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象形文字在动画语境的一种体验与表达

2018-01-24 04:13郑发云
壹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巴动画片动画

郑发云

绪论

多年以来,纳西族所特有的东巴文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的东巴象形文字。如果能对这一传统的象形文字符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运用现代意识进行借鉴和超越,即从古代象形文字中挖掘出有用的“动画元素”,并利用现代的动画新媒体语言和手段来实现。这种由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创造性智慧所创造的民族动画,可以得到观众的欣赏和肯定。东巴象形文字本身的造型夸张,提高了人物的审美趣味,突出了动画的假设和娱乐性。我们如果将这种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的东巴象形元素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真正可以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一、东巴象形文字的特点

东巴文字是类似甲骨文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云南丽江纳西族所特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中,其造字没有遵循严格的法则,束缚相对较小,比较随性。东巴象形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原生态的、自然的、趣味性的艺术特点恰恰符合现代人追求的返璞归真的诉求,人们对新鲜陌生的象形文字会有一种特殊的好奇心,假如能够从东巴文字元素中吸取营养,并按照现代的人们的审美理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再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以东巴象形文字元素创作的动画作品,一定可以给人们非常新颖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审美的追求。

二、东巴象形文字与动画结合的可能性

目前关于东巴文字与艺术设计结合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和动画艺术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不乏实际的案例。例如把东巴文字做成GIF表情包,投放在QQ、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中去,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及喜爱,还有很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都有关注东巴文字与动漫方向的结合研究。他们运用东巴文字的特征结合动画艺术,成功的制作出一些实验动画短片也是非常的具有特色。东巴象形文字的美学特征十分突出,绘画风格既简单又有趣,这就像童年时学习绘画一样,比较随性,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由此可见,儿童的绘画是天真单纯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超越许多成年人甚至是著名的画家的绘画作品。这一特点符合动画的特点。另一方面,东巴文字色彩丰富,大多使用植物的天然着色剂。所以在颜色方面,整体是非常自然的,和谐的,有趣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动画艺术设计中利用东巴象形文字的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动画的创作,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色彩。

三、东巴象形文字与动画艺术结合的审美特征

(一)主题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结合少数民族风格的建设,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很多艺术家开始尝试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提炼素材,加工,再创作,为已所用,早期的国产动画作品都带有很强的中国民族风格,在当时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的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取得较好成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片大多都是成功结合了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小门神》《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本人认为中国动画还是重新走回本土化路线,就是民族文化路线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动画片的主题和整体的风格,关系到整个动画片的成败,在整个制作的初期工作人员就得进行多次的探讨和商定。近年来,许多的动画片都在尝试把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大闹天宫》,这一部动画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的巅峰之作,主题选取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中一个章节,把京剧这一国粹融入其中,从背景音乐和孙悟空的人物造型上都能体现出,整个动画片展现出杰出的民族美术风格。很多动画一味模仿前人所探寻过的题材,却不能抛开题材,去寻找出当代动画应走的符合时代背景的主题和风格。

(二)画面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把民族文化元素与动画这门独特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从取材的范围来看,可以从白、藏、壮、高山、维吾尔、裕固、保安、黎、蒙古、门巴、锡伯、彝、景颇、朝鲜、撒拉、苗、哈尼族族等等众多少数民族提取素材;从动画内容来看,动画中的场景,动画人物的特征,服装,首饰,信仰,建筑等,无一不从民族元素中获取。从动画含义上来说,都继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思想和民族精神。以东巴文字为例子,我们可以在保持东巴文字符号本身的文学精神和文学价值的同时,通过研究其历史发展渊源,对东巴文字符号的造型特点和审美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象形文字的特性,发现它在动漫艺术形式中的美学特征,将这些特点和动画艺术创作相融合,通过对东巴文字符号的提炼、加工和再创作,可以挖掘出新形势的动画元素,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动画表现形式。

(三)声音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中国动画的民族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画面、声音和主题上。在动画片的声音设计过程中,应结合画面突出民族特色。动画的声音主要包括声音、语言和音乐。为了实现声音的民族审美特征,在音乐适配器、旋律、音色等方面都必须具有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声音和画面统一起来,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如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这一部动画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的巅峰之作,主题选取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中一个章节,把京剧这一国粹融入其中,从背景音乐和孙悟空的人物造型上都能体现出,整个动画片展现出杰出的民族美术风格。

(四)表现手法上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在中国动画的早期,国产动画创作方式及表现手法多样化,其中有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布偶动画、木偶动画、传统逐帧动画等。以水墨风格为主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当时获得了国内和国际上很多的奖项,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动画虽然画面不怎么清晰,但是那时的动画却是独具有民族习俗文化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当代是资本的时代,动画也不能一味的有民族习俗文化元素,它需要创造出市场价值,这样的动画作品才会能够在创作的路上走的长远。

四、东巴象形文字与动画新媒体艺术结合的发展举措

(一)新媒体艺术下动画设计及制作的发展趋势

目前,动画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动画制作的数字化,指的是计算机技术在包括早期创作、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过程的全面介入。新媒体艺术给影视动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活力,我们正在目睹、耳闻种种视听奇观。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任何技术手段难以企及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还在深入,而且还在加速。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引起了观众对新的动画设计和生产模式的需求,这促使人们对新媒体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动画进入一个新生的时代,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中国动画虽然发展势头较好,在国际上也逐渐具有影响力。但是国内的动画市场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故事原创性不够、剧情平淡、低龄化,没有创作好的题材,再好的技术也不会受到观众认可,甚至一些很好题材都被国外动画公司所用。其次,抄袭、模仿成风,中国动画在外来动画的影响下为了迎合动画市场的经营商业模式,也就是为了赚钱,而去模仿更可恶的是去抄袭、用障眼法的方式去制作低成本的动画作品欺诈广大消费者,这种低成本带来的是高收益,却完全的放弃了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低质量的抄袭国外的动画作品,遗弃中国的古老民族元素。另外,还有诸如资金不足,机制、体制不健全,高质量的动画人才缺失等问题。

(二)新媒体艺术与动画设计及制作发展的历程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这样一种沟通的环境:视觉识别、声音和文字、广播和通信、个人通信和公共传播,所有这些都融入了数字媒体的整体,从而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环境。新媒体艺术不仅对中国公众来说有点陌生的,对那些不完全理解和认同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也是个新的领域。然而,就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不是等到人们完全理解并接受它的时候,它才会进入你的世界。不管你喜欢与否,它总是会打破你原来的习惯与规则。新媒体艺术的束缚和影响,经历了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虽然过程艰难,但它也渗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个角落。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三)东巴象形文字在动画新媒体艺术的融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开放、综合的媒介,具有数字化、交互性、超链接、分布式结构和虚拟现实等特点。这些特点也生动地反映在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中。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技术特点为动画制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人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新媒体时代动画的这些新特点,传统动画的定位显然不完全适用,东巴象形文字在动画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也要充分与新时代背景下的特征结合在一起,不要固步自封,例如与网络及手机动画、游戏动画、演示动画、实验动画等所有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动画形式结合。在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新媒体这个媒介,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创作出全新的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作品。

五、结论

近10年以来,中国动画发展势头良好,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动画复苏的新希望。把东巴文化和动画艺术结合在一起,符合艺术动画短片创作中的主题,更是体现了现代审美的趋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更好的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发扬了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只有带有鲜明个性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才能在国际上受到认可,我们只有朝更多的方向去挖掘,去追寻人类的价值,做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才可以让中国动画稳步发展,跻身动画强国之列。

猜你喜欢
东巴动画片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祭风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