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41号令有关高校学生工作相关规定的法治思维探析

2018-01-23 01:54柴若冰张楠楠
法制博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部高校学生法治

柴若冰 张楠楠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研究目的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暨教育部第41号令,旨在加强对学生权益保护,优化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机制,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突显保护学生权益的核心目的。

二、研究现状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依托教育部第41号令背景,多数高校深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改革,改变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把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做为“依法治校”的中心工作,大力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充分给予学生合法权利,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为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观念发生变化、管理体制予以创新、相关制度加紧优化等一系列变革。

三、研究创新点

新规定取消了与现有的法律冲突的条款,从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申诉、学生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革新,把保障学生权益做为核心前提。

(一)学生转专业条件趋于灵活

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一直是学生需求与高校管理之间矛盾问题之一。很多高校原有的转专业规定:要求学习成绩在院系或班级排名前20%名以内,或者考试课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具备转专业资格。这样的规定,从法律视角来看有些荒诞了。转专业的目地除了对其它专业产生兴趣以外,就是为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考虑,如果学生的学习非常好,谁还愿意转专业学习。多数情况下,好学的学生一定对当前专业有学习兴趣,因高中学文科考进理科专业学习的,确实有困难,才会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可言,会产生学习的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有的甚至会彻底放弃学习的念头,放弃学业。因此,新规定放宽原有的转专业限制条件,只要学生对所转专业有兴趣或有专业特长,都符合转专业的基本条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深远意义。

(二)学生管理手段的创新

从前的大学生管理存在“重管理、重规范、轻服务”的思想,如今的管理工作中不过分强调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从过去的管理者家长式的、学生被动式的管理方式中脱离出来,转变管理者思维,防止过分强调管理者的主导意识,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学生自主接受管理,学生管理的中心工作应该是如何依法建立制度。新时期的管理就是“管理+厚爱”模式,要转变思想和理念,坚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观念,树立严管厚爱的新思维。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实现管理内容系统化,管理主体阶梯化,管理程序人性化,管理手段透明化,强调科学育人,做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也是今后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转变的基本思路。

(三)充分发挥学生申诉委员的救济手段作用

原教育部第21号令中,有关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地位、设立、程序和组成人员以及发挥作用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学生对学校对其处理或处分不服时,申诉缺乏可操作性。新规定明确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9至11名成员之间设置。还特别指出,除了“学校有关的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机构”之外,高校可以从事校外聘请法律专家或者法律顾问参与申诉处理工作。此外,新规定澄清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职责,授权其可以做出撤销或更改原处理决定的建议,并可“要求有关职能部门研究,重新提交校长办公会或校长会议审议,新规定的变化使《教育法》中的“有关部门”具有相应的实体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归属感,增加学生对法治校园的信心。

(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

新的规定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允许学生休学一至两年,进行创业,鉴于创业的高风险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多数学校从制度层面加以鼓励。学校在引入社会资本,设立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搞科研,建立相应的创业支持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和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全面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

四、总结

高校应抓住变革机遇,重视新规定的实施,广泛宣传,管理育人的新思想,科学实施教育为先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了解和掌握教育部第41号令规定的变化,使他们主动参与校园管理建设中,实现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体制,变被动式的管理为主动参与、自觉服从的新方式。达到学生由过去的接受管理,转向学生主动遵守制度的目的,实现管理手段的“温水煮青蛙,慢慢煮”的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柴若冰.高校学生管理与法治创新工作的研究[M].东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7.3.

[2]任海涛,孙冠豪.完善高校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基于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J].实践与研究,2017.5.

猜你喜欢
教育部高校学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