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晶体表面制绒剂的应用与发展

2018-01-23 13:15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王晴晴邓宝祥朱文举
太阳能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晶硅多晶硅硅片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王晴晴 邓宝祥 朱文举

0 引言

太阳能因具备可再生、能量蕴含量高和安全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新能源之一[1]。而将太阳能应用到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光伏发电,过去10年(2005~2015年)里,全球太阳电池市场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50% 左右[2]。

硅晶片是光伏发电产业最重要的原材料[3]。通过增加硅片表面对光的吸收,不仅可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还可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对于不做任何处理的硅片,在波长范围400~1000 nm内,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高达30%~40%。在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过程中,常采用化学法制绒技术对硅片表面腐蚀,以达到减少硅晶片对太阳光的反射[4]。目前,硅晶体表面的制绒技术是太阳电池研究的难点之一[5],制造出大小均匀、粗糙度较好和反射率较低的绒面,可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1 硅晶体表面制绒剂的研究现状

1.1 单晶硅表面制绒剂的研究现状

国外科学家对制绒剂的研究较早,特别是对单晶硅表面制绒剂研究最为详尽,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Arndt R A等[6]早在1974年就成功研制了单晶硅表面制绒剂,其主要成分是碱液,它能在单晶硅表面形成金字塔结构,以降低反射率,且成本不高。但碱液制绒剂作为一种工业上常用的产品,依然存在腐蚀反应速率过快、硅片表面金字塔结构不均匀、产生的气泡不能快速脱离硅片表面等缺点。郭爱娟等[7]研究了在碱液制绒剂中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可以有效解决金字塔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反射率也不高。沈凯等[8]在乙二胺(EDA)/异丙醇(IPA)制绒体系中加入Na2SiO3溶液,Na2SiO3水解生成的硅酸能有效抑制Si与OH-的反应,解决了腐蚀反应速率过快的问题。王靖雯等[9]提出了在氢氧化钾/水/乙醇制绒体系中加入一些酸和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酸中的H+与OH-发生反应,降低溶液中OH-的浓度,减缓反应速率;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各向异性腐蚀,同时能使气泡快速脱离硅片表面,制备得到的硅片反射率低、金字塔结构尺寸小且均匀。

异丙醇存在于大部分工业化的制绒剂中,因其有助于各向异性腐蚀,降低表面张力,可使气泡快速脱离。但异丙醇在高温时易挥发,使腐蚀不均匀;且其有毒,对人体和环境不友好。田怡等[10]用NaOH+H2O+表面活性剂制绒体系制备绒面,在高温时表面活性剂稳定,能让硅片表面腐蚀均匀,降低反射率。表面活性剂在制绒剂中的用量较少,但能极大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制绒剂成本,提高制绒效率。刘德雄等[11]提出在NaCO3制绒体系中加入NaHCO3溶液,无需添加异丙醇,可制得均匀性更好、金字塔体积更小、反射率更低的绒面,无毒无污染且成本低廉。

1.2 多晶硅表面制绒剂的研究现状

碱性制绒体系在单晶硅片的制绒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在硅片上形成具有良好减反效果的绒面。利用碱性制绒体系对多晶硅片进行制绒,会造成硅片表面绒面严重不均匀,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将不复存在,制造出的绒面减反效果也不佳[12]。

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多的多晶硅制绒体系是酸性制绒体系,在HF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对多晶硅片进行刻蚀。张发云等[13]在HF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添加缓和剂NaH2PO4·2H2O溶液,制绒后的多晶硅片表面的腐蚀坑大小均匀,表面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而且反应速度适合工业生产的要求。表面活性剂不仅在碱性制绒体系中有良好的制绒效果,同样在酸性制绒体系中也对硅片表面制绒有较好效果。熊展瑜等[14]在两种新酸性制绒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与未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酸性制绒体系相比,硅片反射率均有降低。酸性制绒体系中,组分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性能,梁吉连等[15]通过改变HF-HNO3-H2O混合液的比例,对多晶硅表面进行制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HNO3足够多的条件下,当HF:HNO3:H2O=1:4.5:3.2时,电池片的外观正常、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

2 影响绒面制作的因素分析

2.1 制绒时间对绒面制作的影响

制绒时间的长短对绒面制作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制绒时间太短,在整个硅片表面不能形成均匀且大小一致的金字塔结构,会导致硅片反射率偏高;如果制绒时间太长,较好的金字塔结构会遭到破坏,最终成为较大的金字塔结构,不利于降低硅片的反射率。对于不同的制绒剂来说,需要的制绒时间也会有所偏差,有的制绒剂需要几分钟制绒时间,有的则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是上百分钟的制绒时间。

