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2018-01-24 10:44
种子 2017年11期
关键词:蔗茎桂糖宿根

, , , , , , , , , ,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蔗糖业为广西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1]。选育高产、高糖优良甘蔗新品种,是目前提高甘蔗单产、增加蔗农收入、提升甘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甘蔗品种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应性,其农艺、产量性状等由于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其糖分等品质性状也会受环境影响,分析这些性状的稳定性和甘蔗品种的区域适应性,对客观全面地评价甘蔗品种种性、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的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区域试验是评价甘蔗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2-3]。

前人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过甘蔗、玉米、油菜、小麦等作物的高产、稳产性[4-8],认为高稳系数法把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能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这与甘蔗育种目标一致,实践证明符合生产实际,所以,它不失为目前评价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4-8];但刘帆等[9]通过对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及AMMI模型3种分析方法的对比,发现高稳系数法侧重于反映品种(系)的丰产性,虽然实用性较强,但稳定性劣势易被高产掩盖,而变异系数法侧重于揭示产量的稳定性信息,结合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法计算简便、直观易懂,但其可靠性较难保证。因此,采用高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2013—2014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46号(桂糖06-244)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崇左几个广西甘蔗主产区的蔗茎产量、含糖量、蔗糖分的表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客观全面地作出评价,为其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方法

按照“五圃”制常规杂交育种程序,2006—2012 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选育研究,2013—2014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地点分别设在南宁、柳州、百色、崇左、河池等蔗区,试验以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ROC 22)为对照,先后进行2 年新植、1 年宿根的区域试验。区域试验田间设计时采用随机区组法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4~5行,行距1.0~1.2 m,行长7~10 m,小区面积35~50 m2,边排设1 排保护行,边际设2~3 行保护行。11至1 月进行甘蔗蔗糖分分析,收获时测定实产。

注:“*”表示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图1 桂糖46号蔗糖分

1.2 统计分析方法

1.2.1 高稳系数法[4]

高稳系数计算公式为:HSC=(X-S)/1.1Xck×100%;其中:HSC为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X为参试品种多点平均值,S为产( 质) 量变异标准差,Xck为对照品种多点平均值。高稳系数值越大,表明品种的产(质)量稳定性越好。

1.2.2 变异系数法[5]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为:CV=S/X×100%;其中:CV为参试品种的变异系数,S和X分别为参试品种多点平均值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小的品种是稳定品种,若兼具较高的产量,则为较理想的高产且稳定品种。

数据处理采用Excel 和SPSS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在2 年新植、1 年宿根区域试验中,桂糖46号的蔗茎平均产量、平均含糖量都比对照明显增产(糖)。在全区各点平均单产为103.29~120.31 t/hm2,比ROC 22 增产17.02~21.21 t/hm2,增幅达16.48%~24.0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新1宿平均单产为115.89 t/hm2,比ROC 22增产18.89 t/hm2,增幅达19.4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全区各点平均含糖量为15.70~16.99 t/hm2,比ROC 22增糖2.33~3.34 t/hm2,增幅达16.44%~27.02%,除2014年新植外,其他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新1宿平均含糖量为16.39 t/hm2,比ROC 22增产2.89 t/hm2,增幅达21.4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1)。蔗糖分方面,除2014年新植蔗1月外,其他年份各时期桂糖46号均略高于对照,除12月的2新1宿平均糖分外,其他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图1)。

可见,广西几个甘蔗主产区中,桂糖46号具有非常优良的丰产性,相比ROC 22号,其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增产(糖)非常明显,蔗糖分略高;在所有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数据中,桂糖46号宿根蔗的增值、增幅均为最大,说明其优势在宿根蔗更突出。

从2 年新植、1 年宿根区域试验,以及2新1宿试验平均结果来看,不论是蔗茎平均产量还是含糖量,桂糖46号的高稳系数均比对照高。蔗茎产量的高稳系数为91.48%~95.53%,比对照高30.73%~34.15%;含糖量的高稳系数为90.85%~96.84%,比对照高32.42%~35.56%。同时,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变异系数均比对照小,进一步验证了桂糖46号在蔗茎平均产量、含糖量方面有优良的稳产性能,受环境影响小,适应性较广(表1)。

