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元宵茶制作工艺及品质提升之关键措施

2018-01-19 01:33钟新菊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叶底霞浦鲜叶

钟新菊

(霞浦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霞浦 355100)

霞浦元宵茶,又称元宵茶,因其每年在阴历元宵节前后就可开采而定名之。采用霞浦元宵茶的一芽一叶嫩梢加工而成的优质扁形绿茶,在国内绿茶市场上市,可谓是“抢手货”,一下子就脱销了。许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茶呢?

1 霞浦元宵茶的鲜叶原料

1.1 霞元宵茶品种的由来

1.2 品种的特征特性

霞浦元宵茶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密,叶质尚厚软。芽色黄绿,茸毛尚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1g,花冠直径3.7cm,花瓣7瓣,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中等,每亩产13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1%、茶多酚23.4%,咖啡碱3.9%。适制绿茶、红茶,制绿茶品质优良,色泽绿,香气高爽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是制名优绿茶和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坦洋工夫红茶,条索紧细,色乌润,香高味醇。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系列力强,成活率高。

1.3 霞浦元宵茶产品的特点

霞浦元宵茶具有特早和高香两性状,居国内领先水平。上市时间比福云6号还早10-15天。1991年以来先后开发半烘炒的“香罗汉”与“福宁红茶”分别获得福建省名茶称号和“太姥杯”金奖。2004年以来引进浙江电热扁形茶炒制机,实行机械加工,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茶工艺易于规范,使成品茶质量更加稳定,所制扁形元宵茶荣获福建省名茶和宁德市第三届茶王赛绿茶茶王奖;参加两岸8省少数民族茶王赛获得茶王。2012年经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中国地理商标标志》产品;2012年霞浦元宵茶注册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霞浦元宵茶(绿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大少整齐,色泽翠绿,内质香气高爽,具板栗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成朵嫩亮。

2 霞浦元宵绿茶加工工艺

霞浦元宵茶扁形绿茶机制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收——摊晾——杀青——理条压扁——煇锅——拣剔包装。

2.1 鲜味采收

市政建设需要大量施工材料,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质量管理没有抓好材料采购关,在施工中使用了质量不达标材料,这样就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现场缺乏对材料有效管理,造成材料的损坏或者性能变化,导致市政建设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霞浦元宵绿鲜叶原为纯手工采摘。选择阴天或晴天9点后待露水干后,最佳为晴天下午刮北风时,不要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采一芽一叶,不得带蒂及病叶、鱼叶、紫芽和冻芽。采摘时做到分批及时,茶青的老嫩均匀度要基本保持一致;手法用“折”;不能用“掐”;用“掐”方法,梗部损伤严重,在重摊凉情况下,易造成成品茶红蒂;雨青或露青,易造成干茶色泽偏暗,内质香气低闷,滋味熟闷,汤色青绿,叶底不亮。

2.2 摊晾

鲜叶摊晾是制作霞浦元宵茶必不可少的处理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摊放,适度降低鲜叶水分,使叶质变软,易于在炒制过程中做型。另外,通过摊放降低茶叶水分含量,易于控制杀青质量,成品茶色泽翠绿、茶条光洁,提高了香气,滋味也更加醇和。

摊晾时应将不同等级和采摘时间的鲜叶分开。鲜叶的摊放场地要清洁、阴凉、通风良好,并且不受阳光直射,鲜叶要摊放在竹席或软匾上,不能直接摊放在地板上。

摊晾的厚度要适当,要根据气候温湿度条件来调节。早春气温低,或处于高山茶区及北部茶区的茶场,可以适当摊的厚些,摊放的厚度一般为2-3cm(每平方米摊入1-2kg鲜叶)。高档茶青摊放时力求中间薄、边缘厚。用手或簸箕轻轻撒入匾中,气候温度适宜、可适当翻动,如乌龙茶做青,但要注意动作不宜过大,以免弄伤芽梢。

摊放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6-12h为宜,要根据天气和原料的特性具体掌握。在自然条件下,鲜叶经过6-12h摊放,叶质发软,颜色变暗,发出清香,含水量约68%-70%为适度。如果鲜叶仍呈鲜活、挺直状态,表明摊放的时间还不够长,须做延长摊晾处理;如果鲜叶芽端弯曲、整个叶芽萎缩表示失水过多,摊放已经过度了。以上两种情况均不符合要求,所以在摊放时应经常注意观察鲜叶的失水程度,以确保后续的加工。

