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就业理论的新发展

2018-01-23 00:48张艺伟
法制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江泽民马克思政策

张艺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一、毛泽东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现实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失业率高,这些情况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兴政权来说,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在经济恢复的时期,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而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人民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社会才能稳定。

(二)就业政策

1.树立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到,失业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失业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采取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后,于1943年宣布全面消除失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毛泽东提出我国要实现“全面就业”的就业目标,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贯彻“统筹兼顾”的就业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就业目标已经确定,随即而来的就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毛泽东总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经验,于1957年1月指出:“全国六亿人口,我们统统要管着。对城市青年,或者进学校,或者到农村去,或者到工厂去,或者到边疆去,总要有个安排。对那些全家没有人就业的,还要救济,以不饿死人为原则。”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解决失业问题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不抛弃任何一个人,想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二、邓小平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现实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波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那时的新中国,不得不用这种方法维系严峻的就业现实。伴随社会的发展,加上人口的数量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原先统筹兼顾的劳动就业政策不再适合,就业危机席卷全国。

(二)就业政策

1.将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恢复,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人逐渐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他指出:“就业问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市问题,这些都是社会、政治问题,主要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解决。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所谓政策,也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政策。”可以看出,想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经济。

2.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在新的发展时期,国的就业压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寻找新的方法,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中小企业,其中包括个体,私营,外企等非公有制经济。1980年底,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说:“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的安排待业人员。今后建设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建必要的大企业。”

三、江泽民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现实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下岗潮,很多计划经济的企业破产,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国情,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就业政策

1.就业是民生之本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的重要论断,同时还指出,做好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是贯彻和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断,还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

2.统筹就业五大关系

一是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发展经济可以扩大就业,就业的扩大反过来也刺进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也要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促进就业。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科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改善就业一大对策,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保护伞,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众提供优抚保障渠道,也为下岗失业工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和最基本的保障服务。

四、胡锦涛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就业背景

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银行倒闭,到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也深陷其中,失业率猛然上升。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于指导就业实践。

(二)就业政策

1.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就业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战略,这是继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论断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和解决好民生问题,首要就是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

2.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党在总结近些年就业工作经验,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的科学新兴就业战略。一方面,政府鼓励、支持把创业作为失业人群的再就业选择,并且也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来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个体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改变原先依靠国家安排的就业观,重新树立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五、习近平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就业背景

我国领导人针对不同时期的国情出台了不同的就业政策,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近几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一直呈平稳增长态势,中国城镇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0%—4.1%之间,就业结构也日趋完善,不同产业结构分布日趋合理,尽管我国就业状况越来越趋于理想水平,但是就业质量还有待改善。

(二)就业政策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工作目标,对比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政策,更上了一个台阶。改革开放将近40年,我们国家依靠廉价劳动力实现人口红利的优势使得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再次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不再可取。

从政府层面来讲,推动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实现,应该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开展就业培训,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从个人层面来讲,劳动者个人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才能抵挡激烈的社会竞争,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2.尊重劳动者,健全“劳动观”,实现中国梦

劳动者就业权一直习总书记关心的问题,“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就业创业成本,支持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就业,大胆创业。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是习总书记2016年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建立健全的“劳动观”不仅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纽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是社会社会的稳定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条件。

六、坚持马克思就业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到,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但是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存在商品经济属性,那么就会存在失业现象。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失业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失业问题。

当前,我国几代领导人一直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就业问题也明显改善,但是依旧存在失业现象。我们应该将马克思就业理论与我国现实问题相结合,在处理我国就业问题上,加快经济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失业问题严重的地区,建立资本调控机制。首先,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增加可变资本输出;其次,合理引导可能过剩产业进入未来产业。综上所述,马克思就业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当前就业情况仍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就业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跟好的结合,完善我国就业体系。

[1]毛泽东文选: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0.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5.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2.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2.

[5]王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04).

[6]白晓兰.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05).

[7]苏利娟.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5(05).

[8]仲崇涛.邓小平江泽民劳动就业理论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5(03).

[9]藏瑞瑞.胡锦涛社会民生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5(06).

[10]张燕,王友文.论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业民生方略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江泽民马克思政策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政策
马克思像
政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助企政策
政策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