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乌拉街的建筑保护

2018-01-19 03:45
现代园艺 2018年22期
关键词:乌拉满族街道

于 倩

(北华大学美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在城镇化建设脚步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的历史环境、建筑遗产受到损坏。而乌拉街满族镇的建筑保护,是对传统历史文化建筑的全面动态保护,全面认可了乌拉街的历史文化价值,避免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乌拉街历史文化传承与古建筑保护带来冲击,使得充满历史底蕴的乌拉街建筑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继续为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1 乌拉街建筑

1.1 建筑特色

乌拉街中较为著名的建筑有:乌拉古城遗址、圆通楼、魁府等,满族民居建筑群集中在乌拉街满族镇中心4km2内。魁府,门房有三间,大门在门房东侧,与东厢房相对。进入大门后有彩绘“海水托日”,花墙(已拆除)将前后院分割,前院中不仅有与大门连接的门房,同时,还与正房有连通的回廊。正房雕刻精致,檐、墙角图饰精美,是目前为止保存完整的清代二进四合院;后府,位于乌拉街东北角,主体建筑与魁府相同为二进四合院。另外,还设计了右西花园,大门朝向东面,同样雕刻了“海水托日”与“当朝一品”。清真寺,位于乌拉街满族镇西面,是回民的礼拜教堂,始建于1757年,坐西向东,大殿为长方形宫殿式阁楼。1984年政府拨款重新修建,在2007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的来说,乌拉街建筑十分具有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直接展现了乌拉街历史发展与演变,对于研究东北地区城镇建设有着重要历史价值。乌拉街至今保存的商铺旧址涵盖了当铺、药铺、杂货铺、米行等大部分当时日常生活与经济发展行业,如今这些商铺已经被改为民宅。乌拉街民居通常为灰瓦砖墙,屋顶坡度大而宽,院内中的影壁将院落分为内外二院,以保证内院获得私密性。建筑雕刻精美。部分民居建筑中的万字炕和落地烟囱充分流露出满族建筑的风格特色。

1.2 建筑价值

1.2.1 历史文化。乌拉街保存了大量清朝时期典型风格的建筑,蕴藏着珍贵的历史记忆。作为满族发祥地,乌拉街的建筑是满族文化与萨满文化的载体,也是大松江文化的载体。乌拉街的传统建筑是满族文明的实物体现,对于全面认识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 科学技术价值。乌拉街建筑的科学价值在于其对建筑学、社会学的展现,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直接载体。建筑在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造工艺、建筑设计都蕴藏着科学技术。乌拉街中的建筑大多为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构造方式与传统汉族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乌拉街满族建筑大多使用硬山形式,烟囱单独在室外,是一种基于汉族建筑的创新方式,与适应东北气候环境有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1.2.3 艺术价值。乌拉街建筑中的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满族地域文化特点,构成了特有的满族建筑风格。“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是对乌拉街建筑形象直观的描述,相对于其他民族建筑来说魅力独特[1]。

2 乌拉街的建筑保护

2.1 控制建筑高度

在乌拉街建筑规划保护过程中,建筑的高度与尺寸协调是保护规划的重点工作,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沿街建筑高度在持续上升,高大的建筑破坏了乌拉街中传统古建筑的主导地位,也影响了成长空间水平面的秩序,使得乌拉街原有的街道尺寸与比例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妥善保护乌拉街满族镇整体结构与特色,需要对街区内1级区外的建筑进行高度规定。

乌拉街建筑高度控制规定主要是按照建筑保护范围规划以及建筑高度,对乌拉街外观、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所决定。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历史街道要保持原有高度,城墙保护带则以绿地与道路为主。振兴街是现代建筑与古城建筑的分界线,在控制建筑高度时可以以振兴街为界限。振兴街以东的现代建筑管理区域,建筑高度需要控制在6层以下:1层建筑屋檐口高度限制为3.3m,2层建筑屋檐口高度限制为6.4m,3层建筑屋檐口高度控制在9.5m,整体6层建筑高度需要控制在24m以下[2]。振兴街以西地区是古城建筑区域,建筑层数不得超过2层。

在建筑层高控制过程中,为了避免对乌拉街历史环境的二次破坏,在建筑高度限制范围内,针对局部区域的建筑进行修建,使得乌拉街中心镇区能够始终保持以传统建筑为单位建筑体量的水平界面下。另外,针对乌拉街实际情况规划处新的建筑规划保护区域,保持以传统建筑为主色彩的旧城区,以保持乌拉街原有的空间形态。为了更好地展示乌拉街的标示性建筑与自然生态景观,可以在乌拉街各个景点之间,留有充足的视线观赏区域,在视线观赏区域内建筑高度、建筑风格需要满足景点通视要求。

2.2 规划分区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乌拉街中的历史建筑,可以将历史建筑保护地区分为3个不同等级区域进行分区保护,分别为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协调发展区。其中,核心保护区是乌拉街中文物古迹与传统民居集中分布的区域,核心保护区域内保护规范与制度最为严格,核心保护区中的建筑保护与环境保护需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严禁随意改变建筑外观。

乌拉街镇中心保护区域以外的区域被限定为风貌控制区域,该区域为核心保护区外围的过渡区域,该区域中的历史建筑、周边环境需要加以全面保护,不能再遭受破坏,保护规划研究需要以政治、修复、更新建筑内部为主。乌拉街古镇外围周边被划分为协调发展区域,该区域中的建筑保护规定可以适度宽松,但也必须要做好建筑的高度控制管理,避免影响景观设计。在协调发展区域中,以保护自然景观与建筑为主,不允许新建建筑物,如必须新建建筑,则需要与该区域建筑特色、周边环境相协调[3]。

2.3 整治街道景观

街道景观能够展现地区特色和空间特征,城镇的地域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街道两边的建筑来呈现,街道中的地域特色表现也十分直接,整治街道景观对于保护街道生态环境、维护街道建筑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乌拉街中心镇区来说,街道两边景观十分乏味、过于单一,因此,街道景观规划与景观节点设置对于乌拉街建筑保护十分重要。需要按照乌拉街独有的社会文化环境,连接点、线、面,分类配置绿地景观系统。同时,结合乌拉街区周边的农田景观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乌拉街中心镇区之间的绿化景观网络,从而构建多元化的景观环境,通过优化街道景观环境,推动建筑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 结语

建筑是历史遗留下的珍贵宝库,是历史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印记,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却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乌拉街充满历史底蕴的传统建筑,集中展现了清朝时期满族民族的特色。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识逐渐强烈的现代社会,乌拉街建筑保护势在必行。在乌拉街建筑保护工作中,可以通过控制建筑高度、规划分区保护以及整治街道景观等方式,保护乌拉街的历史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乌拉满族街道
热闹的街道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街道生活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