管理:秧苗在2.5叶时,根据田间苗情适时追施1次尿素,用量75.0~112.5 kg/hm2;移栽前2~3 d,再追施1次送嫁肥75.0 kg/hm2,施后及时用清水淋苗。秧田水分管理:播种至立针,该期主攻目标是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苗率,主要措施是湿润灌溉,保持沟中有水,秧板厢面湿润而无水层,直至第2叶抽出;2~4叶时,实行浅水灌溉;4叶至移栽期,进行浅水间歇勤灌,确保不断水。秧田病虫草害防治:秧苗3~5叶,用0.5%的苄嘧磺隆1 350 g/hm2进行喷雾,如秧田草害严重,在秧苗2叶1心至3叶,排干田水,用0.5%的苄嘧磺隆1 350 g/hm2+44.5%禾草特进行除草,使用禾草特时切忌水淹心叶。

3.1.2油、麦茬直播。一般播种时间安排在6月15日左右,浸种时间36 h左右,晾干水分即可播种,用种量75~90 kg/hm2。秧田整平,抓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3.2合理密植移栽秧龄一般为30 d左右,行株距为13.3 cm×20.0 cm,每穴插3~4粒谷苗。大田基本苗控制在90万~105万/hm2,直播一般于6月10―15日进行,大田的基本苗控制在105万~120万/hm2。

3.3肥料管理华粳40抗倒能力较强,适宜中等以上肥料水平种植。在肥料运筹上要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一般施用纯氮量 300 kg/hm2左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3∶2为宜,并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质食味,宜少施无机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2]。

3.4水分管理在华粳40生产中要注意水分调控,前期主要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为重点,中后期以全面提高群体质量、提高结实率为目的。直播5 d左右灌“跑马水”1~2次,10 d左右轻露田,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重烤田,促根强秆,后期干湿交替,活秆成熟。人工移栽时,薄水栽插,活棵至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烤田,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的90%左右时开始脱水烤田。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板实,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增强根系活力,便于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秧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3]。

3.5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以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染性病害,秧田期和大田分蘖期注意灰稻蓟马等虫害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人工插秧为结合分蘖肥用0.5%的苄嘧磺隆1 350 g/hm2除草;机械插秧在整地时用巴面除(加安全剂丁草胺)2 250 mL/hm2封闭,结合第1次分蘖肥用0.5%的苄嘧磺隆1 350 g/hm2除草[4]。

3.6适时收获95%以上籽粒黄熟时收割,收割后及时采用自然干燥或烘干,使稻谷水分含量为14%以下。

4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建立华粳40的穗行圃和原种圃,保持品种纯度以不断提高其优良种性。选择生产条件好且前茬无落田谷的中等肥力水平偏上的田块,通过科学管理、严格去杂保纯,在播种、去杂、收割、晒种和储运过程中严防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5 结语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地区的商品粮供应市场主要为长三角地区及华南沿海地区。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继而更加重视生活品质和健康,对稻米的偏好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相较于以往的吃饱,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稻米的口感和品质,客观而言,粳稻的口感和品质优于籼稻,因此市场对粳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国家及省内出台的政策有助于安徽省推广扩大粳稻生产,从2010年开始,安徽省就被农业部选为重点扩大粳稻种植的省份之一。国务院及农业部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在立足国内实现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广粳稻种植规模,发展并实现粳稻生产,最终能够形成优势产业带,从而保障国家粮食总量和品种平衡[5]。根据国家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南方稻区“单改双”、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进一步扩大粳稻生产是大势所趋。科技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越来越自动化、机械化,粳稻的生产种植十分符合水稻机械化栽种的要求,推广前景广阔。目前,安徽省务农人员流失严重,经过农村土地流转后,涌现一批种植大户,为节约

生产成本,水稻种植实行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6]。发展粳稻生产也是适应当前种植方式转型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

由于粳稻多为常规稻,粳稻品种培育即所谓的公益性研究,投资回报率低,因而只有少数研究所和单位艰难维持粳稻选育工作。华粳40的选育响应了安徽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发展粳稻作出的规划,也符合“十二五”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华粳40是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的中熟晚粳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该品种,符合安徽省粳稻发展规划目标。

[1] 朱慧,孙莉.南粳5055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

[2] 张长海,汪向东,李中立,等.常规粳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特征特性研究[J].中国稻米,2017,23(4):190-198.

[3] 乔玉昌,何颖,李文志,等.优质高产粳稻中后期巧管理[J].河南农业,2001(7):13.

[4] 黄新明.长江镇中粳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80,88.

[5] 张培江,赵磊,付强,等.安徽省发展粳稻生产优势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59-8062.

[6] 屈宝香,刘丽军,张华.我国粳稻优势区域布局与产业发展[J].作物杂志,2006(6):11-13.

猜你喜欢
秧田粳稻安徽省
成长相册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感怀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