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2018-01-22 16:43王杰夫肖文杰李蓉慧
第一财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亚马逊百度语音

王杰夫+肖文杰+李蓉慧

在2018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会场里,你很难直接看见人工智能这种说法。几乎没有公司会把“AI”两个字母放到海报里,贴得到处都是;甚至在写给专业人士看的宣传手册中,你也看不到“AI”,这个词似乎从CES上消失了。

然而,只要稍微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实际上已经在CES无处不在了—从遍布整个拉斯维加斯的“Hey Google”广告牌,到三星、LG、海尔等展馆的智能家电,从一辆辆在展馆附近巡游的无人驾驶汽车,到穿梭在人群中却片叶不沾身的小机器人,这些背后都是对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准确地说,是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等技术的具体应用。

可以说,从此刻到未来一两年,人工智能正通过各式各样生动鲜活的消费硬件,全面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进入我们的厨房、我们的客厅、我们的出行工具、我们的购物和娱乐消遣……最终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生活无疑会变得更方便,但某种意义上,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无处可藏”。

一年一度的CES不仅将这种趋势景观集中呈现在众人面前,有心人更会从中看到,各项基础技术能力平台与不同应用场景结合的过程,是一种何等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那些“Hey Google”的标语,连同背后的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如何渗透到CES的各个角落,和不同的产品做融合,以及与亚马逊Alexa在各个展商的展台上明里暗里的较劲。事实上,整个CES会场处处涌动着各色技术公司的相互较量与合纵连横。

对于未来的想象已经足够了,人们都希望尽快把人工智能产品带入现实生活。这也是为什么连Google这样的巨头也不能单打独斗,而要找那么多合作伙伴—没有哪个公司敢声称能独揽这门生意—把人工智能落实到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从中获取最多的利润。

技术复杂的自动驾驶领域更是如此。你会看到百度集团总裁陆奇除了发表演讲,还不断穿梭于各个展台与负责人交流,他正在努力为百度的自动驾驶平台Apollo 2.0寻找合作伙伴。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公司把所有赌注押在了人工智能上,为此它需要寻找尽可能多的伙伴把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消费者可以购买的汽车。

在AlphaGo把人工智能这个词带入大众视野后,人们曾认为大公司可能会引领技术创新,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运算能力、数据和资金投入,但现在看来,创业公司依然是这一广阔技术领域的创新源泉。今年被CES官方列为人工智能类专门展商的有16家,全部是创业公司,它们也都获得了大公司的投资或是合作协议。

此外,今年的CES上我们也观察到另一个重要现象—基础技术的迅速发展降低了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创新门槛。芯片是最好的例子。英伟达在此次CES上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宣称仅靠一块芯片就能完成无人驾驶系统所需的一切计算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屡屡听到,那些创始人来自某个技术大公司、整个团队仅十几人、尚无任何成形产品而公司名字后面缀着一个“.AI”的创业公司可以获得数亿美元投资的消息。复杂的自动驾驶领域尚且如此,在广阔的消费电子领域更是如此。本届CES,每10家展商中就有1家的名字里带着深圳—这个集中了各种消费电子元件制造厂商的城市,也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中心。那些已经成熟的硬件基础和AI系统解决方案,使制造智能硬件变得容易了许 多。

未来一两年,无论公司还是家庭都有可能划出一笔预算,为自己选一款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帮着打打下手的机器人。

时隔12年,索尼的Aibo机器狗终于回来了。这只机器狗搭载了更先进的视觉传感器和更强大的AI芯片,能够感知环境,学习躲避障碍物,身上的多个传感器也可以对施加在不同位置的抚摸作出反应。它的眼睛部分其实是两块OLED屏,能展现更为细腻的神情。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技术也能让它更好地了解主人的行为。总之,Aibo变成了一只更加聪明的机器宠物。

索尼在1999年推出的第一代Aibo机器狗,是当时全球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然而随着索尼经营状况恶化,最终该系列产品于2006年终止了研发和生产。这一次在CES的发布会上,索尼公司CEO平井一夫在一场演讲快结束时突然将一只有着白色身体、黑色耳朵和尾巴的Aibo抱上台,并宣布“这只是一个开始”。

