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8-01-24 18:06魏爱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喹诺酮氧氟沙星类药物

魏爱泽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器械检查使用频率的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均明显增高,肺部感染的病原谱亦发生较大变化,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取代了革兰阳性球菌而成为主要致病菌,医务人员开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1-2]。本次研究对比传统和新型代表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等及细菌学检查结果,均诊断为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的种类分别为:支气管扩张15例、哮喘31例、支气管炎32例、肺炎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8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31例)和实验组(131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31例,实验组13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1.1±24.4)岁,实验组患者(38.3±21.2)岁,所有患者均实验前48 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均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怀孕和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排除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病程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加替沙星200 mg,2次/天,疗程1~2周;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天,疗程1~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X线胸片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指标,观察疗效。并且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咳痰等)以及体征(肺部干、湿啰音)进行记录对比。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记录统计。

1.3 评价标准: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有效:病情好转但是上述指标有一项未恢复正常,好转:上述四项指标中两项未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指标均未好转[3-4]。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人数×100%。并且制作满意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药物使用的满意程度。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清除:痰细菌培养后无细菌生长;未清除: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无明显差异;再次感染:痰细菌培养发现有新的菌种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tatatistic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Fisher's exact te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131例患者中:痊愈患者92例,有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02%。对照组131例患者中:痊愈患者84例,有效18例,好转1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86%。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痰培养细菌清楚情况:实验组培养出致病细菌有115例.清除细菌的为54例.细菌清除率为46.96%(54/115)。对照组培养出致病菌108(82.44%)例.清除细菌的为43例,清除率为39.81%(43/108),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3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皮肤瘙痒,所有患者均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调查: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 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是近年来研制出的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抗菌效果显著增强,均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为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哇诺酮类药物为一类新合成的抗菌药物,哇诺酮类药物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为靶点。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导致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的效果。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是理想的抗菌药物。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拌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哇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左氧氟沙星属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为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新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和药理活性,包括对革兰阳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在内的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因而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感染更具有独特优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

综上所述,使用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好于使用传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照组,而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加替沙星抗菌作用强、临床范围广、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本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故该药可作为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朝利.洛美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23):87-89.

[2] 鲍峻峻,许建明,胡咏梅,等.左氧氟沙星经胃转运、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90-96.

[3] 于航光.氟哇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194-195.

[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004-08-19.

[5] 陈才铭,颜灵志.哇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10,16(5):680-682.

猜你喜欢
喹诺酮氧氟沙星类药物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