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创业中心的生成逻辑

2018-01-23 12:48黎慧钦
中国市场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中心的建立是在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校内需的契机下建立的,它既是显性实际的组织机构,同时也是隐性虚拟的学术组织。通过显示逻辑分析,知识经济社会提质升级、经济下行的外在压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发展和高校与教师双重的内在需求等多方面原因,促使高校组建创新创业中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理论方法研究、教学育人与社会服务等职能。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中心;逻辑生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120

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制推行,创新创业中心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并得到制度保障,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单一课程活动教学走向集体与多元并进的发展转型。高校创新创业中心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举措和制度产物,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其相关理论和配套尚不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转。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成逻辑,明晰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将有助于中心建设定位与职能的有效发挥。

1 知识经济社会提质升级的迫切需要

大学是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场所,通过知识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再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化越发深刻推动社会急需更加专业的知识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古典大学时代,高校与社会被知识高深的藩篱隔绝,不能进行知识的互动和交流,大学生产知识成为众多学者“闲逸的好奇心”而不是社会需求的结果。随着实用主义理念的渗透和为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确立,大学所生产的知识逐渐被社会接纳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知识经济社会不断升级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和综合已经成为社会和用人企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用人的标准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望已经推动高校不得不投放更多的目光来思考这一问题。那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必须组建一个代理组织机构来运行整套体系的创新创业工作。再加上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令五申,高校已经不能再将创新创业工作边缘化,必须有所为去迎合整个制度安排。此外,知识经济社会提质升级还要求知识本身的变革,学科交叉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生力军,推动大学知识发生新一轮变革性的增长。从以上可以看书,知识经济社会的提质升级需要创新型人才和内容,高校出于外界压力而不得不进行自身的组织变革和迎合。

2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破局之举

由于深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身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中国,由于加快产业升级改造而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国家号召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提升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来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率是高校竞争排名的关键因素,是检验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度量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高校的重要任务,而创新素质早已被用人单位纳入高校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和特点之一。

创新素质不是仅通过课程教学就可以被习得、内化和融合成为学生的本质特点的,它是一系列循环的举措相互呼应在学生身上发生有机反应的结果。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实践教育为核心、课程教育为主导的综合类课程,涉及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教学、项目孵化等一系列教学举措,整个体系较为复杂和烦琐。高校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旨在通过专业手段来推动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育、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业项目的孵化。因此,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是基于高校针对经济社会特点有意识的反应而做出的。

3 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从研究领域成长为学科教育后,以较快速度在中国学界获得合法性地位,发展了众多学科分支,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一个部分。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了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巩固自身合法的举措,与其他学科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内容生产和变革的活动,更多地关涉社会发展、知识创新、市场需求以及人的本质,并非是工业思维下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则是通过大量实践沉积凝练而成的学理性知识,它是一种观念性、应时性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智慧。而从大学创新创业的指向和关怀来看,并不是仅仅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实干家,它更多地涉及众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培育。另外,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输出者,更应该成为专业知识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出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增长和教学发展需要,教学人员应该致力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走向促进学生发展和体验的专业教育模式,以情境性、互动性和项目式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环境中。但就目前来说,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健全的阶段。因此,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有助于课程改革、发展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寻适切大学自身发展的学科教学道路。

4 高校发展和教师教学的双重需求

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地带,早已适应社会深刻变革的发展速度和环境,并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众所周知,中世纪大学筑起知识高墙将大学与社会分离开来,成为单一的知识教习场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守旧的古典大学在社会变革浪潮中将知识高墙推倒主动迎合社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能够始终审视自身,做出有利于发展的决策来巩固自身的合法地位。作为久经风霜的千年组织,如果不能在漫长岁月中自省和突破,与外界进行良心互动并保持适度的张力,那么就会像政府等其他组织一般成为不断更迭的产物,在世俗中迷失自我。因此,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学组织发展的内在逻辑。

对于创新创业教师而言,专业发展成为制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尽管受过众多教育和培训,但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一直是培训中的盲点,而且低效的、零散的培训体系和内容充斥于专业教师的工作中,導致无法形成体系和框架式的知识图谱。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新进教师更有必要结合创业创新知识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方法与路径,过去个体式的经验教学已经成为历史,在新时期,专业教学应该建立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团体共同协商制定一套合适的教学用具。不论是针对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还是对教师诉求的回应,为创新创业教学团体建立专业的、日常性的平台组织,促进专业交流、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建设创新创业组织的内在初衷。

参考文献:

[1] 杜辉,龚秀敏.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及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

[2]黄林楠,韩增芳.对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

[3]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4] 黎慧钦.试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才智,2017(22).

[5] 王本贤.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

[作者简介]黎慧钦(1983—),女,湖南耒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生涯。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