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2018-01-20 06:43◎郭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郭氏皇太子太子

◎郭 利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的一天,郭子仪第六子、代国公府门前车马喧腾,冠盖云集,无数高官显贵接踵而来,他们专程来参加一场豪华宏大的婚礼。这天结婚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子仪孙女、代国公爱女、从小被众星捧月的郭氏,她所嫁之人也自非等闲,而是唐德宗之孙、皇太子的长子李纯。

郭氏和李纯虽然有着亲戚关系,但二人并不熟悉,此前也从未见过面,她只是从父母和来往亲戚的闲聊中知道李纯的各种故事。她听说李纯自幼聪明伶俐,六岁时就自称是“第三天子”,依据则是他是唐德宗的长孙,唐德宗是第一天子,将来他的父亲第二,他自然就是第三天子了。这个结论着实是童言无忌,但又充满智慧,让不少人觉得他将来必定能继承大统……

不过,郭氏并不在意这些。她和所有待嫁少女一样,和嫁给权势相比,她更希望自己嫁给的是爱情。于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在心底期盼着夫君能好好爱自己,并悄悄在心中猜想李纯到底是个什么性情的男子。

就在她浮想联翩的时候,周围响起了一阵欢快激昂的旋律。郭氏知道是迎亲队伍来了,她再次令婢女帮自己整理了一下嫁衣,原本兴奋的心情也开始变得紧张。随着音乐渐渐接近尾声,人群中走出一个翩翩美少年:他眉宇舒展、气度恢弘,还真有一些“人君之相”。郭氏偷偷看了一眼,顿时喜在心里:自己真的就要嫁给面前这个真命天子了!也就在那一刻,郭氏对李纯一见钟情,并深深爱上了他。

婚礼继续按照程序进行,郭氏随李纯拜别父母、行礼登车。在李纯的身边时,父母的殷殷叮咛,周围人羡慕嫉妒的表情,以及那一路如花似锦的长安风景,她全都没听到、没看到。唯有身边这个英俊少年让她心动神迷。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爱他,为他生儿育女,帮助他成就大业。

只可惜,皇家婚姻自古就是政治联姻,哪里有真正的爱情可言?这场盛大豪华的婚礼也远远没有郭氏想得那么美好。

身为广陵王的李纯之所以选择郭氏,背后有着极深的政治目的。李纯虽然是皇太子的长子,但其生母地位低微,他并不百分百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更致命的是,此时的皇太子并不被唐德宗喜欢,地位岌岌可危,所以李纯和郭家联姻,不如说是看中了郭氏家族的实力。

当然,郭氏嫁入广陵王府后,包括皇太子在内的人都没有亏待她,给了她最高的礼遇。身为丈夫的李纯更是对她关爱有加。郭氏也很满足,二人相亲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郭氏喜欢读书赏月,李纯就抛开政事,陪伴在她身边;郭氏喜欢去长安郊游,他则妥善安排好行程,一路随她看遍风景,登临壮观的大雁塔;她喜欢去长安的茶坊逛,他则换上便衣和她一起疯玩,将无数笑声留在街头巷陌。在快乐无忧的时光中,郭氏也当了母亲,为他生下了儿子。当然他们也有过争吵和矛盾。与所有贵族男子一样,李纯在娶郭氏之前就有了侍妾,甚至生下了两个儿子,郭氏的儿子已经是李纯的第三子了。郭氏到来后,李纯虽然有了这个出身高贵的正妃,仍不时去找别的女人。这让郭氏十分不满,不停地撒娇哭闹。但他们的矛盾并未扩大,在公公皇太子的干预下,每次争吵都以李纯赔礼、郭氏胜利而告终。郭氏很高兴,觉得自己无往不胜;李纯很郁闷,越来越反感郭氏对自己的干涉,但他什么都没表露出来,表面上仍一如既往对她深情款款。可以说,郭氏的到来确实为李纯增强了权势:郭家及其相关的势力全部倾向于皇太子一方,他们在朝堂上下联络沟通,明里暗里力保皇太子的地位,也间接为李纯将来继承大统增加了砝码。眼看丈夫的家族及事业逐渐稳固,郭氏很开心。她从小舒服自在惯了,安享富贵与爱情、被人尊崇仰慕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恣意享受着自己的爱情与人生,甚至觉得有了自己娘家的帮助,丈夫一定可以继承太子位、登上皇位,自己也就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后了。殊不知,丈夫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就在他们成亲12年后的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李纯之父由于身体不大好,登基没多久就退位为太上皇,李纯坐上了皇位,即唐宪宗。

