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一盏照亮历史的灯

2018-01-22 23:30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俗村马灯灯芯

李 锴

在没有电灯的年代,马灯是农村生活最常见的必需品。正是这一盏盏最普通不过的马灯,成为照亮漫漫长夜、指引曲折道路的关键物品。

在电没普及前,人们夜晚出行,大多靠火把照明。如今,就连一些偏僻的农村也用上了电灯,更不要说城市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般的夜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曾经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照明用具,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在河南省修武县七贤镇七贤民俗村里,笔者看到,虽然各种彩灯遍布整个园区,但最吸引人的照明用具当数屋檐下挂着的马灯。

记忆中的马灯 灯中的伟丈夫

马灯,作为20世纪中叶在我国产生的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作燃料,再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风将火吹灭,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当时使用得非常广泛。在七贤民俗村一处草棚下,并排挂着三盏马灯,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看到后不由令人浮想联翩。

拿下屋檐下挂着的其中一盏马灯可以看到,马灯结构上由灯座、灯头、灯罩几部分组成。当然,既叫马灯必有马鞍。那鞍是铁的筒架,它的底座兼当储油盘,外侧开一圆形小孔,便于加煤油。中部是玻璃罩,能防风,外有相交的两根铁丝围着,保护着玻璃,罩内下方是灯芯,灯带的一端伸入油盘,另一端从“牛眼睛”中冒出一个小头,即是灯芯。灯头部分有灯框、灯系和能够上下提取的带有排烟口的控制盖,提拉控制盖,形似帽檐,可以将玻璃灯罩取出和固定,上下大小的弧形灯罩既可防风又能增亮,灯罩外交叉的弧形铁丝箍,也对玻璃灯罩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苗条的拎把嵌于两侧,便于提拎。据七贤村的老人讲,这种马灯难得停留在锅台灶角,大多在户外游走,与居家的罩子灯组成灯的家族,一主外,一主内,是灯中的伟丈夫。

“向灯座内加上煤油,点燃灯芯,用控制旋钮控制火焰大小和亮度,罩上玻璃灯罩,即可使用。”一位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游客看到马灯后说。马灯既可以放在室内照明,也可以带到野外使用,只要往近旁的高处一挂,就能照亮周围一方。夜间行走更是方便,小风细雨吹不灭,人走灯移同步行,比起那些油灯、火把来先进多了。

从马灯到电灯 感慨时代变迁

马灯这种东西,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是陌生的。现在天黑了,我们打开电灯就可以得到光明,很少有用马灯照明的人家了。不过,如果时间回溯60年,那时电力供应有限,电灯还不普及,普通人家的照明工具还是马灯。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马灯甚至伴随了整整一代人的童年时光。

记得有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的描述社会发达的一句话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指的是住上了楼房,而“电灯电话”说的是户户都用电灯照明,家家都用上了电话。60年后的今天,家家有电灯、户户有电话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我们从这些百姓生活的细小变化中看到了社会的巨大发展。

对于已经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马灯,来自山东的游客崔先生回忆说,小时候,他经常与母亲共用一盏马灯,他做作业,而他的母亲则在灯下缝补衣裳。灯芯烧焦了,他母亲就会用手中的针轻挑一下,再用剪刀剪掉一截灯芯,灯瞬间就会亮起来。他还依稀记着母亲当时的心愿,那就是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如今,当年奢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愿望变成了现实,但看到当年的马灯,还是勾起了当年回忆,同时还能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需加倍珍惜。

如今,马灯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取代它的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新式灯具。现在,再回想起父辈们的生活,跟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如今,看着只能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马灯,不少游客表示,它确实唤起了自己对于以前生活的回忆,更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不禁令人感慨,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照明历史发展 照亮人类进步

岁月在指尖流过,无声无息。此刻,七贤民俗村里正放着音乐,耳边传来的是陈奕迅那首《路一直都在》:“穿过人潮汹涌、灯火阑珊,没有想过回头不能后退的时候、不再彷徨的时候,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也许,正是那抹微弱的光在心灵最深处指引着人们走过岁月的彷徨,走过生活的苍白。

的确,光有这样的魔力,让人类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走在追寻着它的漫漫长路上。灯的出现,为我们点亮了前进道路,告别黑暗,让黑夜变得更舒适、美丽和安全。在灯与光的世界里,经过人们持续不断的改进,灯成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物,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

可以说,灯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光的追求和火的发现。火的出现让人类开始独立于万物,掌握了光与热。自从人类学会钻木、燧石取火后,火不仅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更能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和温暖。原始人把松脂或脂肪类的东西涂在树皮和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成为人类创造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盏“灯”。

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则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后来,出现了使用各种植物油作燃烧来照明,将油盛放在容器中,加入灯芯点燃就成为油灯的鼻祖。

早期的油灯,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从春秋战国至两汉,油灯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具体要求,它和其他器物一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礼器。“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折射了当时人工照明的盛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此前的青铜灯。

此后直至隋末唐初的白瓷蟠龙灯及唐三彩狮子莲花灯,新材质不断运用到灯的制作中,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品种繁多。由于唐代经济高度发达,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像灯笼、灯轮、灯树走马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这些新奇独特的灯具烘托了那个时代的盛世,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电的出现,让生产力得到一次大飞跃。而白炽灯的出现,也开创了人类用电来照明的历史。神奇的电气时代的到来,结束了自然界光明被黑暗所捉弄的尴尬。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

猜你喜欢
民俗村马灯灯芯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灯芯草的陪伴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发展民俗村既要有里也要有面
大石灯草文化节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马灯及其他
清凉灯芯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