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的影响

2018-01-23 06:02王平
中国市场 2018年3期
关键词:财政分权收入差距经济发展

王平

[摘 要]近些年,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财政分权的研究日益深入。文章在对中国式财政分权演变历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特征,并分析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收入差距;经济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52

1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内涵及演变历程

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都是分为若干级别,通过权力的分配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以两个节点为分界,一共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分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4年之间的“分权让利”财政体制、1994年至现在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1.1 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虽然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有过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整体上仍然属于中央政府对财政收支具有绝对控制地位的高度集权财政体制。这一时期,公共产品的生产计划制订以及决策权在中央手中,而具体的执行则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两者之间属于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同时,地方政府的税收绝大多数要上缴给中央,其财政支出则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分权让利”财政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为了激励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我国实行了“分权让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这一财政体制也进行了深化改革,变传统的“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这样不仅大大改善了以往我国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还极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经济独立性,有力促进了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1.3 分税制财政体制

从1994年起,我国在对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范围进行明确规定的基础上实行了分税制改革,理顺了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以及分权关系。在这种财政体制下,税收被分为地方税、中央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而且在明确中央以及地方财政支出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规范的中央支付转移制度,大大提升了中央财政的收入比例,而且还充分调动了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我国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2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特征

2.1 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并存

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官员是由当地民众直接选举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他们要对选民负责,而国民也有权利选择公共产品及服务较好的地区进行居住,这种机制会促使政府官员加大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改善力度。但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城乡二元化结构大大限制了这种“以脚投票”机制在中国的发展,此外,中国地方官员通常是由上级部门任命的,地方官员直接对上级部门进行负责,政治集权使得官员想要获得晋升,就必须大力发展当地经济。

2.2 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不匹配

我国最初实行财政分权制度改革是为了有效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比重,同时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财政支出权限,但是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的自主性却无法匹配。有数据表明,分权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逐渐超过了其财政收入水平。

2.3 “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分权

国外财政分权体制中的经济分权与政治分权并存形成的是“自下而上”的分权体制,这是因为地方政府能够充分掌握地方发展的需求,在公共服务提供上比中央政府更为高效。但受政治体制以及历史影响,我国的财政分权呈现“自上而下”的特征,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并由地方进行实施,这样有利于中央对于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高财政收入。

3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的影响

3.1 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财政分权中的分税制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建设投资中的自主权,有效调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同时通过财政分权体制,大大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仅有利于借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重点产业,而且能够实现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3.2 造成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

首先,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差异。在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的要求,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征税等手段来满足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另一方面,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第一产业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份额更大,由于第一产业的征税成本较高,为了满足财政支出,就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加其他产业的实际税负,从而导致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造成了人才以及资金的向东流入,最终导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财政分权造成地区收入差距拉大还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有关。有经济模型表明,地方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类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的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科教文卫等社会性支出则与当地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而受经济、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一般性支出比重较大,而为了保障地区的经济建设就只能选择压缩地区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支出,根据经济模型表现的结果可以看出,这将导致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慢;而东部地区由于财政充裕,会逐步加大对经济长足增长有良好促进效果的社会性支出,这就导致了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最后,我国财政分权独有的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并存的特征也会进一步拉大地区收入差距。政治集权导致了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GDP增长上的竞争,投资以及人才作为地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地方政府势必会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服务建设投入以及政策制定来对其进行引进。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等因素,东部地区在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3.3 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国财政分权的特征决定了GDP的发展是地方政府的绩效衡量主要指标之一,这就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在选择财政支出以及投入方向上具有很大的倾向性,相较于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缺口较大、投资效果较差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资金以及政策投入到发展潜力较大且投资见效较快的城市地区,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城乡差距的加大还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关。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类型中,经济建设类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与城乡差距呈负相关,而科教文卫等社会性支出则会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如果地方政府选择加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缩减社会性支出的比重就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4 结 论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财政分权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也是造成我国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有必要对财政分权体制进行合理分权、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完善绩效等方面的改革,使财政分权在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其所带来的加大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的经济代价。

参考文献:

[1] 徐国祥,龙硕,李波.中国财政分权度指数的编制及其与增长、均等的关系研究 [J].统计研究,2016,33(9):36-46.

[2]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探析 [J].企业经济,2011,30(7):152-154.

[3]李成宇,史桂芬,聂丽.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公共教育支出——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J].教育与经济,2014(3):8-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政分权收入差距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地方分权与乡镇财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