丈夫当了皇帝,郭氏觉得自己作为他的正妃,既有高贵出身又已经生儿育女,难道不应该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吗?更何况,唐宪宗能够顺利即位与郭氏家族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可郭氏等啊等,等到唐宪宗坐稳了宝座,等到他摆平了各方势力,终于开始封后宫嫔妃的时候,却仅仅封了郭氏为贵妃,理由是不想被皇后管束。虽然唐宪宗也没封其他人当皇后,后宫中还是郭氏地位最高,但贵妃地位再高也不及皇后尊贵。这让一直以为后位早已是囊中之物的郭氏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然而,咽不下也得咽:不仅没被封为皇后,唐宪宗对她也不再体贴关爱,来她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此后漫漫长夜,郭氏常常泪湿枕被,独自抱着儿子度过,只觉无穷委屈与寂寞。可天亮后,她还是地位最高的郭贵妃,更是教养良好的郭家女儿,她以无可挑剔的态度温柔善待唐宪宗的嫔妃和儿女,彰显大家气派。

不料,郭氏的退让不但没有引起唐宪宗的注意,反而使他更加不重视她:四年后,唐宪宗置郭氏所生的嫡子李恒于不顾,册立庶长子为太子。

这一决定让郭氏彻底看清了唐宪宗的心思,知道他对自己、对自己的儿子已经毫无情意。想到有一天别人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的地位该有多么尴尬?那时候,别说安享富贵尊荣,就是生死荣辱也无法预料了。

不,她绝不能让这种情形出现。丈夫不足凭,她要靠自己的力量成全自己尊贵的人生。而要完成这一切,她手中唯一的筹码就是儿子李恒了。她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帮儿子夺回太子之位。

于是,郭氏渐渐收起自己心中的不满,比往常更加懂得进退,不仅温柔对待宫中上下人,还经常赐钱赐物,一时间宫中上下人人都称颂她。偶尔见到皇帝,郭氏更加谦恭,如此,让唐宪宗都觉得有点儿愧疚了。

三年后,一向身体健康的太子忽然暴病身亡,太子之位再次空缺。这对于苦苦隐忍的郭氏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她不再安然等待,而是积极运作,让朝堂上下都对唐宪宗施压,让他封自己的儿子李恒为太子。唐宪宗尽管百般不愿,但大势所趋面前,他只能将16岁的李恒立为太子。

母凭子贵,按理说,这一次郭氏可以正位皇后了吧。可唐宪宗还是没有立她为后。

自己明明是最有资格当皇后的,唐宪宗却宁可空着后位也不立自己。郭氏每每想到这里,心中就疼痛万分。不过,她知道越是这样,她越要继续忍下去,坐等儿子成为大唐皇帝的那一天。

时光辗转,又是七八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政治经验的丰富,郭氏越来越能沉得住气了。再加上唐宪宗越来越迷信丹药,变得喜怒无常,对身边宦官非打即骂,早已不得人心,她知道自己儿子的机会快来了。

即使听说唐宪宗要改立太子,郭氏也没有慌张,而是依旧从容不迫地处理六宫事务。

年轻的太子李恒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提醒母亲赶快去向父皇求情,但郭氏深知自己在唐宪宗面前说不上话,回绝了儿子的建议。太子跑去问舅舅怎么办,舅舅这才传达了郭氏的想法:你身为太子,什么都不必管,好好在你父皇面前尽孝就是了。太子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郭氏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元和十五年(820年)的新年气氛尚未退去,宫中就传出消息,唐宪宗驾崩。皇帝死得太突然,以至于各种传说不胫而走,流传最广的是郭贵妃指示太监害死了皇帝。

可传说毕竟是传说,无人得见,史书也语焉不详。在文武百官和掌权宦官的拥戴下,太子李恒即位,随即封母亲郭氏为皇太后。

郭氏终于实现了夙愿,虽然没有当上皇后,却一跃成为大唐帝国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而且,郭氏家族也因此权势大增,这让紧张隐忍了十几年的郭氏终于放下心来。

