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与对策研究

2018-01-22 23:58赵雪章熊英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互联网

赵雪章+熊英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全球各领域和行业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为应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为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重大工程(2030)等系列发展战略中也进一步要求传统的制造企业必须跟随科技变革的大趋势,把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的出路和发展对策提出了新的想法。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智能制造也需要结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推动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本文在对“互联网+智能制造”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前景,再提出佛山市“互联网+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互联网+智能制造”背景下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路和对策[1]。

1 “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内涵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特别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并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中国制造2025》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版的工业4.0。智能制造是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导向,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为主要特征,运用数据挖掘出客户需求信息并贯穿于供应链中各个生产环节,包括生产、设计、产品库存、客户需求、供应链、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关键环节,使用先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及制造系统进行柔性化生产,形成一个多维度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紧接着国务院在7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内涵做出清晰界定:“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意见》同时强调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出了由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能化。明确了制造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7大任务,无一不把深化融合创新贯穿始终。这些任务提得非常明确和具体,涵盖了融合创新的各个层面[2]。

由此可知“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是中央对于制造业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其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目的在于提高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根据以上两份政策文件的内容和当前商界的观点,本文给出“互联网+智能制造”内涵如下:“互联网+智能制造”是指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对制造业装备、产品、生产、服务过程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和服务过程智能化,使企业紧密连接消费者需求,从而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产业新形态。

2 佛山市“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2.1 发展现状

(1)佛山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城市,2016年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9.21%。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塑料制品等六大传统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然而,佛山制造业发展的背后,是依靠廉价生产要素、牺牲环境、技术模仿的要素驱动发展方式。至今佛山制造业仍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的中低端环节,在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售两端均无显著的比较优势。

时至今日,低成本的要素驱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佛山制造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逐步变革传统制造业标准化、大批量、固定化生产方式,朝个性化、小批量、柔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佛山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利润率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再造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以来,国家和广东省接连出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对于佛山而言,这些政策形成了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广东省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佛山被赋予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历史使命,应紧紧抓住这一量身定做的政策机遇,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把佛山打造成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更为重要的是,佛山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其发展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目前,佛山已有部分龙头企业在“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虽然这些先行先试的企业尚未实现“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或只是倾向于其中的一端,但企业所取得的市场效果,表明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生产、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如利迅达与智能装备;2008年初,佛山利华达不锈钢加工中心为应对人力成本的上升,增强工艺流程的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组建了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率先开始了跨界转型。格兰仕与智能产品;格兰仕所研发生产的互联网+智能空调,允許消费者通过手机APP与空调进行连接,自由进行远程操控。因此,尽管整个空调内销市场增速缓慢,但格兰仕借助互联网销售和智能空调实现了逆势翻倍增长。维尚家具与在线服务、智能生产;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创立伊始便依托IT技术创新实现“大规模定制”先进模式。近年来又通过打造新居网在线设计服务平台、基于图形图像数据的虚拟现实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云设计技术,转变了传统家具制造企业同质化、大批量的生产销售模式,在营销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上满足柔性化订制化需求,迅速从传统家具制造企业转型为高速发展的现代家居服务企业,维尚O2O+C2B的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中国样本,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成功落地O2O+C2B模式的企业之一。丽柏特与智能化生产;2015年以来,陶瓷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集中爆发。因此,新明珠陶瓷联合新润成陶瓷等联合成立广东丽柏特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研究、发展节能、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相关技术、产品与服务,着眼陶瓷装备行业系统化、智能化整厂设施,解决智能制造设备的通用性问题。丽柏特管理层估计,光是陶瓷行业对于智能化的改造需求就在千亿级以上。endprint

(2)调研发现,企业选择的“互联网+”合作伙伴主要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由企业所选择的侧重点和合作伙伴可知,当前佛山“互联网+只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主要集中于营销和服务环节,层次较低。信息通信技术尚未深度应用于制造业的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

在参与调查的158家企业中,有127家企业已经开展“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占参与调查企业的80.4%;企业主要在电子商务(79.5%)、移动客户端(77.6%)、企业信息化改造(76.1%)等方面开展“互联网+”的尝试。这表明企业正在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营销和移动服务,这是企业最易切入也是最快见效的。运用电子商务排名在前的分别是家电(93.3%)、纺织服装(92.3%);机械装备行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排名则相对靠后,但在企业信息化改造(90%)、生产环节信息化(70%)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企业选择的“互联网+”合作伙伴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金蝶软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京东等国内企业。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16家企业将有意愿计划或继续开展“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将主要集中使用移動客户端(66.3%)和电子商务(60.1%)。在八大行业中,企业普遍对移动客户端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家电、纺织服装企业在未来将继续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机械装备、塑料化工企业在下阶段则更注重企业信息化改造和生产环节的信息化。企业在实施“互联网+”时,意向选择的合作伙伴排名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金蝶软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京东等,其中阿里巴巴以64.7%的选择率高居榜首。

2.2 发展优势

(1)佛山制造业正呈现出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据佛山市统计局《关于2013年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统计报表》及有关行业报表调查显示,佛山全行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等全流程管理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其中,60%左右的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有了解;20%左右的企业有兴趣在今后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开展工业4.0创新;20%左右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尝试或者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实践。

