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2018-01-19 10:06赵会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份额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赵会杰,赵 璟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云南是森林资源大省。2017年2月,云南省林业厅对外公布了“云南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结果显示,云南省林地面积2 607.11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8%,活立木蓄积19.13亿m3,森林面积2 273.56万hm2,森林蓄积18.95亿m3,森林覆盖率59.30%。与第三次调查数据相比,云南省森林覆盖率提高3.06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8.7%,森林蓄积量增加18.3%。这说明云南省森林资源呈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1]。目前,研究林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方法较多。曹兰芳等[2]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中;肖敏静等[3]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张自立等[4]将模糊线性规划方法运用于林业生产结构优化上;许玉粉[5]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但是针对林改后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量化分析相对较少。笔者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高云南省林业产业的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利用2008—2015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收集了2007—2014年云南省与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三次产业产值作为指标,选取云南省为研究区,全国为参照区,2007年为基期,2014年为报告期,计算了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增长率(R)、第i产业产值的增长率(Ri)、实际增长量(Gi)、份额分量(Ni)、结构偏离分量(Pi)、竞争偏离分量(Di)。由于2008年林业改革政策文件的出台,其中,确权到户和相关政策调整及落实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故选取2008—2015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

1.2模型选择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通过计算结构因素和区位竞争力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的竞争优势[6]。

林业产业包括林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用i表示林业的这3个产业;其中,Gi表示研究区林业第i产业产值的实际增长量;Ni指份额分量,表示研究区林业第i产业产值按全国林业第i产业产值的增长率计算的理论增长量;Pi为研究区林业第i产业产值按不同的增长率(全国林业第i产业产值、全国林业产业产值的增长率)计算所造成的偏差,为结构偏离分量;Di为竞争偏离分量,指研究区林业第i产业产值按不同增长率(研究区林业第i产业产值、全国林业第i产业产值的增长率)计算所造成的偏差。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具体的林业产业的理论模型为

(1)

(2)

(3)

1.3分析方法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参照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等指标,通过对2007—2014年云南省与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等数据的计算,研究分析了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三次产业的结构及竞争力。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模型的公式,得出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

2 结果与分析

2.1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由表1可知,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相比,Pi的均值为-55.78亿元,2008—2014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云南省不具有结构优势,且结构不合理;Di的均值为15.21亿元,但负值所占年份较多,说明云南省林业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不明显。

表12007—2014年云南林业产业偏离份额

Table1Forestryindustryshift-shareofYunnanProvinceduring2007-2014

亿元

2.2云南省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

2.2.1第一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由表2可知,P1的均值为-8.54亿元,除2014年外的其他年份P1值均为负,并且P1值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与全国林业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相比,云南林业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不具有结构优势;D1的均值为3.78亿元,说明云南省林业第一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但2009、2010、2011、2013年D1值均为负,说明在这几个年份,云南不具有竞争优势,总体上表明云南省林业第一产业的竞争优势不稳定。

表22007—2014年云南林业第一产业偏离份额

Table2Forestryfirstindustryshift-shareofYunnanProvinceduring2007-2014

亿元

2.2.2第二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由表3可知,P2的均值为-48.93亿元,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P2值均为负,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与全国林业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相比,云南林业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不具有结构优势;D2的均值为7.41亿元,说明云南省林业第一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但2008、2010、2013年D2值均为负,说明在这几个年份,云南不具有竞争优势,总体上表明云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不稳定。

表32007—2014年云南林业第二产业偏离份额

Table3Forestrysecondindustryshift-shareofYunnanProvinceduring2007-2014

亿元

2.2.3第三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由表4可知,P3的均值为1.69亿元,说明与全国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比,云南林业第三产业结构合理,且具有结构优势;但是2008、2009、2010、2012、2013年P3值为负,说明这几个年份云南林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具结构优势,且反映云南林业第三产业结构优势不稳定;D3的均值为3.69亿元,说明云南省林业第三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但2008、2010、2011年D3值均为负,说明在这几个年份,云南不具有竞争优势,且总体上表明云南省林业第三产业的竞争优势不稳定。

表42007—2014年云南林业第三产业偏离份额

Table4Forestrythirdindustryshift-shareofYunnanProvinceduring2007-2014

亿元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相比全国林业产业,云南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高,但是不稳定;2013—2014年发生了转变,结构优势与竞争力优势凸显。

(2)与全国相比,云南林业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不稳定,2013—2014年竞争力优势有所凸显;云南林业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但竞争力较高;第三产业具有结构优势,竞争力较高。云南林业第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第

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较弱,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偏低。

3.2建议

3.2.1提高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与效率,发挥产业结构效应。林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拥有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8],使得林业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且增长速度快。但是过于依赖森林资源也会固化林业产业结构,限制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云南林业第一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水平高,主要是林业育种和育苗、木材和竹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产业发展水平高拉动;如何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在林业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成为突破林业经济发展障碍的重要举措。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促进林业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林业经济增长的目标,进而加快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的升级,使得林业产业结构效应发挥出作用。

3.2.2提升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份额。云南省林业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偏低。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第三产业整体缺乏竞争力。发展林业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森林资源消耗,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进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还能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9]。通过云南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提高林业服务业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名牌特色产业迫在眉睫。强化云南第三产业的结构与竞争力份额,提升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才能突破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制约。

[1] 胡晓蓉.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数据发布 云南森林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N].云南日报,2017-02-10.

[2] 曹兰芳,王立群,戴永务.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2):118-121.

[3] 肖敏静,赵璟.低碳经济视角下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0(5):32-35.

[4] 张自立,朱敏.模糊线性规划在林业生产结构优化上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9,6(4):106-109.

[5] 许玉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3,35(1):82-86.

[6] 曹媛媛,孙志宏.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1):91-96.

[7] 廖冰,张智光.中国16省域林业产业总量、结构与区位竞争力动态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295-301.

[8] 周德全.关于制订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105-107.

[9] 宋淳.北京市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4,12(2):17-20.

猜你喜欢
份额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