更多的機器人辅助生活的想法正迅速变为现实。

平衡车机器人Loomo的展台上出现的各种机器人产品中,有一种看起来就像是平衡车上安了一个脑袋。据说它目前正在与宝马合作一个名为“停车场导航员”的项目。在内置了停车场地图之后,当有新车进入,这款Loomo就可以带领汽车开到空闲停车位。车主下车后,它还可以作为代步平衡车,载客到相应地点。而另一种与英特尔合作的送货机器人Loomo Go则有3个轮子,并且驮着一个小箱子,输入地图位置后,它就能够自动导航到目的地。它可以在一家公司内部或者写字楼群这些短距离场景中承担运送文件或是外卖的工作。

“移动是智能机器人必备的能力,而平衡车天然具有这种能力,再加上机器视觉,就能够实现很多新功能。”团队发言人鲍知涵告诉《第一财经周刊》,Loomo是国内平衡车品牌Ninebot于2016年开启的一个机器人内部研发项目。

另一家对于“双足机器人”做了多年研发努力的公司优必选则公布了一款家用双足机器人Walker,高约1.3米,暂时没有双臂,头部是一个iPad Pro大小的显示器。在CES的展台上,Walker先从楼梯上走下来,再与周围的观众打招呼并拍照,最后追逐旁边研发人员丢出的小球,整体运动姿态看来起已经颇为灵活和智能。

“这款机器人主要面向有别墅的高收入人群,因为它可以上下楼梯,能够充当整个别墅的管家。”优必选视觉导航工程师聂鹏介绍说,为了演示的安全性,Walker专门做了降速处理,实际上它能够以2公里的时速行走,这个步速已经仅仅“略微慢于人类”。

Senstone是一个主打可穿戴功能的语音助手,它像一个小吊坠一样可以挂在脖子上,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记录各种想法。

公司创始人Nazar Fedorchuk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个产品最初的想法源于自己糟糕的记性,他想要一个可以随身的記录工具。Senstone只有非常简单但很实用的几个功能,包括录音、创建日历以及定时提醒,另有配套的手机App用来查看笔记和发送提醒。

尽管电影《钢铁侠》里面那种全息投影技术还有点遥远,Kino-mo这家公司试图用电扇实现类似的效果—通过给叶片加上二极管,在旋转后再控制每个二极管的发光,就能达到“裸眼全息”的观看效果。

其实这家公司2017年就在CES上展出过自己的产品,当时展示的核心技术是关于如何控制一台风扇。在加强了算法与控制技术后,本届CES他们带来的产品已经能够同时控制多台风扇,从而合成一幅更大的全息影像。显然,这个应用眼下就能帮助各种购物中心增加不少新的视觉营销创意。

想玩运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的射击游戏,却又买不起依旧昂贵的VR设备?Merge VR公司推出的一款“6DoF Blaster”玩具枪只是靠着一个非常机智的小点子,就能帮助更多普通玩家梦想成真。它其实是一款基于苹果ARKit平台制作的游戏,将iPhone插入这个玩具枪的卡槽,打开相应的手机应用,就可以进入射击游戏。

表面上,玩家手持的就是一把单纯的没有配备任何电子元器件的玩具枪,但Merge动了一个脑筋—它用物理方法实现了当扣动这把枪的扳机时,可以用一个实体按键去触及至手机屏幕上的虚拟按键,从而给人一种操控真枪的错 觉。

不过展台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目前想要实现游戏效果,还需要预先对周围的真实环境做录入处理,例如在展示区,玩家也只有站在展台上才能开始游戏。

对于一直主做流量入口生意的Google来说,Alexa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它选择现身CES,直接回击对手。

和往年一年,人们习惯了在CES上继续看不到苹果、亚马逊、Facebook这些互联网巨头搭建一个正式展位。

不过,从2017年的CES开始,亚马逊凭借它的语音助手平台Alexa已经“隐形”登场—虽然亚马逊连一个展位都没有,但几乎所有的家电厂商都自觉地为它打起了广告,宣传自己的各种智能家电都已经通过亚马逊的Echo音箱实现语音控制。作为Echo硬件背后的语音平台,Alexa很早就将控制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厂商,只要通过简单的配置步骤,用户就能够用语音控制各种智能家电,例如开灯、关电视、调节温度等 等。

自亚马逊2014年首次推出Echo音箱以来,这个产品的不同版本至今总共卖出了3000万台左右,按一台Echo进入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办公室来算,它能覆盖到的用户数接近8000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入口”。

