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产品开发研究

2018-01-19 04:07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质性茶区生态旅游

何 珊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大众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物质旅游方式无法满足游客们高层次精神享受需要。繁忙的都市人在霓虹中穿梭,灯红酒绿的生活让他们身心疲惫,所以他们想在工作之外寻觅另一份安心——旅游——被许多人称为“暂时逃遁尘世生活的一种方式”。因而,在此背景下,旅游业越发兴盛,特别是以文化物质产品为依托的旅游产业链更是在日益完善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新的文化旅游模式,作为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其所独有的文化内蕴以及散发的人文之光,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更重要的是绮丽的茶园风光与迥异的乡村风情也极大地增强了城市人的生活趣味。然而,随着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其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商业化太浓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将会对当地茶文化旅游的长远与深入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1 茶文化生态旅游概述

1.1 内容阐述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无论是茶资源还是茶文化产品都异常丰富。自从休闲旅游产业兴起以来,茶文化旅游也因其秀美的自然风景与怡情养性之乐迅速成为了引领文化旅游的新时尚。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茶文化旅游是一种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依附于茶区生产并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的专项旅游体验。我国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种类繁多,数千年的积淀留下了灿烂的茶文化遗产,茶画、茶书、茶诗、茶壶、茶具以及茶台等都是茶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例如,杭州净慈寺、雅安名山皇茶院、浙江湖州的三癸亭、武夷庞公吃茶处摩崖石刻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历史遗迹,它们因茶人在此留下的茶闻趣事而出名,现今作为茶文化旅游景点无声地向世人们讲述着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1.2 特性分析

茶文化旅游是以瑰丽的茶园风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旦茶区的自然环境被破坏,那么开展茶文化旅游活动的自然条件也就随之而消失。因而,为了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茶商会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有节制地开发茶文化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持续性。另外,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以茶文化为主,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茶艺、茶道、茶歌、茶曲以及采茶舞等都会被作为特色旅游产品呈现在游客面前,这些非物质性的茶文化产品在无形中增加了旅游的文化性意义。同时,随着生态旅游的深入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集聚了休闲、观光、娱乐、养生、保健以及购物等多种功能,几乎覆盖了大众旅游需求的方方面面。因此,茶文化生态旅游又具有多元性。

1.3 开发模式

我国学者依据茶区的地域特点以及资源优势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并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将茶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分为专题类、文化艺术类、健康养生类、休闲娱乐类。其中专题类是指以某一特定的茶文化节日风俗为专题而开展的系列主题旅游活动,例如茶叶公园游、茶马古道探幽游等。文化艺术类是指以茶文化或者艺术为主题开展的特色旅游项目,比如茶文化修学旅行、茶艺表演欣赏游和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健康养生类顾名思义是特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比如茶道康乐游、茶文化养生保健之旅均是深受游客欢迎的养生类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类则是指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也是大众普遍选择的茶文化旅游方式,其最为常见的活动是名茶品尝游与茶叶采摘制作体验游等。

2 我国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2.1 开发模式粗犷,旅游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茶文化旅游热潮的广泛掀起,各茶区纷纷利用秀逸的自然风景进行旅游开发,为了容纳更多的游客不少茶区置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于不顾,大肆开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某些茶区为了满足茶区商业化建设的需求不惜过度开采地下水,还有些茶区以占用农田为代价随意扩大茶文化旅游景区的面积。这种粗犷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不是少数,甚至是很多茶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真实写照。茶商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以竭泽而渔的方式开发茶文化景区的资源,忽视生态容量而接纳过量游客,而可想而知这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及导致的资源浪费是不可估量的。据调查,很多茶区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所修建的公共设施除了在旅游旺季发挥功用之外,一年中至少有8个月处于被废置的状态,并且每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用来维护这些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转。

2.2 绿色发展理念缺失,非物质性文化产品保护不足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关乎着社会、经济、生态以及民生等各个领域。茶商在规划设计茶文化生态旅游时应当综合各种因素合理地处置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旅游资源。然而,当下我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却呈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茶区所在地政府为了获取“漂亮的政绩”陷入了盲目开发的泥沼中,完全忽视了绿色发展宗旨,不仅没有对物质性的茶文化产品与非物质性的茶文化资源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反而以一刀切式的手法处理所有的资源。统一开发模式之下,使得某些非物质性的茶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甚至一些著名的茶文化遗迹因为早期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粗放性而遭到了永久性破坏。例如,上饶的陆羽泉,因为每天所吸纳的游客量太多使得泉水曾一度枯竭,更为恶劣的是由于游客制造的旅游垃圾太多致使泉水越来越浑浊。

3 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产品的具体开发措施

3.1 依据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体系化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大物博,无论是东西跨度还是南北纵深都极大,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姿的资源,也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所以,我国应该以茶区的资源为立足点,根据其五彩缤纷的自然形态,结合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对周围的景观进行适度开发,从而形成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另外,茶区也应以本地的非物质性茶文化资源为支撑,建立起科学性的旅游资源体系,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构建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例如,茶区可以将物质性的茶叶生产加工与非物质性的茶文化古迹相联系,分别勾画两条不同的旅游体验模式,并在物质性的体验与非物质性的欣赏切换中让游客感受茶文化的独特之美。

3.2 加强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力度,构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景观

近几年,茶文化生态旅游早已遍地开花,专题类的茶文化节日旅游、休闲娱乐类的茶商品购物游、文化艺术类的茶艺交流游等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很多游客反映“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体验感大体相似,去了一个茶区后不想再去另一个茶区。”因而,我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应当融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利用本土的茶俗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景观。例如,苗族地区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从苗族的种茶历史出发,将茶文化的情感意蕴寄寓于具有苗族特色的茶器中,从而使游客在观赏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苗族茶文化印象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其次,茶区也应当将本土文化资源与茶文化进行深入融合,在原有的茶风茶俗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节日性的茶事活动,并以定期举办的形式将此固定下来。譬如,粤东地区的茶园进行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时可以运用客家风俗对茶文化进行改良,使其能更加具有地方性魅力从而满足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心理。

4 结语

资源开发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核心问题,合理的资源开发模式在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之时也会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应当以生态环保作为根本出发点,在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坚持“金山银山不如万水青山”的宗旨,加大茶园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力度,在政府的帮助与扶持下打造高价值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当然,在进行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时也应以深度开发为导向,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游客的消费心理,对市场主体进行细化。

猜你喜欢
物质性茶区生态旅游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景观建筑设计的色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