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01-22 07:22孙高翔
未来英才 2017年23期
关键词:理论知识创新能力

孙高翔

摘要:加强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的护理水平。本文在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实践基地;理论知识;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刻不容缓。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护理水平的提升形成阻碍。因此,探究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学习,轻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在高校护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无法真正实现教材与实践的结合,即便部分院校采用“3+2”的教學方式,即在校学习三年,去医院实习两年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阻碍。

2、重视应用能力培养。轻视创新能力培养。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涉及的知识面也较为广泛,包括护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等。高校护理学专业重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导致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护理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护理水平的提升。

3、重视提升学生数量,轻视提升学生的质量。近几年,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日渐提升,护理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基于此形势下,各大高校的护理专业不能根据实际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合理规划招生目标,盲目增加招生目标,使得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1、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作为护理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转换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从而为学生护理技能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基础保障。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课,不能实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新时期背景下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护理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某护理专业教师采用网络教学的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课堂的教学效率[2]。

2、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教师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护理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就必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目的。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既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因此,护理高校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从而建立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若想实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例如,某护理高校,通过定期对护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的方式,有效巩固了护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学校定期送年轻的护理教师去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并承担全程费用,有效增强了青年护理教师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护理水平,为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直效仿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和医学专业课。由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思想理论课和社会主义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占据的比例较大,中医专业课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国外在设置护理课程时,注重缩小公共基础课的比例,增设人文社科类和心理类的课程。因此,我国护理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借鉴国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从而培养出专业素养较强的护理人才。例如,某护理高校依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制定了全面的课程计划,适当缩减公共课程,增加就业指导课程和心里类课程,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患者心理的分析能力,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护理高校还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编制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摒弃与护理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知识点,积极拓展护理专业的新内容,积极借鉴外国护理专业的研究成果,并将我国护理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护理教材,为学生护理技能的提升提供参考[3]。

4、合理设置护理课程。在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同时,护理高校应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购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器械,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实验室,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相关课题,并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高校应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养老院和社区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护理实践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例如,某护理高校还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举办了护理技能大赛,通过每个学生指定一名指导老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培养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护理课程,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培养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 可静.护理专业大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考核创新之我见[J].科技经济导刊,2013,11(06):154-155.

[2] 胡莲红.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课堂的创新和实践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23(09):132-133.

[3] 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07,15(01):258-259.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知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