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8-01-19 11:48刘艳伟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刘艳伟

摘 要:数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常常伴随左右的,是生活的依仗,所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我国教育部门一直把数学教育看得很重。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就是我们必要讨论的了,也就是“數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这个话题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对于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儿童创新意识和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结合老师的指导,能够在自己的思考下解决问题、习得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这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目标,也是其迫切需要的教学方式。所以,如何让“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针对性

通常而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在新课程开始的时候进行创设的,希望能够通过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充分根据问题情境展开相应的思考与分析,并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以及了解后,找到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该部分的知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时,应注意该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在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后,可以有效找出正确的解答思路,否则的话,不仅没有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很可能会因此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开始对小学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现象。

(二)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不能泯灭他们的童趣。所以我们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眼光和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强大的乐趣,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但谨记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趣味性不能盖住数学本身的特性,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初衷。我们不是为了趣味性而去趣味性,我们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而去趣味性的,所以趣味性只是起一个辅佐的作用。趣味性+数学性才是我们创设情境问题的最好方法,不仅满足了我们对小学生数学的锻炼又满足孩子们对生活的乐趣探索。

(三)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儿童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难以控制自身的注意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时,应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趣味性能够充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现状以及问题

对于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现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调查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从小学生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认同度、引入方式的喜好、使用频率的期望值、使用情况的看法、价值的认知;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素材的来源和使用频率等方面进行的。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也很喜欢在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认为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有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深入,不进行教学反思,甚至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的来源中,部分数学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的素材。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载体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揭示必要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又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还是贯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学科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

(一)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上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二)引发思考———多变情景

第一,教师要深刻了解到,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所以在问题设置时,还需要改变问题的情景,以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第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要设置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课堂问题以外,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层次性情景变换,使一个问题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和提高整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例如,在对《长方形面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教学,待学生大概了解“长方形面积”相关计算公式及方法以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即:有一个长方形底边边长为10cm,高为5cm,请问该长方形面积为多少?又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问题设置以后,很快就会有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为50cm2”,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1)长(a)×宽(b)=10×5=50(cm2),这是最直接的计算方法,也是标准的长方形计算方法;(2)将这个大长方形以边长的中点为出发点,画一条与宽平行的直线,使长方形变成两个相同的小长方形,边长均为5cm,宽不变,则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为两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即5×5+5×5=25+25=50(cm2),计算出来的结果与直接通过“长×宽”长方形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同,说明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正确。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很多学生开动了自己的大脑,想出了不同的长方形计算方法,这不仅引发了学生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实现问题情境生活化

基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初设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大脑的发展状态,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而言都比较简单,其数学知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到的,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基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建立,学生在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与认识还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案例进行铺垫,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師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相关教学时,学生在不知该如何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会出现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充分引入更多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这时,教师可以将红领巾作为教学工具,红领巾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同时红领巾也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利用红领巾作为讲解三角形面积的切入点,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认识。再如,教师在进行方程的认识的教学中,天平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从这方面入手,方程实际上就是需要在等号的两边实现数值的相等,方程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将方程问题转化为天平,根据天平的角度对方程进行相应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方程,进而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进行展示。

四、结束语

随着新改革的颁布以及数学课堂的特殊性,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被证明的有效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使学生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基础教育和社会向前发展。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一,因此,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能反映出全部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扩大调查的区域和调查的内容,促进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永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8(27):91-92.

[2]刘光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2-113.

[3]魏秋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71.

[4]王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16.

[5]徐厚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71+74.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