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感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20 19:4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前瞻性疾病护理

唐 煜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院,辽宁 锦州121000)

调查显示,多数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变等基础性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护理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得当,极易引发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影响疗效,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为了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强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65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患者感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样本选取时间: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样本对象: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32;观察组,n=33)。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2±4.3)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哮喘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6±4.5)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支气管哮喘10例。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照科室护理流程以及病情特点执行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常规宣教、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 病情评估:患者就诊时热情接待,详细询问其具体临床表现、疾病发展程度以及体征等,针对性协助患者完善检查。然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以及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个体感染发生的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1.2.2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特点灵活选择教育形式,例如呈现文字资料或者视频资料、 面对面讲述、举办健康小讲堂等,内容包括感染常见诱因、表现类型以及危害性,提高患者对院内感染预防的重视程度。同时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针对性疏导,指导其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例如注意力转移、放松疗法等),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2.3 切断感染源:结合患者的病情需求以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隔离相关规定,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分泌物以及污染物、治疗装置以及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之后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所有护理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规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定期清洗消毒床单被单,做到一床一套;严格控制家属以及朋友探视次数以及时间;若患者出现疱疹或者口腔溃疡可涂抹龙胆紫,若口干则可涂抹液体石蜡,能够预防霉菌感染等[2]。

1.2.4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结果予以其敏感抗生素干预,最大程度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减少以及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指导患者掌握有效排痰技巧,针对排痰困难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仪器辅助,并强化雾化吸入治疗。

1.2.5 日常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指导:结合患者饮食喜好进行食物搭配,以富含高蛋白、高膳食食物为主,忌油腻、辛辣以及生冷,注意营养均衡,指导患者戒烟戒酒。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遵医嘱加强运动锻炼,运动方式以散步、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为主,强度要循序渐进进行调整,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3]。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感染(体温>38 ℃超过2 d,伴有呼吸道感染,分泌物检测为阳性,白细胞含量上升)发生率;采用3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每项指标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1%(2/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1%(9/32),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011,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74.2±6.2)分、(70.2±7.3)分、(63.5±8.4)分、(68.9±7.6)分、(80.1±7.5)分、(76.4±8.6)分;观察组分别为(88.2±6.3)分、(90.1±4.3)分、(80.5±7.4)分、(79.6±8.4)分、(93.1±6.3)分、(87.1±7.2)分。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635、7.251、6.837、5.987、6.257、6.183;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呼吸疾病患者数量逐步上升,再加之老年群体自身功能逐步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其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随之降低,在此情形下极易引发呼吸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恢复极其不利。

前瞻性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之前预见性进行护理问题搜集以及整理,然后科学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干预,将其应用于呼吸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是院内感染预防的重要举措[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措施制定过程均建立在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实践调查基础之上,操作中强调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感受以及需求,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措施灵活调整,护理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强;其中病情评估能够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可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健康教育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改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配合程度;切断感染源、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最大程度规避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控制耐药性,降低感染发生概率;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则可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加强对致病菌的防御功能[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上述护理模式应用优势明显,预后理想。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呼吸疾病患者感染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前瞻性疾病护理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