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018-01-23 02:10苏德发
法制博览 2018年19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苏德发

中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委党校,黑龙江 依安 161500

一、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意义

(一)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能力现化的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则提出其实现的基本路径是法治。实现国家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法治对社会成员和公权力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速度。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法治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管理各项事业的能力较差,这势必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现化的实现。所以领导干部在新时代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普通百姓都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如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较差,在具体工作中就无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只有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意义,才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形成,才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目的的实现。

(三)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新时代依法化解矛盾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顺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一些社会问题。领导干部的职责是法规赋予的,其权限与职责紧密相连。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运用法治思维去解决矛盾和冲突,耐心向群众讲解法律政策以及法律的作用,而不能采用强硬的办法去处理,要避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

二、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全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觉增强法治观念。然而有些领导干部潜意识里还存着权大于法,不按程序办事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宣传,突出法律的权威。第一,要通过主流媒体,不断宣传宪法、法律的严肃性,使领导干部意识到任何人触犯法律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第二,要通过警示教育,宣传法律的意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一方面发挥正面典型的模范作用,一方面做到警钟长鸣,让领导干部知敬畏,信仰法律,从而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二)加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水平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专业性较强,领导干部要通过专题讲座、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学习《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掌握相应的法律常识,确保在具体工作中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法律基础。第二,要加强培训。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党校对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教育的机会,对领导干部进行法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三)强化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用法氛围

健立健全制度是倒逼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领导干部在重大事项决策前,要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确保重大决定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程序,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事情绝对不做。第二,建立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各级部门要通过考试平台对领导干部的法律常识进行定期考试,对于考试不合格者进行严格处理,从而督促领导干部提高学法用法的意识。同时,要把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强弱做为其年终考核和提拔重用的重要标准,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四)注重实践,提高领导干部用法能力

领导干部仅仅具备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实践把法律知识应用于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在法治实践中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发展市场经济;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鼓励群众在遇到问题时,既要注意运用经济、政策、行政等手段,更要注意运用法治手段,确保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