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比

2018-01-22 08:09陈佳佳黄振添陈美双谢昭雄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管开腹

陈佳佳,黄振添,陈美双,谢昭雄

(潮州市中心医院 普外二科,广东 潮州521000)

0 前言

胆管结石 (cholangiolithiasis)属于胆道系统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胆管内结石形成[1]。该病具有溶石困难、排石不通、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疗法,从而导致胆管结石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引发肝硬化、胆汁淤积,更甚者引发肝癌[2]。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进行分析,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1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术组。腹腔镜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1~73岁,平均 (42.7±3.7)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 (3.4±0.3)年。开腹术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 (43.1±3.9)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 (3.6±0.4)年。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书面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开腹术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参考相关文献[3]。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术前患者取卧位进行全麻,在脐下1 cm处切口穿刺置入气腹针,用气腹机造人工气腹。先不离断胆囊、牵拉胆囊管便于显露或牵拉近肝脏处的肝圆韧带,可更好地操作、解剖胆总管,经穿刺证实为胆总管,切开胆总管前壁选择在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上方0.3 cm、下方0.8 cm的无血管区,可减少损伤胆总管走向的分支血管,用电凝钩或超声刀,经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用篮网取干净较成型结石;如为泥沙样结石,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高压冲洗,将结石经十二指肠冲进肠道;如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可通过胆道镜将结石推送入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取出结石后将胆囊管关闭,并将其切断。完成后再次探查腹腔,确保无任何异常。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静脉补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术组患者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腹腔镜组的 CD4+、 CD8+以及 CD4+/CD8+均显著高于开腹术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术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腹腔镜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ST以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术组,ALB则显著高于开腹术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机体胆汁瘀滞和感染有关且互为因果[4]。目前治疗该病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由于传统常规手术可有效去除结石,减少结石残留、复发,因此较长一段时间内常规手术一直作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标准术式,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开腹手术所具有的术后创伤大、恢复慢、对组织周围器官干扰大等多种给术后恢复以及复发后再次手术造成较大影响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微创手术便是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不仅治疗效果甚佳,且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腹腔镜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已经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术式。国内相关研究[5]显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更短,其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更短,说明微创手术治疗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减少了患者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本研究中,应用腹腔镜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也较小,说明腹腔镜治疗不仅有很好的取石效果,同时对周围组织和相关机体功能无影响,是较为理想的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1] 黄理,姚朝光,陈丽芬,等.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4):791-794.

[2] 陈洋,司亚卿,王钊,等.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8):1093-1099.

[3] 王晨,陶文雅,徐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230-232.

[4] 蔡立军,周帅.3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J].重庆医学,2015,44(2):256-258.

[5] 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等.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J].重庆医学,2014,43(36):4891-4894.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管开腹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