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瑜伽教学常见误区的修正途径

2018-01-22 06:29严雪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分析

严雪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广受社会欢迎的瑜伽训练活动,在学生间颇受欢迎,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瑜伽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强化教师的认识,这里就高校瑜伽教学的误区修正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瑜伽;教学误区;修正途径;分析

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训練项目,瑜伽在我国有着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其主要以人的精神、意识、呼吸和肢体运动进行紧密的结合,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瑜伽运动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所以,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对其展开切实的训练引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教师也应该进行正确认识,结合一些相关的训练手段,修正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瑜伽训练体验。

1.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学生态度不够端正

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班级内有不少学生喜欢瑜伽运动,但是对于瑜伽课程,却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根据学生的反映,当前学生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比较从众,部分同学对于瑜伽训练活动并未建立深入的了解,只是因为大家都参与到课程训练之中,所以随波逐流,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端正;另一方面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瑜伽训练对学生灵活性、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他们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中途退出的问题时常出现。

1.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尽管瑜伽这项运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多年的发展,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还比较传统,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表现的过于单一化。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直接采取单向的灌输教学,将瑜伽训练要点,逐项的传授给了学生,导致学生在训练中,产生了一些学习疑惑,影响了学习情绪;还有一些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授课思路,导致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学习情绪。

1.3授课环境缺乏营造

当然,要想一门课程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教师除了要正确看待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授课环境的营造上同样不容马虎,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教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氛围对于训练成果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氛围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方法,导致工作过度流于表面化,未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高校瑜伽教学中误区的修正途径

2.1重视宏观的教学思路

针对高校瑜伽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在宏观的层面,强化教学思路的制定工作。首先,针对瑜伽训练课程,教师可以引入运动教育模式,将教学节奏设定为练习期、季前期、比赛期和赛后期等四个阶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并鼓励大家将课上内容同课下训练结合起来;其次,由于瑜伽训练活动中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小组训练的模式,创编瑜伽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组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样也利于整体训练质量的提升;最后,经过瑜伽课程练习期的积累,以及季前期的创编,整个训练将会进入到紧张的比赛期,对于学生的瑜伽技术成绩,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入相关的比赛训练模式,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担任评委,分析学生的表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瑜伽训练的重要性。

2.2深化微观的教学细节

针对微观化的教学细节,教师可以结合瑜伽教学的实际课程内容,展开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将瑜伽训练课程划分为准备部分、训练部分和结尾部分等三个不同的阶段:在准备部分中,主要包括了常规化的课前内容、热身活动、教师与小组长例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内容有效的穿插在课堂之中;训练部分主要帮助学生对一些新的瑜伽训练内容展开练习,同时在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展开穿插性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导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化的训练认识;而在结尾部分,教师可以同各个练习小组的组长展开相应的交流沟通工作,针对瑜伽训练的一些比赛规程、要求,在大家的帮助下,就课堂瑜伽训练的成果进行评分。在这个过程的末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学习表现,综合其在比赛训练过程中的成绩,展开合理的点评与分析。

2.3营造多元的教学环境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瑜伽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环境展开有效的营造,帮助学生对瑜伽这项体育训练项目,展开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认识。首先,针对瑜伽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对瑜伽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性的学习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多元性的教学软件,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瑜伽动作展开教学分析,或者是让学生借助一些智能化的APP,比如像“keep”等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定期进行打卡训练,以此来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双方展开有效的训练交流,学生既可以向教师展示一些自己的训练成果,而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送一些有效的训练内容,深化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认识的提升至关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瑜伽训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看待那些教学误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相关的教学细节,展开合理的把控,了解学生对于瑜伽这项运动的综合性认识,这样教师后续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更为有效。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训练的时候,应该坚持生本性的训练原则,从宏观、微观两个教学层面进行把控,以此来提升最终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季宏茹,王俊宝.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8(23):47-48.

[2]石真玉,何亚新,梁涛.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20-21.

[3]樊颖.高校瑜伽教学改革探讨[J].纳税,2018,12(21):249.

[4]丁辉.高校瑜伽教学常见误区的修正途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108-109.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对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