鲜叶摊晾不足时,成茶外形色泽发暗不润,内质香气低闷,滋味青涩,叶底发暗不亮。过度则干茶花杂,内质香气不鲜,滋味不爽,汤色偏黄,叶底花杂。

2.3 杀青

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对品质形成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叶温,钝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保证产品“三绿”。同时蒸发大量水分,茶叶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增加,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工序主要是控制好锅温、投叶量。杀青开始预热时应开机检查机械是否运转正常,若有异常,立即停机予以排除。一切正常时,停机放入制茶油,用全棉油布擦拭整个锅面,使其光滑。当锅温升至200℃时,可投叶进行杀青,以鲜叶下锅时有轻微“噼啪”声为适度,无“噼啪”声表示锅温太低,激烈时则锅温偏高。

投叶量应视茶青质量而定,茶青长要少放,短可以适量多投。以炒制后成茶挺直扁平为宜。一般每锅投青量为200g。当炒至茶叶色泽转暗、叶质柔软时,应降低锅温转入理条、压扁工序。一般历时2min。

锅温过低、投叶量过多时,干茶色泽暗不润,内质香气低闷,汤色偏黄浑浊,滋味带涩,叶底不亮;锅温过高时,即易造成成茶出现爆点,严重时出现焦边,使成茶色泽枯而不润,内质香气带焦气,滋味带焦味,叶底出现焦叶碎片。

2.4 理条压扁

是塑造扁形茶外形的主要工序。前期空压理条,一般锅温控制在160℃。以快速蒸发水分为主;后期以压扁为主,待叶片抱拢表面变干时,方可加压。加压时不可一压到底,这样会由于茶叶含水量大,受压后水分被挤出,使茶叶互相粘连成饼,影响成茶质量。要根据水分变化,逐步加压。当炒至茶叶外形扁平成型,含水量在25%左右时即可出锅。起锅后即簸拣去片、末,然后摊凉回潮。历时3-4min。若过早过重加压,茶条水分太多,稍一加压,便使茶叶水分外溢,附着茶叶表面,轻者成茶色泽偏暗,重者粘结成团,不但外形在条形、色泽上出现敝病,严重的内质出现香气低、汤色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加压过迟过轻,易造成色泽欠润,欠扁直,身骨不紧实轻飘,对成茶质量影响很大。

2.5 煇锅

经理条后的青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使茶叶中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凉至茶条手握柔软没有刺手感时,可进行煇锅。锅温控制在100℃,青锅叶投入前应用制茶油光滑锅面。每锅投青锅叶约1公斤,前为松压、待叶温升高、叶质变软时即加重压,重压时间不宜过长,应随水分下降茶叶变硬而逐步减压直至空压,否则会增加粉末、降低制率。炒至茶叶挺直扁平光滑,一折即断,含水量在5%时即可起锅。一般历时在1min。锅温过高,特别是后期,易使干茶色泽偏黄,不光滑不油润。内质香气高火,滋味不爽,汤色易黄,叶底不展。锅温过低不但增加炒制时间,减少产量,同时影响成品质量,香气滋味闷滞、不鲜爽。

为提高机制扁形茶的香气和外形光滑度,改善色泽,在机制煇锅八九成干时,可以采用电炒锅手工辅助煇锅,其品质与手工制作相当。

2.6 拣剔、包装

煇锅后的成品茶,出锅后要及时摊凉,拣剔黄片等杂物,并用手筛割除碎末,用包装袋包装后贴上标签,密封保存待售。

3 在栽培与加工方面的几项增效措施

3.1 霞浦元宵茶具有“以早取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大面积种植上,除提高种植密度,确保提高单产外,还应做好早施基肥,促进早发芽,早采嫩芽,增加高档茶生产比例,夺取春茶一季的大丰收。夏、秋茶改制工夫红茶,继续发挥品种特性,增加全年的总产量,提高经济总效益。

3.2 添置色选机,将加工后的商品茶筛选拣剔后,分级用锡薄袋包装,入库贮藏好。

3.3 大型加工场所为了保存好元宵绿茶,需要设立冷库设备,将待售的元宵绿茶,储藏在5℃以下的冷库中,可提高产品的保鲜度,防止长时间储藏使产品变质降低效益。

[1]林祥松.霞浦元宵绿机制工艺与品质[J].福建茶叶,2008(3):35.

[2]《中国茶树品种志》编写委员会编著.中国茶树品种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叶底霞浦鲜叶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浸种时间对不同贮藏年份叶底珠种子发芽的影响
霞浦滩涂
茶鲜叶保鲜贮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匆匆那年,我去过的霞浦
何鹤
杨龙·摄影作品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
往复切割式机采鲜叶品质特点及其名优绿茶适制品类
玫瑰的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