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在提升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研究

2018-01-19 11:48莫锐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高师院校人文素养

莫锐

摘 要:国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在高师院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又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晨读经典·百日计划”为研究对象,希望在探寻“经典诵读”的文化传承价值功用的同吋,剖析在高校开展此项活动的现实意义,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新一代人身上得到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师院校;国学经典诵读;人文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如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习近平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修身立德和爱国情怀之内涵。通过诵读经典,将传统文化的要义融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意识。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背景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在当下“国学热”的大环境中产生的。无论是2002年开始的“少儿诵读经典工程”还是当下的“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活动的持续火爆。人们对“国学经典”的巨大教育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多元化,但让人担忧是大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在下降。加上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加快,很多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与使用能力严重下滑,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愈来愈浅,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肩负着教书育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因而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晨读经典·百日计划”诵读经典教育活动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晨读经典百日计划”诵读经典教育活动是以“读经典,正学风,强能力”为主题来进行推进的。主要是通过从新生入学开始的两个100天的时间段里开展晨读经典诵读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经典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以“听、说、读、写、用”的能力提升目标,按照“晨诵经典”和“深度阅读”两个层次有侧重的推进。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晨诵经典阶段(新生入学100天)

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每天坚持晨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普及性讲座,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具体做法如下:

1.读

在新生军训期间,每天上午操课前集体诵读30分钟,诵读内容为《弟子规》、《学记》与爱国诗词等。在诵读过程中,主要是由辅导员带领诵读,让学生初步养成诵读习惯。

军训结束后,学生每天坚持集体晨读国学经典,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诵读30分钟,主要篇目为《论语》、《中庸》、《大学》,诵读的方式为辅导员带读到全班齐读。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观文馆”合作,在专家、教授的导读讲解下一起诵读《礼记·中庸》,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学院还在孔子诞辰之际,通过举行拜孔礼、齐诵《论语》来纪念孔子,通过充满仪式感的诵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

2.听

学生在诵读一个月后,学院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寻找最美的朗读者活动,让学生在线上提前录好下一次的诵读内容,并同步到线下的诵读活动中,在听他人的诵读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语句情感的表达能力。另外,在出版社“观文馆”的微信公众号里,专家提前录制好了朗诵文本的解读,并同步到线下的诵读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含义。。

另外,在学生诵读活动的不同时期,学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针对学生诵读的内容等来开展国学讲座,使学生将传统经典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整个大一学年,学院一共开展了《我的阅读史和你们的阅读史》、解读《论语》、解读《中庸》、《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国学阅读与修养的提升》等5场导读讲座。

3.说

学生在每天诵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读书分享会”,并邀请任课老师参加。在交流会中,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学习,部分班级还通过开展诵读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诵读文本、诵读技巧、诵读流程探索使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技能、运用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同时,学院还通过开展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读书交流活动,利用研究生资源成立读书小组,定期组织沙龙活动,交流不同阅读观点,使學生的阅读有思考、思考有深度。另外,学院还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打造读书品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在微博、微信、易班平台交流晨诵经典中的心得体会,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深度阅读阶段(大一第二学期100天)

此阶段主要是继续引导学生保持阅读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细读精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推广,将所学知识与专业结合,活学活用,拓展传播路径,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做法:

1.写

在学生熟悉和初步理解文本之后,引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或诵读感想,每月撰写一次,并编纂成册,记录学生的读书历程。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汉字书写大赛,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教师书写技能,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中蕴涵的丰富内涵和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2.用

学生在诵读一个学期后,對《论语》、《中庸》、《大学》等经典篇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放寒(暑)假之时,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当地中小学开展“晨诵经典活动之国学冬(夏)令营”活动,活动对象是当地中小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学前流动儿童、乡村小学教学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早读(或预备铃响后的唱歌时间)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晨读国学经典,将自己所学国学知识教给中小学生,以教促学,提升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这种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够给当地中小学生播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寒(暑)假结束返校后,开展“寒(暑)归来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假期阅读推广的经验和成果,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活动程中,学院以“听、说、读、写、用”的为能力提升目标,使学生在传颂国学经典之时,理解和感悟国学经典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践意义

(一)挖掘优秀文化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晨读经典·百日计划”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通过将诵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水平。“晨读经典·百日计划”在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结合自身专业特性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体现了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人文素养

晨诵经典,以养成学生早起晨读的好习惯,学生对国学经典文化热情度进一步提升。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大大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晨读诵典、专题讲座与文化沙龙,学生深入地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并自学选修《论语导读》、《庄子分解》、《书法》等课程,积累了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二)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引导推进学院全体学生往深度阅读方向纵深,强化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突出第二课堂的辅助功效。“晨读经典·百日计划”实现了对课堂内专业知识学习的补充功能,使学生实现了知行合一,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牢固构筑素质教育广阔的坚实平台。

(四)集体阅读和个人体验相结合,激发学习新动力

“晨读经典·百日计划”明确对象的实际特点,抓住新生适应性强、求知欲强等优势,结合学生阅读层次的不同,循序渐进,从泛读到精读,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通过晨读经典的辐射带动,调动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和提升师范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经典的传承是大学教育的责任。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学风建设与诵读国学经典深度阅读紧密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将经典诵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聚合 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参考文献:

[1]国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 白静,张军强.长沙大学学报. 2018(04).

[2]“经典诵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 潘贺男,于春梅,赵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3]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张晓军.学周刊. 2016(01).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高师院校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策略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