对于一直都在做流量入口生意的Google来说,Alexa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如果消费者都通过Alexa直接在亚马逊网站下单购物,那么势必会削弱Google在广告主心目中的地位。于是,2018年的CES,Google终于成为第一个入局的互联网巨头,且来势汹汹。

在2018年1月8日到12日这一周,Google几乎承包了拉斯维加斯市区最重要的广告位置,包括拉斯维加斯机场、主干道边上几十米高的巨型LED显示屏,以及贯穿赌城的Monorail城轨列车,都刷满了超大的“Hey Google”字样,这也是Google智能助理的唤醒词。

在CES主会场的中央公园里,Google还凭空搭起了两栋两层小楼的展示区,其中一间专门展示Google智能助理在车内场景的应用;一间Google咖啡,用来展示Google智能助理与一些手机应用的结合;还有一间叫Google画廊,里面简直像是Google专门为CES准备的“阅兵仪式”—上百款不同品牌的硬件设备密密麻麻摆满了整间屋子,电视、音箱、耳机、手表等等不一而足,用以显示自己与亚马逊Alexa一样,得到了众多第三方厂商支持。

不只活跃于自己的展区,Google还效法亚马逊,试图把影响力扩张到整个会场。

在许多Google合作伙伴的展台上,都有一面打着“Hey Google”广告的展示墙。据其中一位合作伙伴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Google为承包其展台上的这块广告墙而支付了数千美元。考虑到这样的广告遍布整个展厅,粗略估计仅此一项支出就接近百万美元。

同时,场内还有数百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Google智能助理讲解员,分布在近百个重要合作伙伴的展台,专门为客人展示Google智能助理如何与产品做结合。Google想要实现的传播效果非常直接:当媒体的“取景框”对准任何一个展台,它希望背景里都能找到“Hey Google”或Google员工的画面。

不过,虽然Google将广告刷满了整个会场,但对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各种可以接入这种系统的应用场景—各大家电品牌来说,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消费者本身。“厂商并不会去帮助消费者做决定,我们只希望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无论他使用什么语音助手。”通用电气的一位负责人對《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亚马逊Echo依旧占到整个智能音箱市场的70.6%,Google居次位,份额为23.8%,其他所有品牌的智能音箱共占5.6%。亚马逊依旧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厂商们在究竟应该选用哪种智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问题上倒也不纠结—它们会同时兼容多种语音助手。

这种骑墙式的结盟,是当下非常普遍的状态,原因是Google与亚马逊各有优势。例如在电视上,更多的厂家主要宣传与Google智能助理的合作,它们比较看重Google旗下的YouTube、Android TV和流媒体设备Chromecast提供的丰富的影视娱乐内容;而在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厂家会在智能操作这个卖点上,强调自己内置了Alexa语音助手。以LG公司的展台为例,它将冰箱设置为智能厨房的一个“家长”位置,主要功能是购买和管理食材与日用品,并制定餐饮烹饪计划,而拥有电商平台的亚马逊,显然能够比Google更好地满足购物和补充冰箱供给的需求。

当然,也有选择从自身硬件互联出发,不与现成的主流AI系统解决方案结盟的公司,比如三星。由于同时在智能手机和家电领域占有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三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助手Bixby。三星电子拥有本届CES占地面积最大的展区,它干脆自封为“三星城”。在演示上,Bixby可以出现在三星产品的任何屏幕上,无论手机、电视还是冰箱,通过这个助理,不同屏幕可以互动,实现日程规划、线上购物、远程控制、信息搜索等需求。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触手越伸越长,摩擦自然不可避免。Google智能助理与亚马逊Alexa在CES展会开始之外的“茬架”已经有很多。2017年9月以来,双方的对抗再次升级—Google突然将YouTube应用从Echo Show产品中撤下,作为应对,亚马逊也从网站上撤下了Google Nest智能硬件;2017年12月,Google进一步对Echo Show封锁,用户甚至不能够访问网页版的YouTube。

在每个新技术推动的新入口都能迅速形成垄断地位,这是技术公司共同的野心。CES上倒是出现了很多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身影。除了百度的DuerOS、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产品,此次连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在抢占语音助手这个新的入口。腾讯联合创维数字推出了一款AI语音机顶盒“企鹅极光盒子”,而阿里巴巴在自己的CES展台推广的是一款名为“天猫精灵”的智能音箱。此前阿里巴巴的AI研发部门透露,消费者目前每天利用其智能语音解决方案来控制各种物联网设备的次数已经突破30万。

