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教活动的角度浅谈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8-01-23 19:29杨彦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教黄埔军校旧址

杨彦立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55)

在博物馆当中,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在突出博物馆教育功能方面给出了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在此,博物馆对其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把教育提到了首位,可以说是为宣教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

开展社教活动是宣教部门发挥教育职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群体,举办不同的活动,是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新形势下,强化和创新社教活动方式也是彰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必然选择[1]。笔者作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人员,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例,通过本文探讨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如何依托优势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思考。

黄埔军校于1924年创办于广州长洲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它不仅是广州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广州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在全国乃至海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84年,在黄埔军校旧址的基础上成立纪念馆,这是国内唯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 挖掘红色资源,扩展党员教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曾经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从军校走出了共和国的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和八位上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依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黄埔军校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以红色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围绕黄埔军校等文化史迹资源,借鉴井冈山博物馆的党员教育模式,开发了一套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堂理论讲授与参观体验相辅相成的党员教育课程。党员教育体验式教学活动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分为理论授课和体验式教学两大部分。理论课程以“国共合作与道路选择”为主题,结合黄埔军校发展历程,通过对两次国共合作历史情况及其异同的精彩讲述,启发党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路线的理解,加强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充分体会党员理想信仰的含义,达到“增进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的目的。体验式教学则通过参观讲解、扫墓仪式、情景再现等特色形式,在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和北伐纪念碑进行现场教学,使党员干部们在进一步了解黄埔历史的同时,也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而深深感染。

2 探究文物内涵,讲好人物故事

让文物活起来,让丰富的馆藏文物尽可能地“出场”,以物鉴史,串联起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可以说是近年来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用文物、人物讲好故事也是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收藏有许多文物,包括学生的毕业证书及同学录、穿过的衣物、生活用品、书信、书法作品、荣誉奖章等。每一件纪念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在开展社教活动时,工作人员会对这些文物进行一定的筛选,深入挖掘其中有代表性、有重要意义的文物,丰富文物内容,梳理文物来源以及流转过程,通过在社教活动中对文物的展示及讲述,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内涵。以黄埔军校潘学吟的毕业证书为例,在讲解以及社教活动中,工作人员会分为三个层次向观众介绍这件文物。首先,对毕业证书上的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进行详细解释,介绍文物本体的信息;其次强调这是国家一级文物,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证书,解释这件文物之所以珍贵的几点原因;最后会讲述这件文物的主人在战争年代的感人故事和毕业证书为纪念馆所收藏的经过。通过以上三点的讲述,让观众为当年黄埔军校的学生为国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染。

在讲好人物故事方面,多数博物馆会把本馆主题及一些伟人的事迹编写成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小故事,深入机关、部队、学校、工厂等举行报告会、讲演会、故事会,延伸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如何有效地加强博物馆的宣教感染力是博物馆宣教工作中永恒的课题。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宏观的空泛的口号,说到底是做、参与、体验,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探索新途径,增强参与性和吸引力[2]。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黄埔区怡园小学合作开展的“竖起孩子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整理黄埔军校杰出的女学员、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以赵一曼与儿子宁儿的故事为视角,选取一名学生扮演宁儿,由纪念馆工作人员扮演赵一曼,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对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进行深情演绎。这种生动的形式比起单调地讲述赵一曼的故事效果要好得多,将一位大无畏的共产党员与光辉母亲的形象合二为一,极大感染了在场师生。

3 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博物馆大多进行的是中国革命史以及英雄人物方面的宣传教育,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针对不同受众推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能唤起参观者的共鸣。

在传统节日方面,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依托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等遗迹遗址,在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打造一系列优秀的社教项目。元宵节时,举行“喜庆迎新春,欢乐闹元宵”活动,活动主要分为“观花灯,猜灯谜”以及“手工DIY花灯”两个内容,欢乐祥和、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给前来参观的观众们送去一份温馨的祝福,使他们在参观之余留下了美好的节日记忆。为弘扬清明节“追思”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期间,依托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组织华南农业大学、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黄船小学、深井小学、黄埔军校纪念中学等众多学校团体在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以缅怀先烈为主旨的追思、扫墓活动。在追思、扫墓活动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会有一些颇具亮点的环节设置,如纪念馆工作人员会进行现场教学,在烈士主墓、蔡光举烈士墓前讲述刘尧辰、蔡光举烈士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指导学生们用白纸折成献给烈士的白花。学生们将自己折成的白花献到墓前,表达对东征烈士的哀思。此外学生们还在东征烈士墓前献上花圈、花束,并诗乐朗诵《献给黄埔的诗》。这样的活动形式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多年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努力发挥馆藏优势,积极创新手段形式,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博物馆要根据本馆实际,找准宣教工作的定位,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断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式融入到社会各层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张三军,张仲华.浅谈革命纪念馆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3(1).

[2]王竹.发挥优势依托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思索——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5(1).

猜你喜欢
社教黄埔军校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油画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