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塑经济地理的“看图作文”

2018-01-24 03:03本刊编辑部
首席财务官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重塑基础设施一带

文/本刊编辑部

2014年4月11日,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2亿大关,并兴奋地对外发布了“同时在线2亿”的大数据图谱。这张以点亮中国的方式勾勒出来的分布图,在宣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完胜之际,却出人意料地印证了早在79年前就已划出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这条又被称为“瑷珲—腾冲一线”的45度斜线,如今对于当下中国的经济地理图谱仍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某种程度上说,早在2000年就提出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可以视为用强力外部干预的方式来试图纠正胡焕庸线下的东西部经济分布结果的尝试。

尽管陷入无数纷争与否定,但“地理决定论”的确在人类文明版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美国跨界学者Jared·Diamond那本荣获普利策奖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中,我们顺着地理和环境的因素切入,令人惊讶地观察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为何某些族群会繁荣发展、卓然胜出的深层次逻辑。

在中国经济固有的投资、贸易与内需的增长逻辑陷入停顿的当下,突变式的外部经济地理格局重塑,毫无疑问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区域增长动能。这就是堪称治孤妙手的“一带一路”之所然。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堪称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无论是政府首脑的坐而论道,还是商界大咖的觥筹交错,谈笑间都在试图勾勒一个绵延千载的东西方商业合作新版图。

2009年,世界银行发布了题为《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重要报告,首次从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和新自然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下世界经济地理的新格局,这份报告指出,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政策,是那些有利于地理集中和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包括国内和国与国之间。

而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为“一带一路”战略主要论点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不久前曾就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中的三个关键词:密度、距离和分割,论述了当下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可能性和机遇所在。

首先从密度上看,大体世界各国只用1.5%的国土面积就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因此不断提高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反而具有更高的经济性;二是解决距离问题,既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缩短物理和空间的距离,同时实行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税率、通关便利化等,在非物理距离上进一步缩短距离;第三,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确实存在分割,由于要素积聚,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一个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怎么来解决这些分割问题等等。

翻开“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地图,有相当多的经济体都不妨被称为全球战后经济增长黄金周期中的“弃儿”,在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列表中,往往挤满了表格的最后几十行。那么,在“一带一路”之下,这一看似根深蒂固的经济地理结构是否可能会迎来全新的变革机遇?

在胡鞍钢看来,“一带一路”的出发点在于重塑两个经济地理:一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二是重塑或者推动世界经济地理。“通过‘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就会达到三个重塑:第一,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第二,进一步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的经济地理,互联互通,实现欧亚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第三,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一体化,促进南北国家发展大趋同。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理想丰满:产能+资本双输出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对这一承诺,坊间多有微词,大多担心“钱会打水漂”,“烧钱买影响力”的猜测也不绝于耳。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直接“怼回去”:“丝路基金是一个投资基金。我们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投资,不是进行单向的资金支持或单方面让利。我们的投资是有商业回报的,也是可持续的。”

从中国国内的需求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在人口红利等资源禀赋的推动下,中国已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受益于上一个周期的国际经济秩序,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下,逐渐成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格局再平衡,此前中国如鱼得水的原有市场秩序被打破,外围需求的低迷让中国引以为傲的庞大生产能力成为了包袱,产能过剩的压力又进一步限制了国内的投资增长空间。

根据商务部《2016年1~10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特点》报告中显示,2016年1~10月,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877份,新签合同额8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完成营业额52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同期总额的46%。

从上面这组数字所产生的第一观感,的确可能会有产能输出是“一带一路”直接动机的感觉。中国庞大的剩余产能需要输出到海外,“一带一路”的沿岸国家大部分则处在工业化前期甚至尚未启动工业化的阶段。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明确的供求关系。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之后,是否会带动消费品、耐用品以及重工业等中国产能的持续输出,则是全新的另一个话题,也是前文所述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再发酵效应使然。

就当下来说,“一带一路”真正能转移出去的是“产能+资本”而不是“产品”。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就位后,真正能带来长久效益的并不是产品,更多的应该是工厂、办公室、管理运营能力以及人才和文化。实际上,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其中的目的之一,正是要通过产能的海外转移而减小中国经济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依赖,而不是继续扩大这种依赖。显然,一带一路”并不在于增大中国的出口,要扩大的是中国经济在海外的存在,密切的是中国工业化与沿岸国家工业化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一带一路”要实现的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国际化,国际化的是中国的资本、技术和产业链,绝不只是产品。

就目前来看,现阶段,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非常普遍并且多样化,比如,在基础设施领域电力产业参与方式日益多样,从最初的设备供货到目前的EP(设计-采购)、EPC(设计-采购-建设)、IPP(独立电站)、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PPP(公私合营)、并购、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水平不断提高。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承包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承包+融

“一带一路”要实现的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国际化,国际化的是中国的资本、技术和产业链,绝不只是产品。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方式的合作,有条件的项目更多采用了BOT、PPP等方式。

此外,我国企业还在境外经贸合作中积极推广合作区这一平台,成为推进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目前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中国企业在36个国家在建合作区77个,其中在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合作区56个,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

在重塑经济地理的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诉求必然是一个多赢的设计机构。然而除去来自地缘政治以及各个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权衡所带来的风险之外,寻求在一带一路上有所斩获的企业到底会面对怎样的复杂经济局面?

现实骨感:风险+周期两忐忑

在重塑经济地理的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诉求必然是一个多赢的设计机构。然而除去来自地缘政治以及各个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权衡所带来的风险之外,寻求在一带一路上有所斩获的企业到底会面对怎样的复杂经济局面?在5月23日ACCA北京年度峰会的现场,与会嘉宾在讨论关于一带一路可能遇到的风险分析时,主持人请台下将近500名财务高管对一带一路所面对的财务方面的风险进行投票,结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的不稳以及金融和汇率风险成为了众多财务高管最为担心的问题。

而企业所要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还不仅仅是这些。

脆弱的金融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高、汇率波动大。例如,2014年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高于国际通行安全标准的国家占沿线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塔吉克斯坦和也门,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超过20%。2010至2014年间,白俄罗斯货币兑美元的汇率由每美元2979卢布贬值至每美元10224卢布,缅甸货币则由每美元兑5,63缅元贬值至984.35缅元。显然,如果没有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和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对贸易投资的促进效应难以期待。

信息不对称

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不透明,是历史传统悠久的“信息洼地"。据国际组织“透明国际"测算,这些地区的平均透明度指数仅为35分,低于全球平均的44分。因为只能获得东道国概览式的资讯,而没有明确详细有关国家发展情况、法律、经济、用工方面的相关信息,绝大多数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本增加了不少,由此形成了“三高”:调研成本高、招投标隐形成本高、项目运营难度高。有此“三高",可能会打击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基础设施投入的回报率难以保证

预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不少发展中国确实存在建设基础设施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背后有多少实际支付能力的支撑,答案可能并不理想,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民营企业往往没有动力去承接这样的项目,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难以保证政策稳定性和投资者利益,有些甚至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数年前一度被称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的委内瑞拉高铁项目,如今早已半途停工,于荒草漫漫之中饱尝巨额损失。因此,如何保证“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不仅可以顺利实施完成,而且还要真正得到预期的收益,显然这仍是一个需要用时间和真金白银来回答的艰难问题。

表1 2017各部委针对“一带一路”“大动作”盘点

猜你喜欢
重塑基础设施一带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重塑未来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李沧:再造与重塑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