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培养机制的研究

2018-01-23 01:54王亚茹
法制博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王亚茹

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古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力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将会影响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国家也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已将其作为战略在教育中开展实施。

一、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由无数个互相独立却又联通的人组成,人与社会不可分割、浑然天成。因此,我们每个人不仅对自己有责任,同时我们也对社会这个圈子里不认识的别人有不同样却同等的责任,这就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每位公民都需要具备的素质,就像每位公民都应该具备诚信的行为一样重要。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这一词在大学生身上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这是因为大学生们是时代发展的未来星,同时又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肩负者。他们的责任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他们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个人的成长高度、社会环境的好坏。只有大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才能成长的更优秀,变成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表现

90后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以后带来的幸福生活,不愁吃穿、经济宽裕、生活富足、娱乐形式多样化等等。然而这一切也都在啃食着他们的心,向上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约束力不足、对人际关系的疲惫、对生命的敬畏缺失、一味追求花里古哨、对自身学习的应付、乐于原地踏步[1]大学生责任感的弱化致使他们在学习上不能专心,在生活中宛如“巨婴”无法自立,甚至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推动力。只有新生青年愿意为亲友做贡献,在生活中讲奉献,在社会中讲服务和谐社会才能更好的建设起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自身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大学生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人生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自身的财富,同样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懂得以集体为重、愿为大我牺牲小我。这样的大学生青年不仅会受到周围人的认可更是得到社会的肯定[2]。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的研究

(一)大学生责任感现状

1.“无目标”。很多大学生在平时表现的很迷茫、烦躁、焦灼,究其原因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被手机吸引、被游戏牵绊等种种原因导致思想上的空洞以及行为上的不上进,这些消极的因素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的阻碍是互相叠加的,使他们无法独立思考。

2.“无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是说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肯定,对“中国梦”的向往。有部分大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孤立存在的,在这种人人有梦的时代没有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

3.“无所谓”。是对周围的人没有关怀,没有服务社会的热情。

4.“无奉献”。奉献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工作中要讲敬业,生活中要讲奉献。在这些年的应试教育中部分大学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功利轻理想奋斗。

(二)对应措施

1.社会方面给予的关怀。社会对学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风气要正,社会责任制度要完善,网络新媒体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正社会风气需要共同努力,杜绝消极的靡靡之音。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能够起到社会保障作用也能督促学生履行责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规范。网络已经成为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从网络上传达的信息应富有正能量,为学生的积极向上打一剂稳定针。

2.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关键,学校应该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感受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这才是德育工作该具有的教育意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以灌输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在新时代应该被教学实践结合覆盖了。比如在给学生上完德育教育课之后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志愿服务、生活体验,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责任感的深刻见解。

3.家庭、亲友加强沟通。家庭是人接触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都对孩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孩子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坚忍不拔的性格都是来自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溺爱,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感,以至于上大学以后社会责任感弱化。

4.培养自身的坚定信念。培养自己坚定的意识,不被外界所动摇是最重要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才能被更好的巩固消化。尤其是学生党员更应该起带头模范的作用,用坚毅的态度影响周围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结语

大学生应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有自控性,更需要在主动性方面下功夫。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发自内心、自觉道德行为的合格大学生,应该将自我理想与国家紧密联结起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

[ 参 考 文 献 ]

[1]荣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现状及其培养机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G41.1008-9640(2014)03-0206-03.

[2]李新仓,于立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1674-893X(2016)04-0140-03.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