因此,时间对于制绒反应非常重要,能否找到最佳制绒时间,对金字塔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金字塔结构也会影响最终绒面效果;绒面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反射率,而且还将对后续的扩散和丝网印刷有重要影响。金字塔的形成是一个成核与崩塌的动态平衡过程,腐蚀时间过长会使先前生成的金字塔发生崩塌,形成的新金字塔结构不利于光线反射,从而导致反射率升高[16]。

2.2 制绒温度对绒面制作的影响

在绒面制作过程中,温度一直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参数。硅片表面存在切割时留下来的凹坑和光滑纹等,腐蚀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从腐蚀坑底部到边缘之间的温度变化遵循热传导方程[17]。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粘度对物质-传输阻有影响。温度升高,溶液粘度降低,物质-传输速度增大,腐蚀反应速率降低[18]。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对硅片绒面产生不良的效果,温度太低,腐蚀反应速度太慢,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太长,不符合产业化所需要的时间,硅片表面也不能形成均匀且反射率低的绒面;温度过高则会破坏先形成的均匀金字塔结构,导致绒面不均匀,反射率升高。

2.3 制绒剂对绒面制作的影响

在制绒剂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有效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制绒剂的渗透能力;在进行制绒过程中,制绒液能快速渗透到接触区域,在硅片表面形成润滑膜,从而减小摩擦力,使反应生成的产物快速从硅片表面脱离。在制绒剂中加入酸可有效抑制单晶硅腐蚀反应速率,酸中的H+与OH-反应,减少制绒体系中的OH-,从而减缓Si与OH-的反应,得到的绒面更加均匀且反射率低。缓和剂对多晶硅腐蚀反应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减缓酸性制绒剂对多晶硅表面的腐蚀速率,适合工业化生产,得到的绒面效果较佳。

3 展望

切割方式由最早的内圆切割技术发展成能够切割大直径、超薄化硅片的金刚石线切割技术。随着切割方式的发展,硅片表面的划痕也多样起来(塑性光滑纹和凹坑的混合形貌),对制绒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绒剂里的组分也逐渐增多。现阶段添加异丙醇的制绒剂在产业化应用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存在价格昂贵、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缺点,找到能够代替异丙醇的物质将成为人们下一个研究的热点。因此,不断改进制绒剂中的各种添加组分,研制出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制绒剂,对提高制绒效率,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黄庆举,林继平,魏长河,等.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24(6):93-96.

[2]Kyu-Min Han,Jun-Sik Cho,Jinsu Yoo.Enhanced performance of EFG silicon solar cells by using vapor texturing process[J].Vacuum,2015,115:46-49.

[3]李怀辉,王小平,王丽军,等.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进展[J].材料导报,2011,25(10):49-53.

[4]周兆忠,吴喆,冯凯萍.多晶硅表面制绒技术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5,29(5):55-61.

[5]Wang Kunxia,Feng Shimeng,Xu Huatian.Experiment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on different crystallographic planes of mc-Si etched in alkaline solution[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55(6):1509-1504.

[6]Arndt R A,Allison J F,Meulenberg A J,et al.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SAT non-reflective cell[A].11th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C].Scottsdale Ariz,1975.

[7]郭爱娟.单晶硅太阳电池腐蚀液及绒面结构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8]沈凯,满石清.乙二胺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制绒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2,26(6):16-18.

[9]王靖雯,顾顺超,钱蓉蓉,等.添加剂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织构化的影响[J].电源技术研究与设计,2016,40(2):321-323.

[10]田怡,高华,张闻斌,等.表面活性剂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绒中的作用[J].电子工艺技术,2012,33(4):234-237.

[11]刘德雄,李晓红,李文秀.碳酸钠制备单晶硅绒面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4,35(6):705-709.

[12]陆燕,张华,李志扬,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绒面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现代制造工程,2015,(8):6-10.

[13]张发云,叶建雄.多晶硅表面酸腐蚀制备绒面研究[J].光子学报,2011,40(2):222-226.

[14]熊展瑜.表面活性剂在多晶桂片制绒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15]梁吉连,张健,孙瑜,等.多晶硅酸制绒工艺研究[J].太阳能,2014,(5):43-45.

[16]肖志刚.多晶硅片酸蒸气刻蚀制绒技术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17]赵镇南.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8]徐天华,冯仕猛,单以洪,等.温度场的分布对多晶硅酸腐蚀绒面形貌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33(4):1-6.

猜你喜欢
单晶硅多晶硅硅片
电池及硅片龙头先后提价 光伏产业链价格居高不下
为2000 亿多晶硅建设市场护航!
背钝化自动上下料机兼容不同尺寸硅片方法研究
金刚石砂轮磨削贴膜硅片崩边的研究*
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应用技术与案例分析
争议多晶硅扩产
光伏:硅片市场条件严峻 高效单晶需求回暖
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研究
单晶硅辐照退火装置温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PECVD四层氮化硅减反射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