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1-20 19:47王红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耐多药空洞结核病

张 昕 王红岩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长久以来,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都是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该类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1]。本文特以我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展开研究,对其施以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收诊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年龄均不低于18岁;均经肺部CT检查确诊,切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或携带者)、免疫缺陷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长期大量口服激素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者。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9~78岁,平均(44.21±5.73)岁,病程5个月~34年,平均(7.28±1.20)年,其中3例为初治,37例为复治。实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平均(44.43±5.82)岁,病程6个月~33年,平均(7.16±1.27)年,其中2例为初治,38例为复治。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吡嗉酰胺以及乙胺丁醇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为24个月,实验组在联合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初始剂量为600毫克/次,口服,2次/天,予以强化治疗,治疗6个月后,结合患者治疗效果和经济情况,将剂量减少为600毫克/次,1次/天。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咯血、血小板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则可酌情减少利奈唑胺剂量,为300 mg/d,给药时间延长为10个月,整体时间延长为16个月。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合并有其他症状则予以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以胸部病灶好转情况、痰菌转阴情况以及结核空洞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经治疗后连续2个月以上连续痰涂片检查结果均提示为阴性,则为转阴;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检查,若结果显示结核病灶较治疗前病灶缩小超过50%,则为病灶吸收;若患者空洞闭合或消失,则表示治疗效果明显[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描述,然后行χ2检验,若结果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对比:参照组患者中,痰菌转阴例数为27例,占67.50%,病灶吸收例数为17例,占42.50%,空洞闭合例数为24例,占60.00%,实验组患者中,痰菌转阴例数为38例,占95.00%,病灶吸收例数为29例,占72.50%,空洞闭合例数为34例,占85.00%,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中,26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占65.00%,21例出现血液系统症状,占52.50%,12例出现末梢神经炎,占30.00%,13例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占32.50%,9例出现尿蛋白强阳性,占22.50%,参照组患者中,14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占35.00%,11例出现血液系统症状,占27.50%,4例出现末梢神经炎,占10.00%,10例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占25.00%,12例出现尿蛋白强阳性,占30.00%,两组在凝血指标异常和尿蛋白强阳性发生率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症状以及末梢神经炎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结核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对其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不断升高的趋势,预示着仍需要在抗结核治疗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但是这就给新型抗结核治疗的相关研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该类患者大多是由于既往抗结核治疗缺乏科学性和规律性而导致的,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相关数据报道显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达不到普通结核病患者的1/10[3]。病程较长,再加上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很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和动力,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较差的依从性。因此探寻新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改变当前结核病治疗中的耐多药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利奈唑胺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该药物主要是通过对70S复合物的形成进行抑制,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复制,从而使蛋白质合成降低。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4],提示该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过不少学者指出,利奈唑胺用于初次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容易引发不良反应[5-6]。本组在治疗中发现实验组患者在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症状以及末梢神经炎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建议将利奈唑胺剂量减少,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总的来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通过减少利奈唑胺和合理给药可以控制不良反应,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耐多药空洞结核病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番茄出现空洞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探讨
空洞的眼神
班有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