陆奇在2017年年初加入百度后,重点是帮百度针对人工智能做资源整合。当年7月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开放两大人工智能平台—DuerOS语音平台和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借助今年的CES,百度推出了两大平台的2.0版本。

对于在市值上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远远甩在身后的百度来说,人工智能将是它东山再起的唯一筹码。然而作为一家纯互联网公司,百度缺少硬件供应链面的经验积累,它的角色也只能是以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身份拉拢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这也是百度将人工智能迅速落地的唯一方法。

针对语音平台DuerOS,百度一方面向上游探索,与ARM、紫光展锐和汉枫电子共同发布DuerOS智慧芯片,将DuerOS能力直接写入芯片中,另一方面向下游寻找可以落地产品的合作伙伴,例如小鱼在家、TCL电视等等。百度在CES期间举行的发布会上,百度度秘事业部总经理景琨分享的一组数据是:DuerOS平台推出半年来,百度已经拥有130多家合作伙伴、20个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以及5款产品。

当然,DuerOS也被认为在中国市场有天然政策优势的一个智能语音平台。而Google和亚马逊的同类产品想要布局中国市场,目前还面临很多互联网监管阻力。

此外百度也在针对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广泛结盟,对象包括整车制造商、汽车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芯片厂商、传感器厂商等。

“现在的汽车业简直和10年前的手机业一模一样。”王凯说。10年前,他是诺基亚的一名软件工程师,现在,他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伟世通的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

伟世通在本届CES上推出了一个叫作DriveCore的自动驾驶开放研发平台。简而言之,它为自动驾驶的算法公司和硬件公司提供了一个融合的平台。整车制造商能够在上面任意使用英伟达或英特尔的芯片、Waymo或是百度的算法,以及不同类型的雷达、摄像头或是激光雷达。同样,软件研发人员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模拟不同硬件环境,调整算法。

在CES开幕的第二天,陆奇就来参观了这一产品。这次沟通中,双方其实都想把对方纳入自己的开放平台。“传统汽车业的利润分配是个金字塔,整车公司是塔尖。现在,在自动驾驶领域,整车公司、核心零件供应商、硅谷巨头、创业公司围成了一个圈。”王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此前,互联网公司试图和汽车公司直接共事,但是效果似乎都不理想。比如百度和宝马、Google和奔驰的合作都无疾而终。它们是完全两个“物种”,互相无法理解对方的经验和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要拉入更多的伙伴共同磨合。

在此次CES上,Apollo与金龙客车合作的“阿波龙”迷你巴士宣布将于2018年开始量产,而在明后年,百度与江淮、北汽和奇瑞合作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将量产。据说百度、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讨论合作时,谈论最多的就是数据如何分配使用。事实上,在这种各自抱着骑墙心态的松散结盟的背后,每个有实力的玩家,其实都没有忘记想在合作中占据更高位置的初衷。各个玩家都希望通过结盟迅速实现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但同时又极力避免与某家厂商绑定在一起。事实上,现在没有一个自动驾驶的玩家会与另一个公司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

在CES各种关于自动驾驶的演讲中,所有演讲者都会强调自己的核心优势。汽车公司说的是数十年的工业积淀,软件公司则强调算法上的技术壁垒。所谓的“积淀”和“壁垒”,归根结底,都是双方技术研发时不可言说,但就是有效的know-how。比如汽车的悬挂和转向系统为什么要这么调校、算法的参数为什么如此设置,“虽然无法完全讲清道理,但就是应该这么做”,这样的经验,是涉及自动驾驶的各方互相需要的根本。所以,它们总是在选择与其他公司结盟的同时,非常小心地保护自己的核心know-how。

每个玩家都想成为对方的唯一,但同时对方不会是自己的唯一。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几乎无差别地试图支持所有传感器和芯片解决方案。

“各种品牌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前视摄像头,Apollo都支持。”Apollo的架构师罗琦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此外,百度Apollo美国研究中心的实验车后备箱里,也配备了两台相互独立的车载电脑作为控制系统,一台是Neousys的工控机,另一台是英伟达的自动驾驶中枢DRIVE PX2。

