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演唱特色分析

2018-01-24 11:47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
民族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唱法乐句气息

■李 军(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

这首由云南著名音乐家周国庆先生作词、作曲的《来香巴拉看太阳》自问世以来,备受全国众多声乐爱好者的青睐,尤其是连续8届成为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男高音“民族唱法”的参赛曲目,被全国17所音乐院校收录作为男声“民族唱法”的声乐教材,被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选编为声乐教材,成为全国重大声乐比赛“民族唱法”决赛的规定曲目,拍摄成10余部不同版本的MV音乐电视……

我曾多次在不同的演出中演唱此歌曲,我认为,《来香巴拉看太阳》是“民族唱法”男高音不可多得的演唱佳品,我试着从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思想意境和演唱技能、情感理念等角度,谈点体会。

■《来香巴拉看太阳》歌曲旋律的创作特征

“优美的旋律是作品的灵魂”(选自施光南《我怎样写歌》第57页)。作曲家周国庆紧紧抓住这一“灵魂”,并在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歌曲为复二段式结构,即A+B+(B1)+(A1)。

A是一段非常抒情的段落,音域从低往高做二度模进,到了“4”音时用了一个升高半音的画龙点睛处理,使一开始的音乐旋律就紧紧扣住人们的心弦,立即就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并不遥远的香巴拉,那个仙仙欲飘的世外桃源……碧塔海、卡瓦格博、冰川、草甸、狼毒花、弦子舞、锅庄、酥油茶、青稞酒……

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

圣洁的梅里神山恋着太阳,

那雪莲花美丽,

那草地翠绿,

那茶马古道幽远,

那佛光慈祥。

远方的黑颈鹤带来吉祥,

醉人的酒歌在高原回荡,

那酥油茶香浓,

那弦子舞悠扬,

那帐篷浪漫,

那晚风爽朗。

从A段开头这6句歌词及旋律里,我们不难看出完全是一幅诗情画意般的抒情画卷,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休闲漫步的好时光。旋律采用了七声调式1234567(其中“4”为变化音即“升4”),打破了以往藏族歌曲传统的五声调式61356,旋律的线条是延绵起伏的、舒缓的,仿佛是另一片梦幻般的天籁,使听众在瞬间听觉上就能够对旋律片段有深刻的记忆,获得美感体验,唤起情感的共鸣。

B复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这就是香巴拉、香巴拉,

这就是香巴拉、香巴拉,

这两句旋律虽然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在调式上做了“离调”的处理2—升4—6,即大三和弦,在“香巴拉”这一句的音调上做了由下往上1~6的大跳处理,并且带有一定“呼喊”的性质。虽然做了大跳高潮的处理,但旋律的意境是辽远的、圣洁的,更增添了“呼喊”式旋律的神秘感,作曲家在此处所标记的力度是mf即中强,由此可见不是所有歌曲的高潮部分都是“火爆”的、震撼的。

我采访过词曲作家周国庆先生,他说这两句旋律的音乐素材主要是来自一个西藏边境地区(靠近邻国尼泊尔) 的一个牧羊人的山野民间小调《羚羊过山岗》,整首曲调基本上只有两个音2—6,歌词也就是几个衬词来回做变化反复,即“啊—嘞—嘞嘞嘞嘞嘞——”,听得出来这是一种近似“吆喝声”的、带上下滑音的旋律。我听了周国庆先生当年去藏区采访时的录音,别有一番韵味,真是来自天堂的声音。

B1段旋律是B段旋律音乐情感的继续,也是调式从大调逐渐下行过渡到小调的回归:

看不够的人间仙境,

走不完的世外桃源,

香巴拉、香巴拉……

B1段的音乐动机采用了大量的附点切分音符,使得旋律既有张弛有度的漫步式的节奏,又有优美动人的浪漫式的抒情气质,仿佛把人带到那魂牵梦绕的阳光圣地。旋律的线条基本上是作二度、三度的舒缓的模进式音调,使听众感到精神松弛,是在悠闲式的“看不够的人间仙境”,是在漫步式的“走不完的世外桃源”。

A1段的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上是A段前两个乐句旋律的重复,没有歌词,而是用了很放松的、爽朗的几个衬词:“啦呀啦呀啦—啦呀啦—”来作为整首歌曲的结束句。这种同两个乐句的旋律在一首歌曲中(包括前奏、间奏)反复使用出现的手法,在另外许多作品里是很少看到的,这种使用打破常规的随意性手法,不仅增强了听众对这首歌曲主要旋律的熟知程度,更是有一种情景式的音乐画面感,一种余音缭绕、意犹未尽的感觉,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无限遐想的音乐广阔空间。

■《来香巴拉看太阳》歌曲演唱的体会

如何演唱一首歌曲,并且要“唱好”一首歌曲,这是个大题目。我认为,要唱好一首歌曲,除了具备对歌曲的理解以及音乐修养外,更重要的是对歌曲本身的“演唱情感”投入。下面我就对《来香巴拉看太阳》演唱的一些体会,做一些更深入的探讨。

《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演唱方法有许多种,有用“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演唱的、有用“美声唱法”演唱的,还有用“原生唱法”演唱的,更有甚者的是用“民通”“美通”来演唱的,不管怎样的唱法,我认为用“民族唱法”来演绎这首歌曲更为恰当。

