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戏为基点浅析双重任务下我国传统音乐表演的美学发展对策

2018-01-19 04:07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重美学素质教育

杨 倩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21)

1 传统音乐表演美学概论

1.1 表演美学的内涵与原则

表演美学从古至今,一直孕育在我国传统音乐表演之中,但其美学的正式概念却在近代才开始提出,并逐步体系化发展为一门学科。音乐表演美学的内涵包括了音乐的艺术性整体以及音乐类别的内在本质,它是分析音乐美学观感的基础学科。音乐表演美学和音乐艺术技术理论、音乐史学以及美学、哲学等各类学科都有联结。音乐表演美学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历史性和美学性。首先,音乐表演必须以超脱出现实的真实为原则,才能给人们美的感受和真实的心理触动。其次,我国传统音乐自上古时期就开始逐渐发展,因此现代音乐美学具有历史厚重性。在分析传统音乐表演时,必须基于它当下的历史观和时代观,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和国家历史原则。最后,其音乐表演的美学性是人们从内在和外在共同对其层次、境界、技术美感进行分析的结果,必须遵循全面、普适的美学原则。

1.2 表演美学的实践特征

音乐表演美学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分支,音乐美学是对音乐的所有特性进行美学赏析,而音乐表演美学则更加注重“表演”的实践美感与美学特征。在发展音乐表演美学时,不能仅仅依托书本理论和文献考察资料进行研究,更应该注重实践资料甚至当下或者过去的实践形式。在我国音乐表演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并行的双重任务下,实践更能够看出表演者的整体美学素养、艺术素养甚至人文道德素养。音乐表演的实践考察和在双重任务研究需求的背景下,音乐表演不仅仅包括舞台上的正式表演,还包括民间表演和表演时的排练状态。为加强双重任务下的素质教育,从表演的各个方面对演员进行考察至关重要。只有发挥好素质教育,才能够提高双重任务下的另一艺术教育任务,从内在本质上去发展美学,提高表演者自身和表演技术的美学观感。

1.3 茶戏表演中的美学元素

茶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的重要形式,包含了乐器表演、歌曲演唱、动作肢体表演等,是涵盖了多种音乐性的音乐表演。其美学元素的分析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我国是茶叶大国,各地茶乡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各地采茶戏种类的不同。不仅北方和南方的茶戏差异巨大,赣南采茶戏、抚顺采茶戏等这类小到各省市的采茶戏,也具有演唱技法、发声强弱和乐器配置等各类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元素则会影响茶戏表演的整体美学观感。因此,音乐表演美学元素的分析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和个体上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为契合音乐表演的广泛性与特殊性,美学元素的分析应当从根源出发,对地域茶乡表演的背景进行有效调研,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精确地分析并发展出更符合人民大众审美观感的现代茶戏。

2 双重任务下音乐表演美学探究

2.1 演员自我音乐分析

在双重任务下,采茶戏表演的美学发展离不开演员对茶戏题材的理解与诠释。在相同故事模板下,演员是填充整体表演审美观感的灵魂。因此,演员对音乐的自我分析能力相当重要。一方面,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正在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提高演员的文化修养,以增加演员对茶戏的理解层次。在文化背景性教学普及的当下,演员的表演格调普遍提高,很少出现流于形式的浅显表演。另一方面,在基础的表演课程上,高校还开发出了演员自我理解的“高阶课程”。以往的茶戏剧本大多有主题规划,而这类高阶课程则是鼓励演员通过自己的理解,增加出符合但却超脱于现有表演形式的美学观感。这类课程以演员的剧本解析能力为基础,注重演员的超常发挥,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下的素质并行观念。

