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鄂南崇阳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24 14:57王群益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王群益 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崇阳提琴戏是湖北崇阳的地方戏曲,是鄂南地区特有的戏曲类型。戏曲中记录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历史,是体现崇阳人民音乐文化的瑰宝。

一、鄂南崇阳提琴戏发展源流调研

根据《崇阳县志》记载,崇阳提琴戏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由民间艺人蒋传玉收徒传艺,并逐渐演化而来。提琴戏在崇阳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建国初期崇阳农村提琴戏剧团已达90余个,到19世纪60年已经超过100个。进入21世纪以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崇阳提琴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部在2000年授予崇阳县“湖北省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的称号。2008年,崇阳提琴戏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当地共有演出剧团90余个,现存剧目40余个,包括《双合莲》《山伯送友》《灯笼记》《秦雪梅观画》《活捉三郎》《祭塔》《董永卖身》《孟姜女哭长城》《西湖借伞》等。

二、鄂南崇阳提琴戏音乐特征分析

(一)崇阳提琴戏形态特征

崇阳提琴戏主腔包括正调、哀调、梦调、阴调和一字调,板式有一拨子、二拨子、三拨子,即快中慢三种,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色彩鲜明的旋律。乐句中唱词安排以“单句子”结构形式为主,故事情感多以悲为主,唱功戏多,武功戏少,风格表现以忧伤的旋律为主,主要通过支声复调、运用假啜等方式,在滑音主线上加以颤音、波音等辅助进行演唱,音色丰富,表现力强。

(二)崇阳提琴戏腔调特征

崇阳提琴戏主要有琴腔和小调两种腔调。琴腔是提琴戏的主要腔调,可以充分突出提琴戏的特色;小调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地方花鼓、民间小调等,通常都是小戏中的小旦、小丑等演唱的曲调,曲调精简,充分表现出了乡土韵味。在伴奏方面,提琴戏分为文场、武场两种,通常运用鄂南官话进行演唱,语调和武汉话接近,归韵一般是乡土音。

三、鄂南崇阳提琴戏传承现状

(一)断层危机

相关调查显示,在崇阳提琴戏艺人中,其年龄分布主要是40~50岁,40岁以下会唱的相对较少,30岁以下会唱的极少,提琴戏面临传承危机。

(二)观念危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盛行,多数人觉得传统民间戏曲音乐比较陈旧,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和时代不相融,这严重阻碍了崇阳民间优秀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传承方式滞后

当地对现有民歌的传承主要通过自然传承、家族传承及师徒传承三种方式来进行,缺乏正规、健全的传承渠道及组织,相关艺术活动的开展也并不是很积极,难以引发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四)传播渠道匮乏

以个人或家族为单位进行传承,力量相对薄弱,并不能唤起大众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在电视节目或网络宣传中,具有民族意义的文化宣传和弘扬少之又少。在学校,对于民族文化的教育也不是很理想,致使年轻人愈发忽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促进鄂南崇阳提琴戏发展相关对策

(一)提高民众认知度和保护力度

对于民间文化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保护理念是其发展与传承的基础。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播,配合当地民众组织民间艺术演出,鼓励民众积极参加文化节活动。

具体而言,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积极发现并解决提琴戏发展与生存的不利因素,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演出活动,为提琴戏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在现有表演场所的基础上建立专门学习提琴戏的场所,让提琴戏的艺术文化更具整体性;最后,要注重提琴戏的发展与创新,要组织专业人员将时代新元素与提琴戏相结合,取长补短,创作出具有提琴戏独特风格的新形式,使其更有利于长期生存和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提琴戏传承体系

提琴戏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应该得到全面重视和保护,建立相关的传承体系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对崇阳提琴戏现有的原生态曲目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对老一辈传承人的保护,尽量满足他们对提琴戏传承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全面优化传承人的生活条件,组织专门人员对老人们所唱曲目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做到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崇阳提琴戏是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文明产物,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积累的体现,是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