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病的防治

2018-01-21 00:58江晓丽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猪体患猪绦虫

江晓丽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48100)

囊虫病是养猪业中的一个大害,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它不但能影响猪体的健康和发育,而且可造成畜收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猪囊虫还可感染人体,是一种危害人体较严重的寄生虫病。本病的病原是猪囊尾蚴,它是有钩绦虫的幼虫期,主要寄生在猪体的各部肌肉组织内,有时也可寄生脑子里以及其他的脏器内。人们在宰猪的时候,往往在猪肉内可见到黄豆大的半透明囊状物,囊内充满液体,其中还含有一个白色的小米粒大的头节,其构造和成虫的头节相同,这就是猪囊虫。

猪囊虫的成虫 (有钩绦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虫体扁平带状,并由几百个至上千个节片所组成,体长2—3米。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带有两圈小钩的顶突。有钩绦虫的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病人的粪便排到外界,被猪吃了而感染。虫卵进入猪消化道后,虫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并钻入肠壁血管内,随血流被带到猪体各部肌肉内,经过3—4个月发育成猪囊虫。人吃了生的末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时,就可感染有钩绦虫病。

1 诊断要点

猎囊虫病的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只有在严重感染时,有时可在病猪的舌肌看到突出的猪囊虫。近年来有应用接血凝反应、卡红凝集反应或炭粉凝集反应等方法作生前诊断。群剖检时在臀肌、腰肌、舌肌、嚼肌等可找到囊虫。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检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猪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现行的肉眼检查法,其检出率仅有50%~60%,轻度感染时常发生漏检。

2 流行特点

患猪多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状,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被毛长而粗乱,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

患猪腮部肌肉发达,前膀宽,胸部肌肉发达,而后躯相应的较狭窄,即呈现雄狮状,前后观察患猪表现明显的不对称。

患猪睡觉时,外观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肤常表现有节奏性的颤动,患猪熟睡后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现得最为明显。

外观患猪的舌底、舌的边缘和舌的系带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猪的舌底和舌的系带部可感觉到游离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结。

患猪眼球外凸、饱满,用手指挤压猪的眼眶窝皮肤可感觉到眼结膜深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翻开猪的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状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3 中西医治疗

3.1 绦虫治疗

南瓜子仁,炒熟后去皮,研磨成粉;槟榔,取80—100g,水煎熬制 3次,每次加水 500ml,最后剩半茶杯;硫酸镁,20—30g/次,溶水灌服。

具体用法,病猪空腹时,用研磨成粉的南瓜子。2h后,服用槟榔煎剂。间隔30分钟后,用硫酸镁灌服。

上述用药后,检查虫体头结,是否已被排出,以确保疗效。效果不好的话,可按照上述疗程,再用药1次。

3.2 囊虫治疗

取精制的兽用敌百虫,将其研磨成粉,用0.1g/kg,取注射用水,每次5—10ml,混合待溶后,转入注射器内。将病猪倒提,保定后,在相距后排乳房2cm处,腹腔处注射,经临床试验,治疗效果不错。

3.3 灭绦灵

又名“氯硝柳胺”,用量每次取3g,研磨成粉后,混入饲料。早晨,空腹时口服1次,2h后用硫酸镁,口服每次20—30g,做为泻药使用,治疗,治疗效果不错。同样用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治疗,有不错的疗效,经驱虫后,虫体深埋,避免虫卵污染周边环境,诱发人猪感染,加重疫情。具体疗法是,丙硫苯咪唑6mg/kg,配植物油制备浓度5%的混悬液,口服治疗,用30mg/kg,经历48h后,再服用一次,重复经3次治疗后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尝试用吡喹酮治疗,效果也不错。具体用法是,吡喹酮60—120mg/kg加适量面粉和水调成丸剂口服;间隔7天重复给药1次,或按70—80mg/kg,用70%酒精将之稀释为20%的混悬液,一次肌肉注射。

4 预防

根据各地近年来对猪囊虫防治措施的研究,总结出查、驱、管、检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即普查绦虫病患者,用南瓜子、槟榔合剂或灭绦灵等药物给患者驱虫;发动群众管好厕所,控制人绦虫、猪囊虫的互相感染;切断病源,充分发动食品部门内检卫生人员和乡村兽医,搞好城乡肉品卫生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猪体患猪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与防治
猪舍热舒适性评价及夏季湿帘作用下的CFD模拟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中西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