桂糖46号在11、12月以及11—1月平均蔗糖分的高稳系数均比对照高,除2014年11月宿根蔗外,其他的变异系数也均比对照小,说明桂糖46号在11、12月以及11—1月平均蔗糖分的稳定性比对照略好;1月蔗糖分2014年新植蔗和2新1宿平均蔗糖分的高稳系数略低于对照;相应的,其变异系数高于对照, 2013年新植蔗、2014年宿根蔗的高稳系数高于对照,但2013年新植蔗蔗糖分的变异系数大于对照(表2),说明桂糖46号1月蔗糖分的稳定性与对照相当或略低于对照。总体来看,桂糖46号蔗糖分的稳定性方面还是优于对照,宿根蔗蔗糖分的稳定性表现更好。

表1 桂糖46 号产量、含糖量及其稳定性

植期品种 蔗茎产量 含糖量(t/hm2) X(t/hm2)±ck(t/hm2)±ck(%)HSC(%)CV(%)X(t/hm2)±ck(t/hm2)±ck(%)HSC(%)CV(%)2013年新植GT46118.83±3.57**18.0717.9394.7511.6216.99±0.87**2.8720.3396.8411.48ck100.76±4.41——64.0216.9514.12±0.93——64.4214.732014年新植GT46120.31±3.57**17.0216.4895.0110.2716.50±0.902.3316.4494.2311.03ck103.29±5.64——63.2918.9214.17±1.67——59.6923.502014年宿根GT46109.41±5.33**21.2124.0591.4818.8715.70±1.5*3.3427.0290.8521.27ck88.2±4.96——57.3321.7712.36±1.26——55.2922.732新1宿平均GT46115.89±2.56**18.8919.4795.5314.3416.39±0.64**2.8921.4194.2814.58ck97.00±2.98——61.9019.9113.50±0.71——60.0719.78

注:表中“*”和“**”分别表示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表2 桂糖46 号蔗糖分稳定性

植期品种 11月 12月 1月 11月—1月平均 HSC(%)CV(%)HSC(%)CV(%)HSC(%)CV(%)HSC(%)CV(%)2013年新植GT4687.304.9488.536.5785.857.0787.445.94ck82.418.4480.018.2785.294.6782.816.862014年新植GT4684.427.9287.964.6084.385.8586.285.34ck81.109.9884.965.1788.513.9885.485.712014年宿根GT4687.877.3090.681.3788.733.3490.832.10ck84.932.6486.563.6885.764.7386.492.922新1宿平均GT4686.636.6288.724.5786.235.4788.044.66ck82.337.5983.795.7486.624.3985.015.02

3 小结与讨论

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分析桂糖46号稳定性的结果基本吻合,除2013年新植蔗、2014年11月宿根蔗的蔗糖分数据高稳系数大,但其变异系数也比对照大外,其他的数据在高稳系数大时,其对应的变异系数就小,得出结论一致。因此,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丰产性好的前提下,稳定性好的品种适应性广,可推广的范围大;而稳定性不理想的品种则只能在其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2]。综合来看,桂糖46号是一个蔗糖分比ROC 22号略高,高产、稳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同时,其脱叶性好,可自动脱叶到上部,抗倒性较强,既可人工收获又可机械收获,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1]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等.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0):1 770-1 775.

[2]张华,罗俊,袁照年,等.国家甘蔗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8,29(6):744-749.

[3]刘晓燕,梁强,李毅杰,等.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宿根蔗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37-42.

[4]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定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5]王兵伟,时成俏,覃德斌,等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J].种子,2009,28(1):105-108.

[6]杨金慧.用高稳系数(HSC)法分析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J].陕西农业科学,1998(6):5-7.

[7]周强,李生荣,任勇,等.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品种绵麦37的高产稳产性[J].小麦研究,2011,32(1):21-26.

[8]谭芳,黎焕光,谭裕模,等.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99-101.

[9]刘帆,袁玉顺,杨俊青,等.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方法比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4):597-603.

猜你喜欢
蔗茎桂糖宿根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2020~2021年试验表现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2015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新植试验表现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