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防治的研究

2018-01-19 10:45刘春平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包囊横纹肌肉眼

刘春平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731600)

本病由毛形科的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寄生所引起,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主要见于猪、狗、猫、兔以及野猪、狐、狼、熊、鼠等动物,也见于绵羊、山羊,宿主包括49种动物,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能感染,甚至某些昆虫也能传播本虫。人也感染此病,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肉。因此,旋毛虫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此列为首要项目。

1 病原体

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肉眼几乎难以辩识。虫体的前半部为食道,愈向前端愈细,食道的前部由一个完整的空管组成,其后由一列环状的细胞串连而成捻珠状。虫体的后半部为体部,较粗且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雄虫长1.4~1.6毫米,宽0.04~0.05mm,尾端泄殖孔的外侧有一对耳状突起,并有2对乳突位于其中,无交合刺。雌虫长3~4mm,宽 0.6mm,虫体前端尖细,后端粗圆,阴门位于中体前端1/5处,是胎生幼虫的。新产出的幼虫呈圆柱状,长80~120微米,宽56微米;在肌肉的幼虫长1000~1500微米,宽35微米,螺旋状卷曲于肌纤维间,被梭形的包囊所包围。包囊有两层壁,长约250~500微米,肉眼可见,其中一般含1条幼虫,但有的可达6~7条,日久包囊钙化。

2 发育史与流行病学

宿主因摄食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肌肉而受感染。包囊在宿主胃内溶解,幼虫逸出,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迅速生长,经2昼夜即变为性成熟的肠旋毛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头部钻进肠粘膜及肠腺内,在感染后的第7~10天开始产出大量的幼虫。一条雌虫可产1000~10000条幼虫,雌虫在肠粘膜中的寿命,不超过5~6周。产出的幼虫经淋巴及血液被带到宿主的各部组织内,只有被带到横纹肌的幼虫能钻进肌纤维膜下生长。先是幼虫体积增大,然后卷缩成螺旋状而进入静止状态,周围遂渐成形包囊。几个月后包囊始终钙化,在钙化未波及虫体时,旋毛虫并不死亡,被宿主吞食后即可感染。包囊幼虫的生存时间,随个体的不同可能由数年至25年。

肌旋毛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12℃时仍可保持生命力57天,在空气中腐烂的肌肉里可生存4个月左右。盐腌和普通的熏制都不能把肌肉中的幼虫杀死。在高温处理下,肉的深层温度达到80℃以上时幼虫即被杀死。

3 致病作用

猪对本虫有很大的耐受性。人按每公斤体重吞食5条旋毛虫即可致死,而猪要10条以上。猪自然感染时,肠型期影响极小,肌型期无临床症状,但可见有肌细胞横纹消失和肌纤维增生等病变。

4 诊断

旋毛虫幼虫最常寄生在膈肌、舌肌、肋间肌和嚼肌中。生前诊断,如怀疑猪、狗、猫等感染旋毛虫时,可剪一小块舌肌进行压片检查,看是否有幼虫。也可采用皮内反应试验,方法是:用旋毛虫幼虫提取的抗原,用时以万倍稀释,用0.1ml注射在猪耳背面中部皮肤皱褶中,经30~45分钟,皮肤呈玫瑰紫红色,水肿的直径大于15mm,皮肤皱折较正常厚5~8mm为阳性反应。水肿直径小于15mm,且不显著发红者为可疑,不肿胀、不发红者为阴性。

死后可通过肉检发现幼虫而确诊。通常可在两侧横膈膜肌脚部各切取小块肉样,撕去肌膜与脂肪,先做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然后从肉样的不同部位上剪取麦粒大小的肌肉24粒,把小粒并列放在检查旋毛虫用的玻璃压定板内压薄,然后用旋毛虫检验镜或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如感染有本虫,可在肌纤维间发现卷曲的幼虫。也可以肉眼检查为主,鉴定时用镜检法,可提高检出率。但必须注意检查左右两个膈肌脚,因轻度感染的猪,病变常局限于一侧。肉眼观察旋毛虫包囊,只有一个细针尖大小,未钙化的包囊呈露滴状,半透明,较肌肉的色泽淡;随着包囊形成时间的增加,色泽变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当发现可疑病变时,即压片镜检,以确定是否为旋毛虫包囊。如果不是,可作阴性处理。

5 防治

5.1 为使猪不得旋毛虫病,在流行地区猪不要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并应扑灭鼠类,对猪圈周围的死鼠、死狗、死猪、死猫要经常清除,以防被猪吃掉。

5.2 为确保人的食品卫生与防止本病散播,应加强屠宰场和肉品加工厂的旋毛虫检验工作,发现感染旋毛虫病的猪肉时,应按有关规定处理,在24个肉片标本中发现包囊幼虫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和心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5个的,横纹肌和心脏供工业用或销毁。

5.3 最主要的是改变吃生肉或半生肉的习惯,防止感染本虫。

5.4 治疗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丙硫咪唑、噻苯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每日每千克体重25~40mg,分 2~3 次口服,5~7 天 1 个疗程,能驱杀成虫和肌肉中幼虫。

猜你喜欢
包囊横纹肌肉眼
3C 273挑战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鼻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注意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
羔羊对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抵抗力
相反相成法治疗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分析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