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8-01-22 12:42吴莉
未来英才 2017年23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教学阅读教学

吴莉

摘要:语文这一学科,可以说是小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舞台,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学科中关于知识能力的积累以及对语文情感态度的培养都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实际情况是,小学生因年齡较小,知识结构、基础思维以及储备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对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就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希望同行给予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教学;研究性学习;阐述研究

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作为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地位,改变传统由教师替学生分析阅读文章,而是让学生展开思维自主研究,让学生的阅读中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让其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不是像过去被动的阅读。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研读,最终让学生实现“我要阅读”的转变。那么如何在小学阅读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悬念进行阅读。小学生多具有好奇心,喜欢将自己比作探险者、研究者或者问题答案的发现者。作为教师,应积极抓住这一学生特点,并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根据文章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阅读,唤醒学生内心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探究。

2、音乐与阅读结合,渲染阅读氛围。音乐具有灵动性,合适的环境合适的音乐能够感染听众。讲音乐引入语文阅读中,能给枯燥、静止的阅读文字注以新生,并让整个阅读教学变得具有旋律和节奏。从学生内心考虑也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愿望。并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新的环境体会文章的魅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将音乐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

3、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提高学生的愉快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教学媒体单一的局限,它将文字、图象、声音合为一体,图文并茂,将空洞的概念,抽象的理论通过光、形、影、色、声较生动,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如教学古诗《鹅》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安排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唐朝时有个七岁的孩子叫骆宾王,他最喜欢鹅。他养了几只小白鹅,每天给鹅喂食,听它们的叫声,看它们在池塘中游泳,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会写诗的客人,让骆宾王写一首赞美鹅的诗。骆宾王联想起平时看到的鹅的可爱的样子,立刻就写出了《鹅》这首诗。录像中那生动有趣的情节,鲜明亮丽的画面,悠扬徐缓的古乐仿佛带领学生进入一幅展示初唐风情的优美画卷之中。

二、传授阅读方法,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外,还应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阅读,作为教师来讲,应改变过去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技巧,逐渐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作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也不要说个不停,一下子将阅读要点透,而是要将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有合适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或进行感情朗读,或进行生动剧本表演,或者让学生根据意境进行绘画表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文章的理解,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多项思维的能力,为更好实现研究性研读学习打下基础。

三、让学生学会有深度的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传授过程占据教学时间比例较大。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知欲望进行忽视,让学生失去的自行理解和支配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终让阅读也仅仅是浮于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有深度的进行阅读,首先作为教师而言,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并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技能。同时,这里所说的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在实现学生深度阅读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设计与开展教学,以一些激趣性、启发性、发散性、迁移性问题来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或激发学生求知欲,或给困惑中的学生指明思考方向,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来进行阅读与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与思考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不会游离于教学之外、文本之外,而是以主体身份来展开阅读,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这样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受,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必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阅读同一文章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即使是同一读者面对同一文章在不同的场景与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正是现代教学下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使阅读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释放潜能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全方位的立体解读,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创造的乐趣、阅读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要认真观察学生,与学生展开深入的谈话,以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学全面了解。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思想为指导,对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活力、有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体阅读,这样才能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由会学到学会的转变,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军,马鸿儒,刘建陪,等,综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语文周刊(上中旬),2016(10).121-127.

[2] 周雪莹,闫国英,李建玲,等,解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开展[J].学周刊,2017(08).20-27.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小学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