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古风音乐对古典诗词文化元素的转换利用

2018-01-23 22:55邓俊邹远志黄埝雷美珍
未来英才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古典诗词流行音乐

邓俊+邹远志+黄埝+雷美珍

摘要:古诗词多入乐即可唱,故善于驱使前人佳篇名句的词作者,常将古典诗词化入自己的词作中。其中不少歌词因具有浓郁的古风色彩,而被称之为古风歌曲。当代古风歌曲对于古典诗词的转换利用,主要有直接利用式与改造化用式两种,前者包括单篇词句利用与多篇词句混用等基本形式;后者主要有语言改造与意象—意境化用等基本形式。研究当代古风歌词对于古典诗词的转换规律有利于古典诗词更大程度地实现现代转换。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化元素;流行音乐;利用

现代流行音乐中“古风”浓郁的作品,大部分都吸收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元素。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些“古风”音乐利用古典诗词的元素而使其具有典丽厚重之感。它总能使听众置身于古典艺术的情景之中,获得古今情境下的独特生命体验。职是之故,我们有必要对“古风”音乐的创作实践进行总结,以揭示其生成机制。显然,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既要对当前的“古风”音乐进行总结,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原理的建构。本文主要集中于探讨这一个问题:现代流行音乐利用古典诗词文化元素的方式有哪些?它又是如何实现对古典诗词文化元素的转换的,其效果何在?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我们的探讨提供了较大的帮助[1]。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直接利用式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也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通过为古典诗词或者挑选的诗、词的名句为其谱上曲,就能创作出古风浓郁的歌曲被大众接受。这种使用古典诗词的方法可以总结为单篇谱曲式和句子引用式。

1、单篇谱曲——古典诗词配曲式。古典诗词大多原本就是流行于当时的音乐作品。著名的旗亭画壁典故中显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源上白云间)、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以及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长信秋词》就曾被唐时梨园弟子所传唱

[1]。而宋代柳永的俗词更是为广大都市民众所爱,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三变作新乐府,天下咏之”。然而,由于时代久远,这些古典诗词原来的乐谱已经失传,作为一种纯文学作品保留了下来。不过,古典诗词因为本身就属于一种音乐文学样式,其强烈的抒情性及合律性,决定了它在现代背景下能够被重新谱上曲,成为流行音乐而进入大众的视听范围。这种将古典诗词直接谱曲而成为流行音乐的方式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台流行乐坛中掀起过一阵阵热浪。其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专辑中的多首古典诗词配曲音乐。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等。这些诗词都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有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

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穿透历史的艺术魅力,其词典雅隽永意、境境优美深邃,单单吟咏其诗词就足以兴发人们的内心感动,如若能够配以与诗词情感相适的乐曲,自然能够获得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从而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

2、单句或多句引用式。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2]。而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恰當的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可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也使得听众容易和乐于接受。这种引用诗词句子的创作方式也深受词作者青睐,可以分为单篇诗词的部分诗句引用和多篇诗词的结合引用。

(1)单篇诗词的部分诗句引用。许多流行歌曲把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作为歌词或歌曲名,其出发点就在于古典诗词的标题及句子简短但具有深度,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歌词所要传达的情感,这也正好符号流行歌曲对歌词简练的要求。如歌曲《寂寞沙洲冷》的歌词就引用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仅引用这首词的名句,给人的感觉却是古典气息浓厚。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李政的《一剪梅》等等,它们都是采用这种引用单篇诗歌的一部分来创作的。

E·R·库尔提乌斯说:“过去的文学总是活跃在现在的文学之中”[3],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

(2)多篇诗词语句的混用。一些歌曲直接将多篇诗词的相关主题的某些句子连接到一起,从而使得歌词精简又充满古典韵味,这种方式可以称为古典诗词的“串烧式”利用。单句诗词的借鉴虽然更为灵活,但句意往往并不完整,需要词作者予以补充。所以将古典诗词镶嵌在歌词文本中时,要考虑到其位置、内容、表现方式,必须发挥其含蓄蕴藉、凝练深厚的长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歌词成为内容完整、意脉通畅、情感深厚、语言优美的统一体,并借助原作的影响造成听众的多重体验。例如歌曲《姻缘劫》就大量引用古诗词的原句:“红尘紫陌”引自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徒夸好颜色”和“黄泉碧落”分别引自白居易的《啄木曲》和《长恨歌》,“今生痴更与何人说”引自柳永《雨霖铃》;“我有红酥手”引自陆游《钗头凤》。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来自古典诗词,正因如此,歌曲充满了古典气息,牵引人们的古典情怀,使人们产生审美共鸣。这种一首歌里面有多首诗词的歌曲,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有堆砌辞藻的毛病,但是如果所引用的词句能够契合歌曲的情感表达主题及集中传达歌曲特定的艺术情境,自然能够获得极佳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古诗歌的传播也会有很大的作用。endprint

