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他是亿万富翁,却为助学住进出租屋

2018-01-24 13:58整理圆活
至爱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家炳港币助学

整理|圆活

在中国教育领域,香港企业家田家炳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不是因为他有显赫的财富或商业成就,而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令人遗憾的是,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先生出身客家世裔,幼承庭训,敦品励学,从小就有做好人好事的理想。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学校或其他地方张贴的记录捐赠事迹的“芳名录”,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也要成为芳名录上那样的人。

创业之初,在自己的孩子还睡着拥挤的上下铺时,他就开始关心别人孩子的生活,不断推动各种福利工作。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80%的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基金会资金来源主要是田家炳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献,从不向外筹募,每年会将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用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2001年香港“金融风暴”后,他决定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助学。当时,他有20多个子孙在香港,子女们不同意卖别墅,但他觉得助学比什么都开心。据悉,按照当时香港的房价,那房子的价格可能超过1.2亿元港币,但是为了尽快换成现金,他把价格降到了5300万元港币。后来买方给了他5600万元港币,是被他的慈善之心打动,所以就加了300万元港币。而他自己则租了小公寓住。

田家炳在接受访问时回忆说:“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已经做了计划,所以我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间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为了把钱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素有“吝啬”的美名:他在生意场上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80岁大寿也不摆酒;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出差都是用自己带的肥皂。他谈道:“花钱多的时候,物品浪费的时候,自己心里都会很不安。”

虽然对自己吝啬,但田家炳却捐出了自己80%以上的财产,在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区捐资兴建了1000多个项目,捐资数目高达10多亿元。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的财富,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猜你喜欢
田家炳港币助学
造梦小屋
因小失大
嘉德(香港)春拍收获3.72亿港币
香港苏富比春拍录得37.8亿港币
换新钞
天上有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索罗斯又来了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