由于硬件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以及大量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和资源,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的量产也从未像今天这么容易。

不断涌现的电动车创业公司正是这一趋势的证明。

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拜腾在本次CES上展示了它的概念车BYTON Concept,其外型是一辆接近奥迪Q5大小的SUV,但自称已经拥有与特斯拉Model X相近的续航里程。但它最吸引人的产品创新,是一块横贯整个驾驶台、长达125厘米、高25厘米的LED显示屏。拜腾所强调用户驾驶、通讯、安全、娱乐、健康等功能,几乎都集成在这块屏幕上,通过语音和手势控制。

当参观者多数以为,这只是一个为了吸引眼球而摆在概念车上的设计时,实际上这块大屏已经实现了量产。它的供应商,就是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应商之一—京东方。除此以外,这辆车的电驱动和底盘系统由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负责提供。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拜腾花了很多努力获得这些供应商的信任,它的研发和制造团队大多来自宝马、特斯拉等公司。但它自己的研发团队更加着力于围绕这块大屏所能实现的各种交互体验环节。

特斯拉从成立到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实现量产,总共花了5年之久,而成立尚不足2年的拜腾已经有了原型车。原因很简单,当整辆车的大部分零部件都能依靠成熟供应商—包括自动驾驶的诸多技术—创业公司便能花更多精力钻研它们在乎的用户体验、产品细节。与当年特斯拉必须搭建供应体系不同,现在的电动、驾驶辅助、互联等技术已经拥有成熟的供应商,这让造一辆“智能電动车”变得容易,同时,研发的周期也大大缩短。

针对应用场景的硬件产品的研发变得更加像一种“模块拼插游戏”,这也加速了新一代智能硬件的市场化进程。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A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Google Glass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然而直到2013年这款眼镜才正式推出。如今,一家来自中国深圳的创业公司只需要花费上一年时间,就可以攥出一款AR眼镜。

“其实AR眼镜最重要的就两个元器件,一个是微型显示器,另外一个是光学模组,”亮风台首席运营顾问刘聪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其他的零部件相比手机来说要简单多了。”而这两个元器件在供应链上也有各种选择,以光学模组为例,既可以选择最便宜的棱镜,也可以选择中高端的自由曲面光学模组,最高端的则是HoloLens使用的全息光 栅。

因此,每个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格和预期效果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刘聪智来CES的目的就是和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见面,他曾在手机公司工作多年,来到亮风台后主要负责硬件供应链资源整合。

“平常即使都在国内,大家一年也很难碰一次头,这次来CES刚好全见了。”刘聪智提到的这些集聚CES的朋友,全是他在供应链层面的各种元器件合作伙伴。

目前,AR和VR的体验仍然急需更多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uSens就是一家提供手势识别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在他们的展位上,摆着一排采用他们方案的VR和AR设备,其中一个重要合作项目就是帮拜腾汽车的大屏幕做手势识 别。

uSens市场总监刘惠迪提及,目前公司的手势识别还需要跟配套的独立摄像头绑定,但是年内他们准备与部分手机厂商合作,将这个手势识别的解决方案直接与芯片做集成,使用手机本身的摄像头实现手势识别。

随着供应链愈发成熟,软硬件解决方案越来越多,更加开放的人工智能API接口以及众筹网站出现,即使在巨头环伺的智能语音助手市场中,也同样有创业公司可以切入的角度。比如Senstone,它在2017年年初先通过Kickstarter众筹,从2000多名支持者那里筹集了30多万美元启动资本。而公司创始人Nazar Fedorchuk告诉《第一财经周刊》,Senstone其实并没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他们的语音转文字功能采用了语音识别公司Nuance的API。“我们不可能与Google、亚马逊这些公司同台竞争,”他说道,“所以我选择了尽量简单的功能,去服务有这方面需要的特定人群,他们可能不喜欢太过复杂的产品。”

的确,当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彻底变成各种消费电子产品的“基础设施”以后,很可能眼下已经有创业公司正在闭门研发如果电影《银翼杀手2046》里出现的各种酷炫产品,比如男主角随身携带的那款用来存储虚拟女朋友的U盘。因为从简单说,造出一个“女朋友”的核心技术其实可能已经有了,它无非就是AR与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结合。剩下很重要的一块,也许就是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想想技术还能怎么帮助我们提升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亚马逊百度语音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百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