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生活,有事烧纸

2018-01-19 07:06小毛球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烧纸无感恩仇

小毛球

一篇10万加雄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带火了“佛系”这个词。仔细想想,这种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不害人——但也绝对不上进的生活,哎,这不正是在说我自己么?所以无论00,90,80还是70后,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这个症状。这事儿,就比这个词本身的诞生有意思多了。感觉佛系生活的前身其实是各种城市病,先是焦虑症,然后是风靡大江南北的拖延症,拖着拖着,忽然一个顿悟,就立地成佛,变成佛系了。

来理一理佛系生活的真正逻辑:工作只做到8分饱,再也不害怕老板的唠叨——反正你清楚地知道开除一个你这样的人成本比雇人大多了;相亲恋爱一言不合就直接拉倒,解释都懒得解释——微信聊太多容易患頸椎病,能出来见面最好,不能也就一笑泯恩仇了,因为可能你在门头沟而她在顺义,异地;再说,比起孤独终老的恐惧,各怀鬼胎的鸡同鸭讲更让人尴尬无比。结了婚的同龄人似乎也没好到哪去,上有公婆丈人丈母娘,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只能苦笑着劝说自己:明天会更好。

是啊,如果说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那么第一批80后可能已经在舆论场上死透了,羽化登仙,声音都发不出。有事儿烧纸吧。

最近和一位记者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对写作忽然“无感”了,感觉感官都闭合了——没错,无感才是佛系人群真正的问题所在。害怕付出,害怕心动,害怕一切美好激烈未知有巨大风险的事物,在这个一切都在变化的后现代社会里,我们还没有享受到应得的青春,就已经被资本机器碾压得直接衰老了,内心不再抱有任何奋斗的希望。

少年时,我们常常认为我们会出人头地,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也在拼命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在巨大的城市机器里,你发现自己非但不是独一无二,还一抓一大把。即使想到要纠错,时间、精力、社会关系都是沉没成本一去不返。怎么办呢?近似固化的环境下,努力维持现状似乎是最好的方法。

“佛系”标签就像一句禅语,把人从纠结中立刻解救出来,平静地迎向所有困难——其实,某件事你根本不一定会做好,下次?也许还是会搞砸,但还是必须做下去。就像最近电视上流行的那个养胃冲剂广告:没钱啊?不要紧,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慢慢就习惯了。

心理学家可能会说,选择佛系生活是对真实情感连结的逃避。道理谁都懂,现在的人们,都没有力气反思自己是不是逃避,也不想再反思了,反思必然带来对自己的否定与责问。他们放弃了自我责问,许多事情他们已经看破,但在生活的折磨中,已经无法保存力气去说破。

这样看来,作为80后的我已经早中了佛系病毒,只想说一句:呵呵。然后,送你一个健康环保纯天然的佛系微笑,假装世界和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烧纸无感恩仇
烧纸变钱
过敏泯“恩仇”
四大行纷纷推出无感支付产品
纸钱炉
“江湖恩仇”叙事:古老原型与当代蝶变
无感蒸发
送钱
对你们这些无感的人说说,有感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
宽容,才有宁静
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