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振兴传统工艺之意义与方式

2018-01-23 10:59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瓷器技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27)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工艺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处境。有人说我们正在快速步入互联网社会,亦有人说人工智能必将取代制造业,终有一天我们会进入“工业4.0”时代,尤其是在阿尔法狗于围棋大战中相继打败李世石和柯洁,这种说法更加甚嚣尘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传统工艺就像一个耄耋老人,渐渐被社会所忽略。然而,传统工艺真的要随着时代变迁而被淘汰?事实恐怕正好相反。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一年的多次会议中强调“文化自信”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传统工艺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鲜明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甚至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标签之一。传统工艺在新时代到来之际,不仅不会就此消灭,反而会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然而,不能否认传统工艺在工业化社会中处于弱势,这也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让传统工艺适应新时代,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展现其价值,最终达到振兴传统工艺的目的。

不是所有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工艺就都应当被振兴,而是必须要有选择性,否则网太大,无法做到“精准振兴”,并且各种工艺鱼目混珠,如果盲目去谈振兴会严重浪费资源。所以,要对传统工艺下一定义:“(所谓传统工艺)是相对于现代工艺而言、在手工技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经过精巧的技艺加工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带有明显的历史承传性。它主要有刺绣、织锦、编织、陶瓷、玉雕、石雕、象牙雕、漆器、金属工艺等。我国5 000年的文明史,实际上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的一部辉煌灿烂的手工艺发展史。此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今的玉雕琢磨技艺即从距今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制作技艺演变而来;当今的陶瓷工艺即从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发展而来;当今的金属工艺即从距今4 000年前的奴隶社会的青铜工艺演进而来。凡此种种,说明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古典艺术的瑰宝。由于制作材料不同,制作方法各异,以及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别,形成了传统工艺独特的地方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制作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1]。

1 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从上面的定义中,可以确立3个标准:①以手工技艺为基础;②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③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有了确切的标准便可进一步研究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所在。下面主要从认识历史价值、维护中国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自信4个方面来谈。这4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有强烈的逻辑联系。只有充分认识传统工艺的历史价值,才能更好地、科学地维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生态间的碰撞必然会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从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竞争力,文化自信自然而然便建立起来了。

1.1 认识历史价值

不可否认,传统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可以从中或直观或间接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每一个优秀的传统工艺品都是那个时代、那片土地、那群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透过一件件工艺品去了解特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习俗、审美风尚等。比如西周青铜器,像后母戊方鼎、毛公鼎这样体积很大的青铜器,没有几百人的共同协作,是制作不出来的。通过对其制作工艺的深入了解,可以反推奴隶社会的人员组织制度;通过对其铜锡的比例搭配,可以推测当时的金属冶炼技艺,进而推测其兵器质量,战役规模等;而通过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则可以看出当时的审美风尚和宗教信仰等。陈寅恪先生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②1936年4月18日,陈寅恪读完沈兼士寄来的论文《“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复函赞道:“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传统工艺亦如此,可以不夸张地说,一种传统工艺的发展史便是一部社会文化史。

1.2 维护中国文化多样性

步入21世纪,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我们都深受工业化的影响。传统工艺也在全社会大机器生产、流水线操作的环境下,陷入了困境。传统工艺的特点就在于人的参与,比如瓷器的拉坯上釉、云锦的纹饰织造、茶叶的独特烘焙技法。当然,相信在未来的智能化时代,瓷器、云锦、茶叶也能通过机器生产出来,但是它们的独特性便大打折扣,审美性亦会有很大的损失。进一步推测,如果这些传统工艺都被机器所取代,那么它们便成了一串串代码,这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工艺价值是巨大的破坏。人类在劳动中创造,譬如在瓷器制造历史上,如透明釉、釉下绘画等技艺就伴随着元青花而出现,他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古人在创作中赋予了他们无尽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便没有了情感和创造,当优秀的传统工艺被简化为代码,这无疑是悲哀的。创造与发展不正是传统工艺存在的价值所在吗?

1.3 增强文化竞争力

中国存在如此多的传统工艺,论理是该有相当的文化竞争力,可事实远非如此。就拿我们引以为豪的瓷器来说,从清朝末年开始,因为国力的衰退和不断的战争,中国基本上退出了世界瓷器市场。直至改革开放,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才有所恢复。但是,今天欧洲人依然占据着世界高端瓷器市场90%的份额,其余份额则由美国和日本瓜分[2],中国几乎不占份额。

China的本意就是瓷器,而中国现在于世界高端瓷器市场上竟然没有立足之地,这从侧面上也说明了瓷器这一传统工艺的衰落。我们之所以提倡振兴传统工艺也是有“知耻而后勇”的内涵,我们认识到本国传统工艺在衰落,所以才要竭尽全力去振兴,以期能在世界上有相当的文化竞争力,这跟“一带一路”倡议亦是不谋而合。

1.4 提高文化自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是自卑的,因为很多理论性建构都是由外国人完成的,譬如电影界的奥斯卡,音乐界的格莱美,建筑界的普利兹克等,我们要遵从着别国标准来发展自己的文化,自然矮人一等。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文化自信,中国众多的艺术文化符号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如文学上有曹雪芹,建筑上有故宫,雕塑上有龙门石窟,绘画上有石涛青藤等;在传统工艺上也有笑傲世界的资本,如瓷器、丝绸等。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标签,事实上我们也确实这么做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G20峰会开幕式都有丰富的传统工艺的体现。但这还远远不够,传统工艺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振兴之重任,正在我辈矣。

2 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途径

既然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确定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振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①以宣传为前提;②以传承为途径;③以市场为导向;④以立法为保障。

2.1 以宣传为前提

我们谈振兴传统工艺,很容易流于空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我们国家到底有何种传统工艺。瓷器、茶叶、丝绸,我们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制瓷工艺、制茶工艺、制绸工艺,除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有所了解外,几乎无人了解。这就形成了很大的隔阂,如同我们喊着救人,却不知道谁是要救之人。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如公益广告或电视节目(如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大型展演(如春晚、运动会开幕式等)、庙会、民俗文化节等对外宣传我国的传统工艺。如2016年初在央视九套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甚至笔者身边就有人表现出对修复文物这一技艺的极大向往,因为宣传可以让人认识到传统工艺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会从内心觉得从事这份工作本身便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2.2 以传承为途径

传统工艺应当以传承教育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传承教育是振兴传统工艺整个环节的关捩点,因为后继无人是很多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困境,有新人参与势必会带来新的创造力量。由于传统工艺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等特点,“师傅带徒弟”这一教育模式便可以很好体现。当然,也不排斥开课程班的教育模式,形式是其次,关键是内容。传承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传递下去,进而依靠这些传承下来的内容去进一步发展和创造,最终实现整个传统工艺的进步和提升。

2.3 以市场为导向

尽管现在有些商家为了求利,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传统工艺,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市场仍然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最有力的手段,可以加大政策法规的规范力度,同时寻求外部资本的加入。宣传带来资本,资本扩大宣传,扩大后的宣传又可以带来市场和人才,从而进一步带来资本。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市场无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绝大多数传统工艺就是因为没有市场而消失,因为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便越来越难聚集人气。

2.4 以立法为保障

如何保证传统工艺的振兴在良性循环中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立法是振兴传统工艺的保障。

3 结束语

振兴传统工艺远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而振兴传统工艺又是新时代必不可少的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自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须加倍努力!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瓷器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