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策略研究

2018-01-23 23:51孔令强荆福全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空间环境艺术

□孔令强 荆福全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一个充满张力,甚至是充满矛盾的复杂概念。它确实是一种艺术,但又远远超出了艺术美学的范畴。从总体上讲,公共艺术与绘画、雕塑等个人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通常广义上是指由国家或大型赞助机构出资,由艺术家创作,设立于公共场所,并提供人民群众自由介入、参与和观赏的艺术。狭义上公共艺术是较为集中的造型艺术,如城市雕塑、景观艺术等形式[1]。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存在物,既隐含着城市公共领域复杂的社会性和矛盾性,也包含着地域文化和时代创新的当代设计理念。

二、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公共艺术问题的讨论,总是与“地域文化”概念和理解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公共艺术出现的深刻社会政治、文化美学背景和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基本属性,以及公共艺术在城市地域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政治文化氛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2]。这些具有历史性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范围和特征,同时不同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规定具有某种决定性影响。

三、辽宁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辽宁省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在建成的实例中,公共艺术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人员不够专业,导致公共艺术建设缺乏艺术品位。由于需要,个别地区不顾现有的实际情况,强行建设一些不符合当地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项目,既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最终使得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和区域文化无法共存。另外,在公共艺术使用期间的公众监督与维护方面,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往往处于不太关注的状态,缺少对公共艺术建设的监督和维护责任意识,这便导致公共艺术建设后期毁坏严重。

公共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从建设开始到最后维护必须要有公众参与和监督。另外,由于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发展不均衡,且建设数量相对较多,导致自身地域文化和艺术价值破坏严重[3]。以沈阳市和大连市为例,就区域文化而言,由于公共艺术建设发展较晚,老城区公共艺术建设较少且缺少文化韵味,而新城区的公共艺术建设相对较多,且有一定的地域文化体现。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公共艺术建设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与不协调等现象[4]。

最后,由于城市环境中缺少具有继承性、前瞻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导致辽宁省部分城市公共艺术出现形式同化严重、工艺理念简陋、体量巨大突兀,为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等问题,缺乏对于构建城市“场所感”审美观和对公共艺术发展态势的考量,对目前城市发展、区域文化保护及环境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辽宁地域特色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策略

(一)“产联研”模式

为了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辽宁省要进一步对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洽谈和旅游项目对接活动,全面提升辽宁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大批客商来辽宁省实地参观、考察和投资,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产是指“一主(工业遗址占主导) 三辅(特殊地理环境、振兴东北的时代理念、旅游业) ,构建外向型发展体系将设计转化成产品。联是指“一主(沈阳)三支(大连、鞍山、抚顺)”四条考察学习路线,构筑以三市联合组成的高校文化联盟战略体系、构筑以“沈大抚”为发展轴,构建扩散型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体系,让学生在高校进行系统学习,使其设计创意的提出和建立在文化底蕴及文化产品基础上。研是指“优先发展地域优势、特色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研究创新型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和附属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就业率,在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发展循环可持续、新型城市公共艺术建设道路”,加快“产联研”一体化进程。

(二)“场所感”特征

众所周知,城市公共艺术的主旨是为人民服务,以弘扬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主旋律等正能量为主要内容,更以关注老百姓的城市生活为己任,加强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升地域文化也是体现场所感的一种表现。以创建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弘扬地域文化为出发点,以场所感基本特征来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场所感应能体现崇高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城市人居环境,打造更多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5]。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公共艺术。首先,社会环境和公共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既能美化社会环境,又能体现城市文明,这正是“场所感”的特征和体现。

城市公共艺术是一门关于美学的艺术形式,城市“场所感”是造型艺术、环境艺术和当代艺术及社会心理学在作品中的综合反映。在满足艺术审美的同时,使作品能与城市空间环境进一步融合。城市公共艺术不同于室内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是需要与所处的外界环境建立关系的,是一种大场所环境下所包含的“场所感”。

(三)“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相结合表达

城市公共艺术是一门包含多门学科的艺术,从建筑、地理、景观、艺术、工业、法律、旅游、心理等多个学科切入研究,其中包括对“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应用,一静一动体现出城市的稳重感和律动感。通过静态空间表现出城市的稳重感,即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运用动态空间能产生律动感,即跳跃、活力、创新、与时俱进的一面,更加能够体现出辽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经济上的决心,以及充分展现出“创新活力,魅力辽宁”的崭新一面。两者相结合,能够形成对城市公共艺术多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碰撞,获得更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四)创建继承持续创新均衡发展原则

首先,城市是对一定地域内文化、价值的收藏和品鉴,尤其是那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传统中提取公共艺术建设基本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对地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应用。从城市环境资源和经济方面来看,要创建可持续创新均衡发展理念,进而使辽宁地域特色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更加完善。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进而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

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被浪费,地域文化被遗弃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协调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将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和环境三者相融合,来增强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艺术性,还要实现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辽宁在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要做到合理利用地域文化与空间环境,并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的认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的同时,要把降低成本、减少破坏作为首要内容。

(五)为空间留有余度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要素,必须使城市公共艺术符合城市空间要求。因此,要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对数量也要加以控制。例如,城市公共艺术、风景区、地标建筑等设计都要与城市整体设计相协调,且要为空间留白,这才能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和韵律。此外,当城市系统的各项要素都要保留一定的空间和过渡,才是较为合理的,才能确保城市功能更加强大和更有活力。如果发现城市空间过满或未留有余度,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确保公共艺术在城市整体设计当中具有呼吸性和延伸性。总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整个城市环境空间层次分明,使城市规划更具合理性。

结 语

本文通过五种不同的策略研究,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拓展和深化公共艺术的延伸,为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掀开崭新的篇章。它能为实现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提供可能;能为我国城市政治、经济、商贸、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形成景观文化创意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方式将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加以结合,并对东北地区同类型项目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空间环境艺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