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窦娥冤”为例探究元代法制问题

2018-01-23 01:54田思虹
法制博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刑讯窦娥冤关汉卿

田思虹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 400000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法制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以“窦娥冤”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元代的法制问题

一、证据方面

其一是证据问题。太守桃杌听了张驴儿和窦娥的陈词,没有进一步搜集证据来判断谁的话可信。在元代,刑事案件是十分重视证据的。据《元典章·刑部·诉讼》记载:“若指陈不明,及无证验者,省会;别具的实文状,以凭勾问。”意思是原告告状时必须在诉状上写明事实,提出证据,否则将会被驳回重写。而张驴儿在状告窦娥时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而只是他自己的一面陈词。《元典章·刑部·刑狱》中记载:“诸鞠问罪囚,必先参照原发事实,详审本人词理,研究合用佐证,追究可信显迹。”可见,元律规定官员在审理案件是必须注重事实和证据,但是桃杌在审理案件时并没有查证事实,而只是靠双方的口供来定案,桃杌完全可以传召蔡婆婆和赛卢医等人来验证窦娥陈词的真实性,传召赛卢医问话,可得毒药的来源,说明当时法律只是一纸具文,司法官员根本未将法律所规定的落在实处。

二、刑讯方面

其二是刑讯问题。对于刑讯,元代法律规定:“必须依法拷讯,不得辄加拷掠;严禁惨毒刑具,滥施酷刑。”①从窦娥冤记述中可以看出桃杌要对蔡婆婆用刑,窦娥不想蔡婆婆受苦便承认自己是凶手,其实这是屈打成招的一种体现,原因就在于“不招就没命,只好招了再说。”②正如戏剧中窦娥所说的:“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③“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④可见,官吏在审案过程中,采用酷刑进行逼问,这里的酷刑是非常严酷的,不招就会没命。一些官员为了取得供词,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据《元典章·刑部·刑狱》例举,就有绳索捆绑、鞭笞背部、长时间跪于碎磁片碎瓦片之上、跪于寒冰烈日之中、游街拷打昼夜疲劳审讯等,甚至还有将烧红的铜钱置于犯人双腿之上的炮烙之刑。⑤这些残酷的刑讯方式,试问谁人经受得住,那么屈打成招也是常有的事情了。

三、死刑奏报程序方面

其三是死刑的奏报程序问题。桃杌在判决窦娥死刑后没有奏报便将窦娥处决,从元代的司法制度来看,这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元代在宋朝法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死刑案件的审核程序。中统元年五月,忽必烈登基伊始即诏令:“凡有犯刑至死者,如州府审问狱成,便行处断,则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案牍繁冗,须臾决断,万一误差,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朕实哀矜。今后凡有死刑,仰所在官司推问得实,具事情始末及断定招款,申宣抚司再行审覆无疑,呈省闻奏,待报处决。”⑥将蒙古建国以来的死刑的终审和判决的权利正式收归朝廷,特别是皇帝之手。还规定:“囚当大辟必待报,违者论死。”⑦在此后的法令中,此项原则一再得到申明。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的一件文书称:“切惟国朝最议人命为重,凡有重刑,必须奏覆而处决,深得古先谨审刑辟之意。”⑧元代法律明文规定判决死刑后执行前,应该要奏报,但是桃杌并没有上报,从窦娥的诉词中也可以看出,窦娥说:“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墈,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⑨因此,元时期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是严重脱节的,官员根本未将法律落到实处。如《元史》卷四《世祖一》载:“宪宗令断事官牙鲁瓦赤与不只儿等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其一人盗马者,杖而释之矣,偶有献环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斩之。帝责问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错愕不能对。”表明元代的法律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只是一纸具文。

以上三点便是在窦娥冤中看到的元代法制的问题。关汉卿的这部作品反映了元代的法律制度,如贺卫方先生所说的:“古人著作不应该只理解为官修正史以及各种经典,更重要的是那些较为直接地反映社会各阶层观念的作品,如戏曲、小说、诗词、笔记、日记、谣谚等等。”⑩所以,关汉卿的这部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法制问题。

[ 注 释 ]

①黄时鉴.元代法律资料辑存[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②李敖.中国性命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79.

③关汉卿.中国古典名剧—窦娥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④关汉卿.中国古典名剧—窦娥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⑤李明德.元代司法制度略述[J].法学研究,1995(1).

⑥《元典章》卷二《圣政二·理冤滞》.

⑦宋濂.元史·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6.

⑧《元典章》卷四O《刑部二·狱具》.

⑨关汉卿.中国古典名剧—窦娥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⑩贺卫方.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参 考 文 献 ]

[1]黄时鉴.元代法律资料辑存[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2]李敖.中国性命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79.

[3]关汉卿.中国古典名剧—窦娥冤[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4]李明德.元代司法制度略述[J].法学研究,1995(1).

[5]宋濂.元史·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贺卫方.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元典章》卷二《圣政二·理冤滞》.

[8]《元典章》卷四O《刑部二·狱具》.

猜你喜欢
刑讯窦娥冤关汉卿
关汉卿
唐朝刑讯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戏词救命
浅议唐代刑讯制度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略论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
欧洲中世纪的刑讯方法和刑讯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