或许是这些年的挣扎消耗了她太多的快乐和精力,此时的她决定好好享受岁月静好的人生,不再插手政事:她令人将自己居住的兴庆宫装饰一新,每到月初和节日,都让文武百官来参拜敬贺;她经常在宫中五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地举行各类活动,处处都是欢乐祥和—而这个看似岁月静好的决定其实正是她后半生悲剧的开始。

被郭氏辛苦扶上帝位的李恒四年后就驾崩了,而他立为太子的长子才15岁,尚不能独立执政。有人建议郭氏临朝称制,她愤然拒绝:“你想要我效法武则天吗?太子年纪虽小,但可以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辅政,我身为太后,何必后宫干政,让人诟病!”于是,李恒的长子即位为唐敬宗,身为祖母的郭氏成了太皇太后。

郭氏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朝野的纷纷赞扬,说她有其祖父郭子仪的风范,让人钦佩。郭氏毫不怀疑地相信,亲孙子为帝,她和她的家族都会继续安享富贵,自己又何必费心劳力地去治国管事呢?

只是,后来的事情让她始料不及。仿佛遗传了父亲的短命基因,唐敬宗即位没几年也去世了,接着他的弟弟唐文宗即位,唐文宗死后,其弟弟唐武宗即位。

好在,不管谁当皇帝,他们都是郭氏的亲孙子,她继续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享受着孙子们的孝顺恭敬,享受着官员百姓的无尚尊崇。

然而,放手大权的郭氏不知道,这些年里朝堂上下、宫廷内外早已发生了无数次争权夺利、流血谋杀,每一次新皇登基都是一次权贵的重新洗牌,都是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郭氏家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亲兄弟们都死去了,郭家的下一代没有领军人物,在朝堂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更让郭氏措手不及的是,几年后,唐武宗驾崩,掌握皇帝废立的宦官迎立了武宗的叔叔,即唐宣宗。唐宣宗是郭氏丈夫的侍妾所生,名分上是她的儿子,实际上并无血缘关系;而且,唐宣宗之母与郭氏本有宿怨—唐宣宗自然不会像郭氏的那些亲孙子一样尊重她。

所以,唐宣宗一即位就将矛头对准了郭氏:降低了郭氏的生活待遇,撤掉了她原来的内侍,更换上自己的心腹随时监督郭氏的言行。他不仅很少来请安问候,就是偶尔见到郭氏,态度也是冷冷冰冰,完全不是一个晚辈对长辈应有的姿态。

这让郭氏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她在心里感慨道:没想到自己年近古稀居然备受冷遇……她哪里受得了这个,决意做出行动。

只是这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由于长期远离朝堂,不了解近年来的政事人事,她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她想找个亲近的人问计,放眼望去却一个也找不到了。郭氏家族早已式微,再无有力人物能给她支撑。

绝望之余,她决定以死来抗争。

大中二年(848年)六月,这一天风和日丽,温暖怡人,正是长安最好的夏日时光。

郭氏登上了兴庆宫西南角的勤政楼,楼下就是长安城最繁华的大街。此时正是中午,楼下人来人往,一派太平景象。

站在高高的楼台上,听着耳边的市井喧哗,郭氏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想起美好浪漫的广陵王妃岁月,想起自己当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尊贵生活,不禁又激动又感慨。她是郭子仪的孙女,更当了多年太皇太后,庶子的凉薄以及身边早已没有可依靠之人的现状让她绝望,无论如何她不想再去面对。

她的表情开始变幻不定,举止不再如从前那般安稳沉静,其身边的侍女不由得紧张起来。当郭氏趋近栏杆,准备跳楼自尽的时候,她们立刻扑上去,死死抓住了她。

郭氏没想到自己连死都做不到,她奋力挣扎喊叫,引得楼下百姓好奇张望……得知郭氏的行为,唐宣宗很不高兴。当天晚上,郭氏在兴庆宫突然去世,结束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

郭氏可能临死前才真正明白,身处皇家,根本没有岁月静好,更不会因为你不插手政事就能安享富贵。

然而,作为一个隐忍多年、终于获得皇太后、太皇太后之位而只想过悠闲日子的女子,郭氏这样想并没有错。只是历史太残酷,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和家族的影响力,最终只能在滚滚历史中留下一声悠然叹息……

猜你喜欢
郭氏皇太子太子
神童与诚童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重现「皇太子之宫」 毓庆宫原状陈设复原记
郭皇后的后宫戏
汉字奇遇记
太皇太后要跳楼?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两个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