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学情关注的策略

2018-01-19 09:02黎其轩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内容分析

黎其轩

【摘 要】 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观点和做法已引起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文章尝试运用学情分析视角分别从对学生“学习起点”“教学内容”和“作业设置”多维度展开分析,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自身课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学情关注;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纵观目前语文课堂,问题的最大症结就是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聚焦学情,以学定教”,就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一、“学情关注”的学理阐释

(一)学情关注的起源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关注学情,善于根据不同学情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论语》中记载了一个教育经典案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同一问题,由于学生子路和冉由的性格不同,孔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

(二)学情分析理论的提出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培养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如何在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析、把握学情,根据不同学情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学界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认为,学情分析不应只指课前备学生一个独立任务,而应把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从学情分析的视角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对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学情视角的分析

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是我国目前第一部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作者采用问卷调查、课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学情进行了全面研究。作者提出了“学情视角”概念,并且建构了“学情视角”重构分析框架: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三个层面中面对的三种不同学情——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为基点,以学习需要和学习经验为两个基本维度。

在课堂教学中,这三种不同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①学习起点部分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对教学文本的分析确定内容的落点;第二是对学生已有经验 (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的分析,两者的落点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即一节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这是基础性经验。②学习状态部分比较复杂,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完成,需要考量三个维度的问题。一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即教学内容的落点;二是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三是学习结果。且这三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学习结果的分析。分析主要对象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背诵、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比较分析学习结果和学习需求的异同。这个分析框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為我们在课堂上深入地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二、名师课例学情关注的思考

通过从学情视角分析名师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名师们总是能在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聚焦学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力争把学情分析贯穿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和把握学情,根据学生在课中及课后的学习状况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名师的课堂精彩高效,受人青睐,这跟名师的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智慧,善于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观察分析名师的课堂,汲取名师学情把握和调整教学的经验,有利于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的提高。名师课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行为,而不是机械模仿,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研究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学情关注的策略

(一)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主动去了解、探究。相反,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则会置之不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并大胆回答的学习环境。把教学融入到生活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 对学生的语文经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每个名师的备课都能从其表述中间接地看出他们都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经验的分析。每个班的学生总是存在着不同的学习起点,有的长于基础,有的长于表达,有的长于书写……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谈话、抽问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现有语文学习情况。比如,学生字词语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语文学习兴趣,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习作表达达到的高度都要进行认真评估和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分析。

(二)根据学情拟定课时计划

1.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无论哪一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它都遵循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所选教材文本不同而已,一线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熟悉年段目标,把握学期目标、单元目标,通过对文本和学情的考量,明确教学内容,拟定课时计划。在备课时,老师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并充分考量课程目标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撇除自身的偏好。在教学之初,指导学生说出对文本的理解,探查学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从而设计出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紧扣目标抓点放大,教学进入纵深阶段,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不蜻蜓点水,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2. 根据学情拟定教学方式。在一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的讲解一步步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对整篇课文的解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关注学情,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 根据学情进行作业设置。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语文教师懂得如何利用作业这一手段的话,它将会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灵活且效率最高的工具。因此,教师要合理、科学地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批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从而更有效地为下节语文课做准备。

贯彻以学情为中心的教学观,是一线教师走向教学成功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树立“学情视角”语文教学观,在课堂上不断训练自己把握和处理学情的能力,顺学而导,创新设计教学,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上出高效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 主体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5.

[2] 从华,施旭辉. 以学情为中心,整合阅读教学内容[J]. 基础教育研究,2015(13).

[3] 王霄. 试论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J]. 淮海工学院报,2012(4).

[4] 魏二云. 浅议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减负增效[J]. 学科教育探索,2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内容分析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分析:是谁要过节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回头潮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