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人物的动作

2018-01-22 11:23赵桂珠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8年8期
关键词:爆竹万能生动

赵桂珠

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 准确运用动词

准确运用动词,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如“走”“看”“拿”“吃”等。

这些万能词有时是万万不能用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例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描写人物“看”这一动作时,就不能总写“我看了他一眼”,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看例子:

①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②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上扬”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的时候是“咧开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人在不同情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更要注意准确用词。

例如,你在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你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是时间紧迫时,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这个动作,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也不同,所选用的动词也不同。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只有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才能把人物写活。

二 把动作写具体

描写人物的动作,做到准确运用动词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动作写具体。如何让动作描写更具体,人物形象更生动?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两个小妙招。

妙招一:修饰语+动词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描写人物动作时,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再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表示方位、数量、状态等词语。请看例子:

方向+动词 我向右侧了侧身 我向前冲了出去

轻重+动词 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 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高低+动词 他的头低低地垂着 他高高地举起手

快慢+动词 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 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动词+数量 他向前跑了百步 他用力地拍了三下

同学们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是不是既准确又生动呢?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动作拆分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鏡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例如,敲门这个动作可以分解为这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脚步;③举起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根据情境,准确描绘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敲门的经过。请看例子:

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房门前,轻轻推了推门,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右手,慢慢弯曲手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他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开门,他愣住了。

再如:

他把爆竹放在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哆嗦着,还没点着爆竹芯,就吓得捂紧耳朵,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五步:①把爆竹放在地上;②伸长胳膊往前凑;③手哆嗦着;④捂紧耳朵;⑤扭头就跑。用“放在”“伸长”“凑”“哆嗦”“捂紧”“跑”这些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以上两个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人物形象写生动了?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也能运用这些方法,让作文更具体,更精彩!

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爆竹万能生动
空气爆竹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万能衣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未来的万能草
万能收纳筒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