又如琼瑶为其电视剧《还珠格格》所作的插曲《山一程水一程》,此词可谓句句皆有来处——歌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歌词“柳外楼高空断魂”出自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马啸啸,车粼粼,落花和泥碾做尘”分别出自陆游《卜算子·咏梅》和杜甫《兵车行》。歌词作者将经典为己用,寓馨香于古朴,使得流行歌曲充满古典诗词的韵味。

古人作诗行文,将能切合题意、含义深刻的文字放在关键、紧要的地方,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祭。”[4],流行歌曲同样追求写出警句,“流行歌曲最大特征就是寻找和设置词中所写的故事中的流行句”[5],而此流行句若引用古诗词,歌词则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的经典性而使得歌曲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改造化用式

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古人作诗填词,在字句上破费心思,综辑词采、错比文华,本是古典诗词的艺术成就,但对今天的听众却有一层隔膜。因此流行歌曲引用古典诗词,需要以现代的语言进行重新演绎。这种改造的方式主要有语言改造和意象引用,而意象引用式的歌词创作是在语言的改造上加上古典的意象而实现的。

1、语言改造式。许多流行歌曲在借用古典诗词来创作时为了避免只是对古诗词的谱曲,巧妙的对诗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这就构成了对原作的语言改造。这类歌词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古典诗词往往能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达到主题上的先入为主。如歌曲《望乡》就是改造李白的《静夜思》,歌词“窗外明月光”改自古诗“床前明月光”,“欲知故乡亲人是否安康”和古诗“低头思故乡”正是同样的感情。此歌唱来情感深沉,思想之情油然而生,这无不与我们对《静夜思》这首诗有较好的领悟与赏析有关。

又如古乐府诗《上邪》是歌咏爱情的名篇,但今人照搬原词作为歌词,恐怕听众难以接受,而琼瑶作词的《当》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为歌语言浅显明白,更容易为听众理解和传唱。而且琼瑶的歌曲《当》很好的实现了塑造、情感抒发等方面的转换,诗《上邪》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列举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件后“乃敢与君绝”,而琼瑶则以“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翻出新意,情感更为坚定执着,表达也更为直白坦率,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其他如赵薇演唱的《江城子》,源自苏轼悼念亡妻之作,歌词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苏轼自梦中醒来,执笔作词的那一幕,不仅在感慨苏轼的情深意重,还借古人的心事,遣今人悲怀,寻求“多少人恍然拟你请难忘”的共同感动。从以上可以得出对古典诗词改造而成的歌词既讲求对古典诗词的变化,又符合流行歌词的体式规范的结论。

2、意象化用式。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简约,强调的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它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中国文学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6]。方文山所作歌曲《娘子》的歌词中保留了“杨柳”、“红豆”都等古诗词中用来寄托相思的意象,同时在古诗词中,“柳”也是渲染离愁别绪不可或缺的“道具”。这两个意象的使用成功地将一个女子相思之情巧妙而又委婉地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了。

古人创作诗歌十分讲求选用意象,“单个意象的张力并不能把作者的主体意识充分表现出来,但如果创作者按一定的美学原则把众多意象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时,整个文本的意象群张力就会剧增

[7]。”可以说意象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多的意象才能堆叠出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现代流行音乐创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意象组合,创作出一首首充满古典意蕴的歌曲。如歌曲《涛声依旧》保留了张继诗作中的“渔火”、“枫桥”、“客船”、“钟声”、“乌啼”等意象。歌词作者从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出发,将这些意象串起来,编成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通过主人公的回忆与期待以及反复倾诉,将那种相思与无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流行歌词中传承了古诗词的意象,大大地提升了流行歌词的文学内涵,同时也使得现代歌词有了更多诗的特征。

三、余论

从纵向来看,当代流行歌词对诗词内容的转换方式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初的全篇传承,到标题或部分内容的转换,再到语言改造及意象化用的转换等等,传承的方式在逐渐增加,传承的层面也在逐渐扩展。

流行歌词与古诗词从内容上来说,无论是直接利用,还是改造利用,它们之间都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和乐而作,诗词本身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从经典的古诗词中寻找这些可传承的经验来武装自身是它寻求自身突破的表现。能够实现流行音乐对古典诗词文化元素的转换,既能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又能让大家了解到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语言、意象等方面的精髓的引用,从而提高大家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用弱.集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11).

[2] 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J].学术论坛,2004,(02):134.

[3] [德]厄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语中世纪(1984)[A].[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陆机.文献集释[M].张少康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45).

[5] 付林王,雪宁.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59).

[6] 陈小奇,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

[7] 孙丽娟.试论屈辞的香草意象體系及其文学张力[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古典诗词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