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表演中自我与角色的关系

2018-01-24 20:44张颖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作融合

□张颖锋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演员是一门塑造人的艺术,演员每一次的艺术创作都是由“人(自我)演人(角色)”的过程,是由自我到角色的再创造过程,需要在角色和自我中找到相同点和异同点,将它们融会贯通,再创造出新的人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好地点明了自我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角色中有演员本人,而演员表演中亦有角色。在角色中探索自我,在自我中体现角色。每一个演员在话剧表演中都要塑造出无数个角色形象,对于不同的角色形象能够进行真实的认识和快速地做到自我与角色的转换,才是一个出色演员。

一、对自我的认知

什么是自我?我们一般会翻译为“自己”,而演员的“自我”可以称为“本我”,演员的“本我”又被称为“第一自我”,所扮演的角色被称为“第二自我”。当然,“第一自我”要控制“第二自我”。“第一自我”越强大,演员就越伟大。一个演员想要塑造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情况,认知自身的创作条件。每个演员的可塑性都不相同,演员自身条件大有差别,有的演员从小学习语言、声乐,在台词塑造上就占优势;有的演员从小学习舞蹈,柔韧性和形体控制能力相对就要好些;有的演员接受能力强,学什么都比别人快,而且学什么像什么;而有的演员学习能力较差,要靠后天的努力来追上其他演员的学习进度;有的演员生活阅历较为丰富,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自身都有哪些不足、和角色相差在哪里,再去探索、发掘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独特的优势和谐地展现在角色身上。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常对演员发牢骚:“因为你们表演技术太糟,在着手排戏之前,我必须花费许多时间来提高你们的技术。我不能在一架声音不正的钢琴上演奏,我们必须先正音,因而就要耗费时间......”演员应当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深入认识,在对角色认识的基础上,参考自身优势特点,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一个演员对自我了解得越是深刻,就越有利于角色的塑造,只有认识了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有机地将自我与角色完美融合。

二、对角色的认知

剧本是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基础与依据,分析剧本与角色是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演员既是自我本身,又是角色的表现者,二者既矛盾又统一。演员自身和角色有很大的差别,但又需要在演出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首先我们要对剧本的角色进行认真分析,找到演员自身和角色的相似之处,让自己能够真正融入角色里,使演员获得对剧本里的生活实感(人的精神生活),站在角色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角色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整个剧本中的地位与作用,使演员在创作中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哲理。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与感觉到演员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存在的差距。在创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为克服或缩小自身与角色的差距做好准备。

三 、把握自我与角色的关系

在演出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对剧本的分析,找到剧本中人物的内外部性格、地位和作用、贯穿行动等,从而找到角色与自我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平衡。话剧演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自身能否在有效的时间内与角色相融合,找到自身与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将彼此的共同点融合在一起。这需要对人物性格特点、体貌特征、动作特征等进行揣摩,充分借助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比如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态度等,去掌握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演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与角色相融合,实现两大角色的有效统一。此外,“触景深情”也是一种有效的创作融合方式,演员自我尽可能地去营造一种角色所处的环境,并且深入这种环境当中去,从而实现对戏剧表演角色的深入挖掘。

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不需要完全依照剧本去进行表演,而是要适当地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表演角色的时间与环境,找到角色内心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在模仿角色的过程中做到二次创作,只有真正地抓住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才能够想角色所想、做角色所做。因此,“不能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单独地分析,应当充分地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情景下对于人物的时代产物进行具体分析,分析越丰富越准确,角色与自我之间的转换就越融合”。

猜你喜欢
创作融合
咱也过回『创作』瘾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