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及左炔诺孕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0 19:47王海柠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腺肌病经期孕酮

王海柠

(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海城 114200)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治疗中常见多发的疾病,对患者主要影响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时间长以及痛经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育功能都有严重的影响[1]。目前对于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腹腔镜下的腺肌瘤切除手术,对于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很难彻底根治,复发率较高[2]。此次通过研究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旨在探讨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年龄26~45岁,平均(35.7±1.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8±0.7)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超声检查确诊,符合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并在术后的非月经期间服用左炔诺孕酮片,每天1次,每次服用1.5 mg。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同样在非月经期间服用,每天1次,每次服用12.5 mg。

1.3 评估标准:对治疗后的经期表现进行统计;月经量的统计使用同一厂家同样规格的卫生巾,在使用后对其进行称重,将结果记录;对月经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治疗结束后使用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子宫大小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设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为(58.3±12.6)mL,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为(42.7±9.4)mL,检验结果为t=5.344,P=0.000;观察组痛经评分为(0.6±0.2),对照组痛经评分为(5.7±1.4),检验结果为t=19.420,P=0.000;经过超声检查,观察组子宫大小为(98.8±12.1);对照组子宫大小为(119.3±15.6),检验结果为t=5.592,P=0.000。数据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经期疼痛程度以及子宫大小在治疗后差异明显,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子宫肌层增生发生病变引起的。患者有妊娠、分娩以及子宫壁损伤情况都可能导致其子宫内膜向内生长,从而导致出现子宫腺肌病[3]。部分患者因不再有生育功能的需要,可以进行子宫切除手术,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仍有生育需要或者未生育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主要影响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时间长以及痛经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育功能都有严重的影响。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服用左炔诺孕酮片辅助治疗,它是一种强效的孕激素药物,能够对精子的穿透起到阻碍作用,分泌的宫颈黏液更加黏稠,对手术效果进行巩固,提升整体治疗质量[4]。但该种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无法彻底根治,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也较高。米非司酮是一种激素拮抗剂,能够对性腺激素的分泌,对卵巢能够直接作用,对排卵运动进行延期,降低人体的孕激素水平,缩小子宫的体积[5]。该药物的抗孕酮作用能使子宫内膜萎缩,避免其继续增生,对腺体的分泌也起到了抑制作用。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患者的月经量、经期疼痛程度以及子宫大小在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经期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治疗子宫肌腺病时,使用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及左炔诺孕酮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月经量并且患者经期的疼痛,子宫的体积缩小有助于子宫的尽快恢复,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复发概率相对较低,有效的提高了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腺肌病经期孕酮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