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茶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路径

2018-01-19 04:07彭少斌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供给思政

彭少斌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1 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政教育

1.1 互补性内容

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理论内容上的“互补性”,其理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性整体。供给侧改革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是利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改革需求(即现阶段的思政教育问题)来进行查漏补缺式的教育整改。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目标进行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因此,供给侧改革的融入,并非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构建单向的指导性理论,而是根据高校思政教育问题,互相构建新型的教育改革思路。在相互规范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的融合性改革。比起单向灌输,供给侧改革是反向和双向的理论融合,更有利于高校思政不在被限定好的大框架内迸发出新的教育活力。综上,供给侧改革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理论互补性。这种双向互补性也有利于茶文化思想的深化融入。

1.2 协同性机理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具有运作机理的协同性。首先,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同思政教育一样,都是将我国社会主义积极思想,通过教育规律进行道德、政治和社会意识的渗透和弘扬。这种转化方式基于个体的自身身心健康和教育方式的推进,因此,其目标理论的运作方式具有一致性。茶文化思想具有将文化、社会融为一体的优秀思想,其理论推进模式和思想内核也同供给侧改革和思政教育一样,具有协同性机理。其次,作为供需双方,高校思政教育者是供应方,而高校学生是需求体。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本质上就是供需关系的配置。而供给侧改革则是将这种供需关系运作的更加平衡,实现我国的思政教育资源的良好配置。最后,供给侧改革理论中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能够在宏观基础上对思政教育进行微观个体把握。其运作的细节和制约机制也具有协同性。

1.3 开放性逻辑

供给侧理论是在经济新常态后提出的改革性理论,具有强大的开放性逻辑。开放性逻辑作为其理念基础性属性,不仅代表了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创新性,还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开放性创新。在此开放性逻辑下,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总结,其理论融入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现代创新新型思想。例如中国传统的茶道思维、茶艺文化,都能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体现。而现代的科教兴国、科技文化,也在思政教育上有所创新。在现代高校学生对现有思政理论知识需求增大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利用其开放性逻辑将各类文化有机与思政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的多方创新思维和理论类比能力。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茶文化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体现出其真正价值,将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化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2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分析

2.1 思政课堂教学推进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思政课堂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并利用互联网,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容量。但增加了科技设备的教学,缺失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且互联网作为机器思维,其中关于文化、道德的教育观点,并不能同教师一样,具有灵活的变通性和生活经验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现代创新类科技教学替代不了的。为加强学生的思政经验类实践习惯,教师将历史上优秀的茶文化故事结合教学进行讲解。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体需求,以不同的故事案例讲解思政理论,加强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生活代入习惯。然而,在思政课堂教学逐步推进和学生需求逐步加强的过程中,教师的茶文化思想知识和学生所接受的茶思维,其系统化储备有所欠缺。

2.2 思政教研管理工作分析

供给侧改革作为新型的改革手段和指导思想,在经济上得到了成熟的体现,但在制度改革特别是教育制度上,并没有成熟的运作体系和方式。在硬性理论基础上,供给侧改革可以在与高校思政理论的融合中,对其原有不足的细节进行补充考虑。但这些理论融合后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思政教研的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组织机构上的有机统一,在教材编写、教师内容讲解上做到少量的差异化,才能够将供应者的作用体现出来。而现今的教研工作管理没有统一的教材指标,教师的工作个体差异化较大,对茶文化的理解度不同也导致其讲解的理念不同。

2.3 校园茶德品行监测分析

在经过全国26所高校学生德行跟踪调研报告可知,部分思政理论成绩以及思政思维掌握较好的学生,并没有将思政融入到生活中的潜意识。学生思政实践基础不足,是现阶段校园思政教育的短板。而加入了茶事例讲解的思政高校,其高校学生对德行的敏感度更高。经过专家测评可知,对学生进行跟踪监测式的硬性管理,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只有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全面渗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行实践能力。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茶元素融入深化路径

3.1 “知识储备效能”下茶历史背景学习

供给侧理论最重要的基础性要求便是“供给者”自身的知识系统的完备性。只有供给方(即教学方)能够有完备、广泛的思维系统,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因此,必须在“知识储备效能”理论要求下,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茶历史的背景性学习。一方面,让教师进行茶历史的思维性学习,让其能够在课堂运用中,以正确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思维性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学习,例如茶道、茶艺、采茶戏的理论概念和经典事例。这些故事性的学习了解,可以作为背景铺垫,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接受教师关于茶文化思想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性理论。在供给侧视角下的知识储备效能学习中,供给方和需求方能够达到教学效率的有机融合,教师的回课质量和学生的理解力都能够有所提高。茶文化也能够更加专业、具体的深入到思政教学中。

3.2 “精准供给需求”下茶故事教材编写

作为供给者,教师应当提供出优质的“教学菜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自觉追求以及对这类必修课堂的兴趣度,教研组应当结合茶文化思想及故事,将思政理论进行扩展式编写,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类教材产品。首先,根据思政教育的重难点进行精准编写,将不同的茶文化思想有机结合到不同的重难点之中,并添加出各类茶故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其次,编写的思政理论并不仅仅是表面的背诵式理论,对于思想的背景以及茶文化的内涵,都要有所体现。即在高校学生需求价值越发提高的情况下,教师供应的理论,必须能够结合流行、时事,以全球化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综上,“精准供给需求”下茶故事教材编写,满足了茶文化思想的深化路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理论接受能力。

3.3 “意识形态渗透”下茶生活微型贯彻

思政教育的形式是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讲解,但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要将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社会思维,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上来,由此可见,实践是思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为提高学生的思政道德实践意识,做到茶德思维下的知行合一理念,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高校必须为学生供应相对应的生活设施。只有在好的生活环境场所下,学生才能够通过这类设施的提醒,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生活习惯。茶德作为茶人的美好品质,往往是在饮茶中感悟出来的。为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深化茶文化思想,高校可以在校内开设茶兴趣班、茶社、茶微型商店等等,将饮茶习惯渗透在校园生活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够从习惯意识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

4 结论

通过供给侧改革下的知识储备效能以及精准供需平衡意识,茶文化思想能够以更加专业、全面的形式渗透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之中。通过教育供给者对供给内容的不断完备,学生作为需求个体,能够在提高自身思维逻辑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思维,培养其实践意识。

猜你喜欢
茶文化供给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