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2018-01-19 18:57徐成贵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健康心理

徐成贵

【摘 要】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群体中有27%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2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3%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的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而这些无疑与教师这一职业有关。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维护;教师

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处于焦虑不安的紧张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过重的工作负担

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极为艰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90年代后期有人认为,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我国实行8小时工作制相比,要高出1.67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9.67小时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研究表明,个人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如果个人的工作负担过重,长期过多地消耗体力与脑力,甚至超过人的生理负荷,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样,教师如果长时期处于疲劳状态,将会引起心理紧张,甚至会使神经系统发生崩溃。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群体中有27%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2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3%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的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而这些无疑与教师这一职业有关。

(二)不良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等。教师情绪的困扰,多半与人际关系有关,复杂的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痛苦。如果这种关系长期紧张恶化,甚至关系冷漠、互相戒备、互相敌视,教师的挫感就会大大加深,这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有碍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师生关系是目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普及基础教育,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特别的调皮,经常旷课,老师不敢重言、也不敢开除,学生在学校耀武扬威,有的甚至打老师;据调查,有些乡镇的老师被学生打过。可遗憾的是学生打老师,老师去何处申冤,但老师打学生的话,学生到教育局一告,那结果将会怎样呢?一旦事情发生,老师始终摆脱不了干系。这无疑给教师们精神上重大的创伤。另一方面,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及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優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视现实所挫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己的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减轻过重的工作负担

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休息时间和工作量,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要让教师有劳有逸,有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的时间。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教师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与他们交流沟通的同时,社会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还应当为教师减压,98.8%的教师提出建立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97.5%的教师希望能制订、实行中小学教师素质发展水平目标,改革以往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95.3%的教师迫切要求改革中小学校长负责制;88.6%的教师表现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考试开学制度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矛盾进行协调。还应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并使师生比例合理化。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只有通过各种交往活动才能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同情、赞同和共鸣,才能树立信心和不断的充实感。反之,如果教师没有正常的社交,就不可能形成人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心理学实验表明,长期不与他人交往的人,其认识能力和感觉、知觉等不仅受到损伤,而且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孤僻、抑郁、多疑、冷淡等。教师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到教师心理健康程度的高低。因此,学校领导应着力协调好教学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学校良好的人际,帮助教师消除影响人际关系的障碍,如人际交往不良、信息沟通不畅、考核评价不当,个性明显差异,社会认识偏见,个人私利等创设条件促进学校中各种人际交往,改善人际沟通,促进了解,使教师生活在充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氛围中。

(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是保持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办法,教师要学会在最易动感情的时候,用各种办法让自己神经松弛缓和下来,在内心冲突激烈的时候,多想一些令人愉快的往事,或暂时离开现场或寻找一些新的处理问题的办法等,教师要使自己永远保持心理健康,就应该面对现实,善待自我。

1. 自我控制

教师要与社会保持协调的关系,必须善于、克制自己,控制由挫折引起的波动情绪,尤其是要控制消极情绪,不急躁、不消沉、学会自我安定、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

2. 情绪释放

心理学家主张,人们在烦闷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是无主张,无限制地压制情绪,而是使情绪得适当的释放,即主动向领导朋友、亲人交谈,倾吐心中积闷,解开疙瘩,消除误会。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教育心理环境的好坏会随着社会大环境、个人阅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观努力下得到改善。因此,教师应学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刺激。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

3. 精神转移

心境是在外部环境与个体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主要靠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调节。研究表明,情绪反应是建立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暂时联系,当人受到精神刺激时,大脑皮层建立起一个兴奋点,如果再建立一个新的兴奋点,就可以使原来的兴奋点受到抑制。因此,心情不好时更换情境、转移、注意,如看电影,听音乐,运动,有规律地安排生活,回忆愉快的经历等,可以让快乐的情绪淹没忧郁,使消极情绪渐消退。

总之,教师要善于克制自己,要使自己永远保持心理健康,就应该面对现实.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善待自我,为自己确定适当的目标,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教师的工作虽然清苦,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从“爱的教育”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使自己的心理进入最佳状况,从而达到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文义. 教育管理心理学[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邱学柱.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适[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理小测试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