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蝇蛆病综合防治

2018-01-19 10:45赵春生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敌百虫鼻孔鼻窦

赵春生

(甘肃省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8100)

羊鼻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羊狂蝇的幼虫寄生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里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对绵羊危害较大。此病在西北地区流行很严重,病羊表现为精神不安,休质消瘦,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1 病原体

羊狂蝇的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幼虫 (蛆)、蛹、成虫各阶段,其幼虫阶段寄生于羊。成虫呈淡灰色,外形象蜜蜂,虫体长约10~12mm,头部大,呈黄色,两复眼小,相距较远,触角短小呈球状,位于触角窝内,触角芒简单无分枝,口器退化。头部和胸部具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小结,胸部呈谈褐色并有小黑斑,腹部黑色带有银白色闪光,翅透明。刚产下的幼虫为第一期幼止,长约1mm,淡黄白色,前端有两个黑色的口前钩,体表丛生小刺。第二期幼虫呈椭圆形,长20~25mm,体表的刺不明显。成熟的幼虫为第三期幼虫,长约30mm,前端细小,有两个黑色的口前钩。虫体分节,在每节的背面有黑棕色横带。虫体背面拱起而光滑,腹面扁平并有多排小刺,后端平直如刀切,有两个明显的黑色气门板。

2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羊狂蝇成虫在温暖的季节出现,尤以夏季为多。雌雄蝇交配后,雄蝇即死亡,雌蝇则栖息于安静较高的地方,待体内的幼虫发育后,即开始飞翔。在有阳光的白天中午以后,飞翔更为活跃,雌蝇急剧而突然地冲向羊鼻,将幼虫产于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产完即迅速飞走。一只雌蝇一次能产幼虫30~40个,几天内能产下约600个,产完幼虫后雌蝇即死亡。雌蝇不采食,生命不超过三周。

刚产下的第一期幼出活动力很强,爬进鼻腔内以口前钩固着于鼻粘膜上,并逐渐向鼻腔深部移行。在鼻腔、额窦或鼻窦内(少数能进入颅腔内)经两次蜕化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幼虫共寄生9~10个月即变为成熟幼虫,翌年春从固者部位逐渐向鼻孔爬出,借羊打喷嚏而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变为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虫。

3 致病作用与症状

3.1 当雌蝇突然飞向羊群产幼虫时,羊群骚动,惊恐不安,将鼻孔抵于地面,或将鼻孔藏于两羊之间,羊群挤成一团,扰乱羊只采食和休息,使羊只逐渐消瘦。

3.2 当幼虫在鼻腔或额窦内固着或爬行时,以口钩和小刺损伤粘膜,引起鼻炎,鼻孔中常有大量粘液性、脓性鼻液,有时还混有血液。鼻液在鼻孔周围干涸结片,可因鼻孔堵塞而呼吸困难。病羊表现不安、摇头、磨鼻、打喷嚏,寝食不安,眼睑浮肿,食欲减退,日益消瘦。

3.3 当幼虫进入颅腔后损伤脑膜,或因鼻窦发炎而累及脑膜,可引起神经症状,患羊运动失调、转圈、头弯向一侧,有时痉挛,麻痹、甚至死亡。

4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和发现的幼虫,即可确诊。早期用药液喷射鼻腔,羊即喷出死亡的幼虫。死后剖检,可在鼻腔、鼻窦或额窦内发现羊狂蝇幼虫。如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与羊多头蚴病和羊莫尼茨绦虫病作鉴别诊断。

5 防治

防治本病应以消灭羊鼻腔内的第一期幼虫为主要措施。早期防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5.1 每年11月份,用敌百虫酒精溶液(精制敌百虫 60g,95%酒精 31ml,蒸馏水 31ml)肌肉注射,对第一期幼虫有90%以上的杀灭效力。剂量为,绵羊体重 10~20 公斤 0.5ml,20~30 公斤 1ml,30~40 公 斤 1.5ml,40~50 公 斤 2ml,50 公 斤 以 上2.5ml。

5.2 杀灭鼻腔内幼虫,还可内服敌百虫。绵羊每公斤体重0.12g,配成2%水溶液经口灌服,对第一期幼虫驱虫率达100%,但对第2~3期幼虫的杀虫力较差。也可用1%敌百虫水溶液或3%来苏尔水溶液喷鼻,每侧鼻腔20~30ml。

5.3 阿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mg剂量,一次皮下注射,药效可维持20天左右。

5.4 用中药百部20g或用皂角20g,加水1000ml,浓煎,取汁给7~10只患羊冲洗鼻腔。

猜你喜欢
敌百虫鼻孔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敌百虫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合理使用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动物鼻孔照
几种鱼类用药 注意事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