这首歌曲起伏跌宕、委婉悠扬的音乐旋律,造就了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除了情感的把握,声音表情力度的运用以外,气息的控制是极为关键的。

1.情感的把握

我们从A段前四句的唱词里不难看出,每一句歌词的语调型都相当丰满,情感的层次也相当分明:“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梅里神山恋着太阳……”随着歌词语调的色彩变化以及音乐线条的委婉起伏,演唱时要有一种舒缓的、委婉的“仙乐缥缈”的基调,要带着一种向往的、遥望的感觉来演唱,这就是情感的投入所带来的声音艺术的效应。

到了B段“这就是香巴拉……”两句乐句时,演唱情感饱满丰富,既有激情的倾诉,又有昂扬的抒怀,仿佛是置身于梦境之中,声声呼唤着香格里拉的美名,徜徉在那传说中的伊甸园……

紧接着B1段“看不够的人间仙境……”两个乐句,演唱的情绪忽然变得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声音的表情稍微内在些、含蓄些,用“窃窃私语”的表情来演唱更为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在结束句A1段“啦呀啦呀啦—啦呀啦—”的唱段中,音乐的情绪变得开朗起来,演唱的表情应该是潇洒的、活泼的,带有大自然风光旖旎的山野气息。

2.声音表情力度的运用

一般来说,演唱这首歌曲的唱法为“民族唱法”,应该是运用“面罩唱法”来演唱。“面罩唱法”是将声音的位置输送到面(脸部),在脸颊、额窦、鼻窦的整个脸面形成声音的共鸣点,让声音的“亮点”靠前反射,形成音色的明亮、圆润,并富有弹性。音色的运用决定于歌曲本身的风格,有的歌曲(包括若干段的乐句)需要圆润的音色来表现、有的歌曲则需要透亮的音色表现,还有的乐句需要弱声(假声) 来表现一种特定的意境等等。

A段演唱的声音表情,基本控制在mp的力度上,由于音乐是带有咏叹、向往、赞美式的旋律,所以演唱的音色必须是很优美的、圆润的。

紧接着B段乐句的声音力度稍加大,为mf中强,歌唱声音的音色也随之明亮起来。由于这两句唱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所以声音的位置是往上的,“头腔共鸣”的振动也应该是稍微强烈的。但这里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的声音都是强烈而有冲击力的,尤其是《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歌,演唱时尽量避免情绪的过分激动,声音的爆发力不能“过猛”,在1~6的音程跳跃时,应随着前4句音乐的旋律逐步往上扬起,在高音“6”处使情感从内心深处释放出来、迸发出来。

B1段是一个很优美深情的意境,所以演唱的声音要用“弱声”一个P的力度来表现,这时歌唱声音的位置还要拔高,感觉就像声音的位置是在头顶上、是在脑门心上。用一个P或者两个PP的力度来演唱,这是很高难度的演唱技巧,需要演唱者有极高的声音控制能力才能完成。

3.气息的控制

声乐界有这样一种的说法:唱歌就是唱一口气。这里说的一口气就是我们在歌唱时所指的“气息”,一般来说,歌唱的“气息”应该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即吸入的气息至横膈膜处(系皮带处的腰间)并保持,气息犹如一股气柱牢固地托着声音逐渐释放,通常是演唱一个乐句(一句词) 换一口气,譬如:“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换气接唱下一句“神奇的梅里神山恋着太阳”,以此类推。另外,还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这两种呼吸几乎不常用,但有的歌曲的某一句唱段需要做特殊的演唱处理,还是会运用的。

在演唱《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歌,气息的控制尤为重要。由于歌曲的旋律是舒缓连贯的,速度为中速稍慢,演唱起来特别费气,所以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很强的歌唱气息的控制技能。

A段的歌唱气息应保持在横膈膜周围,用气息托着声音走,这时气息不能上浮至胸部,声音的位置越往上顶,气息的气柱就越往下拽,形成一个相反的力量。注意气息的控制不能僵硬、死板,应是一个富有弹性(犹如橡皮筋一样)的呼吸,用这样的呼吸演唱出来的歌才动人、才优美。

到了B段的高潮部分,气息的释放随着音高而加大用气量,这时的气息释放绝对不能过猛,不要一口气跑光,气息要牢牢保持在横膈膜周围,即使是高音唱完了,感觉气息还留有余地。

B1段由于是用“弱声”(小声)演唱,所以气息的要求就更高,难度也更大,在演唱时同样是气息托着声音走。由于是用一个P的“弱声”演唱,喉头很容易出现僵硬的状态,这时的呼吸就应该是流畅的,控制的力度稍微小一些。

A1段结束句的演唱处理,有着不同的演唱版本,有的是循环反复渐弱隐去、有的是反复一遍后结束。我认为最能体现这段旋律余音缭绕、渐行渐远的意境,应该是在反复“啦呀啦呀啦—啦呀啦—”后,最后一个音“6”翻高八度用假声来演唱,做渐弱渐慢处理。假声演唱的气息控制方法同上。

猜你喜欢
唱法乐句气息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自然的气息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春的气息”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