(2)佛山“互联网+”应用早、起点高。佛山市是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佛山十分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信息化水平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电讯传输网络、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已覆盖全市,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佛山市是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方面开展了很多探索实践,走在全国前列。首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如美的集团联手小米公司进军智能家居电器领域,目前已推出可以远程控制、电量管理、自动升级的智能空调;阿里巴巴在佛山设立都市产业带,目前已吸引近7 000企业进驻产业带。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3)佛山市委市政府对于“互联网+”高度重视,率先在广东省内发布《佛山市“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佛山市试图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佛山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促进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精准对接,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佛山智造,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佛山市已成功举办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博览会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推广应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造业模式,实现智能制造。2015年10月,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在佛山高新区举行。标志着佛山高新区正式扛起佛山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城市的大旗,借力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以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础,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的浪潮,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佛山高新区还联手科技部和中关村,共同推进“中关村‘互联网+智能制造国际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3 佛山市“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弱,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滞后

随着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自身创造明显的市场优势,佛山企业需要进行自主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但当前佛山制造业企业却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导致佛山智能自动化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处于滞后的局面。硬件方面,佛山智能自动化的关键零组件、元器件和基础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开发能力较弱,技术积累不足。软件方面,佛山企业的工业软件开发,特别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工业级系统软件开发的能力较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3.2 人力资源面临严重约束

佛山在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时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约束,主要在3类人才的缺乏。(1)缺乏互联网电商人才。佛山科技局对佛山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占半数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互联网电商人才匮乏是企业实施“互联网+”最突出的问题。(2)缺乏跨界人才。佛山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缺乏既懂得制造业的工艺流程、核心技术又懂得IT技术的跨界人才。一方面,现有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这样的人才,也不会有公司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本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今天的浮躁现实,并没有为互联网、大数据、软件精英人才提供深入研发和跨界发展的外部动力。(3)缺乏技术人才。佛山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约为40万人,不及深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3。佛山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需要熟练技术工人的支持,甚至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和专注品质的“工匠”[3]。

3.3 互联网的带动力尚未充分显现

虽然佛山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千亿,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扩展至批发零售服务、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十多个领域,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因物流系统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受阻,互联网的带动力尚未充分显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企业仍主要将互联网作为提高效率的工具或一个新的销售渠道,重视程度和提升能力不足,没有围绕互联网构建起系统性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必要的技术配套措施、服务配套措施,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或服务型制造转型。endprint

3.4 传统产业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模式不相适应

佛山市在过去“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阶段建立起来的传统产业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模式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现行制造业政策仍是旧有工业化思路的承袭,可能会在监管尺度、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产生阻碍。(2)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与条块分割的产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是政府所有部门高度协同、统筹规划的综合事务。(2)不断增长的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需求和监管方式不适应。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高度协同对企业征信数据库、行业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建立、开放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佛山市尚未建立起能够应对行业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的业务协同保障机制和监管方式,严重制约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4]。

4 佛山市“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创新动力

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不断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强有力的支持。(1)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网络知识产权和专利执法维权工作,消除龙头企业对专利侵权、核心技术泄露等情形的担忧,同时帮助壮大行业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2)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3)提高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4.2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儲备优质人力资源

佛山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企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佛山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培养和集聚专业人才:(1)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引培模式。一方面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包括大学的人才培养,还包括企业内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尊重科研人员的首创精神,加大外籍科研人员、归国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2)构建集聚互联网电商人才、跨界人才等高端人才的良好环境。一是打造高端人才生活区,确保其居住地基础设施完善,加强生活区和企业园区间的交通保障。二是消除或减少户籍等制度带来的外来人才落地成本,确保其家庭和子女可随迁入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三是拟定高水平科研人才启动资金办法和相关奖励政策,协助其申请专利并提供高质量法律咨询、技术成果鉴定等专业服务。

4.3 推进“金科产”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佛山需要充分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等国家级金融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努力建设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试验区和产业金融改革试验区,扎实推进“金科产”发展,为“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1)建立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佛山金融科技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办好“金融科技产业洽谈会”;完善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功能,支持民间资本在佛山民间金融街集聚发展,打造促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交易平台;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质押、众筹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社会融资。(2)搭建统一金融平台。整合当地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担保等金融资源搭建统一金融平台,多渠道、多角度为“互联网+智能制造”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拓宽“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3)设立“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联合企业投资设立“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聘请专业人士从战略、投资、融资、管理、市场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和孵化相关创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并促进其与资本市场的对接[5]。

4.4 以“互联网+”博览会为契机,营造五大平台

通过举办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积极打造“互联网+”五大平台,分别是:(1)展示平台。通过博览会展示“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应用示范案例,让广大企业、市民了解认识“互联网+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佛山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发展。(2)交易平台。集聚佛山市乃至全国的“互联网+”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等,开展现场交易、线上线下交易等多途径交易活动,搭建企业与国内外客商的对接渠道。(3)交流平台。举办跨界融合高峰论坛等活动,邀请高水平企业家、专家设坛开讲,为互联网企业与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交流合作渠道,全面展示跨界融合技术解决方案。(4)带动平台。举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专场活动,以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国家高新区等现代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重点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相关行业先进企业在佛山投资发展总部等产业,吸引、集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佛山企业的科技创新。(5)合作平台。围绕“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合,推动各项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深入合作。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朱克力.读懂中国制造2025[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人民论坛.中国制造2025:智能时代的国家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柳屹立.酷特的智能制造之路[J].企业管理,2017(4):103-104.

[4]曹根基.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42-44.

[5]陶永,王田苗,李秋实,等.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J].科技导报,2016(4):45-49.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and mobile Internet and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have brought profound impact and influence to all fields and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In response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core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come forward with measures.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hina such as “Made in China 2025” and Major Project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30) further requir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follow the general tre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to grasp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adap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Key words:Internet +;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互联网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