2.2 传统实证研究体系

为高度发展传统音乐表演中蕴含的美学元素,提高受众对传统音乐的接纳度,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合理选择与实证研究。首先,利用田野调查法对茶戏相关的茶文化背景进行实地探访,利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的记载进行了解更新。因为以往的许多山区茶戏记载均无法考证,所以演员的表演只能通过现有的记载形式进行学习传承。而通过专家进行专人实地探查,不仅能够将所谓民间流传的错误观念进行扶正,还能够更加精确的对传统进行二次理解与更新再造。其次,茶戏作为广泛性的表演类别,其美学的发展必须基于正规体系进行革新。在对各地传统茶戏进行实证研究后,全国应该基于同一方案进行系统化档案建立,方便学生对各类茶戏进行学习理解,也方便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

2.3 表演美学技巧表现

演员对音乐的自我分析是双重任务下的“素质教育任务”,而表演美学的技巧表现则是双重任务下的“艺术教育任务”。演员如果能够深入理解剧本和茶戏音乐表演本身,而无法将其外在化体现出来,则说明其艺术基础造诣还需提高。在双重任务的要求下,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需要提高其基础考核标准和舞台实践水平。一方面,通过平时的课业教育,牢固学生对表演时站姿、走步、发声等基础声乐等表演技法。除此之外,还需提高现阶段艺术教育的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练习自觉度。另一方面,给学生更多的舞台进行演出实践,通过观众的反应和自我舞台的感觉来进行艺术技法上的磨合发展。

3 双重任务下音乐表演美学发展

3.1 共性测量心理实践

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受众年龄较大,受众人群较少。为复兴传统音乐表演,现代高校在双重任务的指导下,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实践测验,从而在不改变剧本主题的方式下,对表演形式、背景音乐进行更新,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感。通过对各个试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共性测量,可以得出人们在特殊性需求下的普适共性心理,从而将茶戏结合现代思维,弥补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传统茶戏多是展现古人种茶、采茶和饮茶的生活,而这些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精神需求无法契合。通过共性心理测量,表演者可以找出茶戏与现代人精神层面的某一共同元素,从而扩大表演形式、深化情感体验。通过共性测量心理实践,人们对茶戏的审美感受从外而内,由眼入心,茶戏获得了真正的审美体验观感发展。

3.2 历史风格时代潮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除了我国对茶戏热爱的人群外,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茶戏感兴趣,茶文化也作为国际流行,登上国际舞台。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标志性文化,在各大国际交流会上都有所展现。基于此,茶戏的历史风格必须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提高茶戏的国际性,扩大受众面和传承度。现如今,各高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行基础下,茶戏的表演者接纳了更多除民族传统技法以外的人。茶戏的背景音乐的乐器使用也开始增加了萨克斯、键盘等西方旋律乐器,音乐表演时的穿着,也在现代流行的色调下更完整的还原了古代装束。

3.3 外部共情表演技法

上文2.3部分提到,提高双重任务下音乐表演美学的外部表现技法至关重要。而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情感各方面的改变,传统音乐在时代当下进行共情激发的难度逐渐加大,提高学生的外部共情表演技法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主导情感性环节”。通过受众调查法,演员可以透析出观众对剧本中哪些情节点的感触更为深刻。从而对这些情节点的共情表演加大外部表现力度,抓住观众心理,实现节点爆发式的受众情感体验。除此之外,高校艺术教育要加大对学生的微表情诠释教育,提高学生在表演时面部表情的真挚性,提高学生表情与肢体的协调度,从而更好的将共情诠释出来。基于素质教育的艺术共情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对表演者自身的音乐分析能力及表演境界提升更为重要。

4 结论

在双重任务的规定下,我国传统音乐表演的发展突破了刻板印象,提高了其美学内涵和外在的审美观感。通过共性测量心理实践及外部共情表演激发的改变,观众对传统音乐表演的美学共鸣越发深刻。而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平衡中,因为有双重任务的基础要求,传统音乐表演更是很好的平衡了现代与历史。以茶戏为基点进行表演美学发展再造,也为其他小众传统音乐表演的复兴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双重美学素质教育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外婆的美学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