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运河上最后的船工

2018-01-23 08:15徐建平杨庆华刘子元吴晓会
陶山 2018年3期
关键词:馆陶船工沉船

◎徐建平 杨庆华 刘子元 吴晓会

今年馆陶的空气明显好了很多,雾霾没有伴随冬天如期而至,80岁的刘宝坤老人还能做些木工活,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院子里忙活着,许是早年在船上风里雨里的劳作给了这位老人一副好身板,真看不出他已经80岁高龄。他拿出退休证给我们看,交谈中得知当年从馆陶招工去德州船务公司后来的枣庄轮船公司的有很多人,如今馆陶仅剩四名,厂里每年都会来给他们确认身份,到那时候他们四个可以一起说说话。分别是:刘建法,84岁;吕泰谦,80岁;郭兰会,80岁;刘宝坤,80岁。从刘宝坤老人那里离开后,我们就一一联系其余三位老人,非常不幸吕泰谦老人已于几个月前离开人世。随后,我们走访了刘建法老人和郭兰会老人。

三位老人无一例外都是在河边长大,从小就深谙水性,后来长大了就在码头“扛活”,郭兰会老人说他那时候当小年工,一年才三十块钱,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他们被招工到德州轮船公司,成为正式的工人,当时一个月工资38元。38元工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可是巨额财富,所以,虽然在船上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直到退休,如今老人们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三千多元,真的是老有所养了,带着对卫运河漕运的好奇,我们问了很多问题,老人们一一做了回答。

主要跑哪条航线?

就是天津到新乡往返,咱们村旁这条河(卫运河),那时候没有这么直。

跑一趟需要多长时间?

说不准,有时候顺风就快,顶风就慢,往返要十几天吧。

主要运送什么?

粮食,也有煤炭什么的。

那时候卫运河上船多吗?

挺多的,河面也比现在宽,水比现在深。

你们在船上主要做什么?

头几年是人力船,我们要拉纤,后来改成货轮拖带,我们就在船上看护货物,船头一个船尾一个,比人力船的时候省了不少人工。

船上能拉多少货物?

看船的大小,大船能拉一百多吨,小船几吨,大船上船工多,小船上船工少,多的有十几个人,少的三四个人。

冬天结冰了还航行吗?不出航的话你们做什么?

那时候天比现在冷,冬天河上结的冰有几尺厚,不能航船。冬天就在厂子里修船,做好化冻后航行的准备。

遇到过沉船吗?

自己跟的船没有,但是见到和听说过沉船。大名龙王庙的一艘船在符渡那一片沉了,当时船上有28万斤粮食全部沉没,当时船主得以逃生,但是船主的老婆死于这次沉船事故。滩上也有过沉船,听说冠县的船也沉过。

跟船的时候路过家乡什么心情?能回家吗?

那时候跟船走到馆陶边就觉得跟在别的地方不一样,会念叨旁边是哪个哪个村,但是不能下船回家,通讯也没现在发达,家里人并不知道自己就在旁边路过。每年有52天假期,除了这52天在家陪家人,其它时间都在船上或者厂里度过。

卫运河上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哪一年?

应该是1976年或者1977年,后来船厂效益就不行了,过了不久我们就退休了。

在船上有没有遇到很神奇的事情?

没有。就是听老船工讲过什么狐仙啊美女蛇的故事,但是我们从来没遇到过邪乎事。

三位老人一如村里其他老人,穿着深蓝色的上衣戴着一顶深色帽子,许是因为早年离水太近,老人们腿脚都已经不再利索,他们经常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坐在街头晒太阳,也会自己站在大堤上回望船上的岁月,那段时光就和卫运河曾经的繁华一样逐渐被遗忘,说起当年他们都很平静,仿佛跟船就是理所当然,而我们想要从他们嘴里探听出来百舸争流过尽千帆无限繁华的景象的打算也泡汤了,听他们娓娓道来,就像卫运河的缓缓流淌、默默滋养,虽然没有传奇故事,但是我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或许这份真实,才是卫运河的本真。

猜你喜欢
馆陶船工沉船
赞船工
沉船的启示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我只想去馆陶吹吹风
在 馆 陶
馆陶四月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海底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