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方寸小天地“翻转”古诗大课堂

2018-01-24 13:42林红宾
考试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交互古诗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已经是现代课堂的一种新的模式。传统的基于鼠标和键盘的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而“触屏一体机”完全摆脱鼠标和键盘,为教学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特别是这项技术改变了以往多媒体不能批注的缺点,能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随机应变。本文主要针对“触屏一体机”的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相关的研究,通过拖拉聚焦、搜索配乐、剪辑查阅、标注示范等功能来抓诗眼,悟诗情,入诗境,醉诗韵来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触屏一体机;古诗教学;交互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它们生动凝练的语言、清新深远的意境、优美和谐的音韵,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在学生当中不绝于耳。在当今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里,“触屏一体机”的诞生无疑是古诗教学的一把利器,外观上,它是一台大屏液晶电视,但内部却是集先进的触摸屏、音响、投影、计算机等为一体,实现网络、实物展示、交互性白板等功能。“触屏一体机”与古诗课堂的融合,犹如构建了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让学生“穿越古今”,使古诗教学从单调枯燥走向异彩纷呈。

一、 拖拉聚焦抓诗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大凡“诗眼”,炼字精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抓准“诗眼”,就能势如破竹,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无穷魅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将丰富多彩的媒体再现在小小屏幕中,教师只需站在“触屏一体机”前,选择最合适的电子白板交互手段,如拉幕、聚光灯、遮盖、书写、圈画等,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陆游的《示儿》,它以遗嘱的形式,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学生不易把握这首诗的关键字眼,我利用“触屏一体机”的拖动功能,将图片“?”属性设置为“无限克隆”,请学生上台来拖拉“?”至古诗中的几个字眼。在解决学生疑惑中,我将这几个字眼同时摆放在主页面上,进行指导:“死”了怎样?“悲”的是什么?谁“定”?“告”谁?“告”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放大缩小,灵活便捷。通过这些字眼的随机缩放呈现,学生深刻把握诗歌的要义主旨。最后用聚光灯的效果,聚焦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这个诗眼,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因“不见九州同”而无比悲愤的爱国情感。

二、 搜索配乐悟诗情

一首诗,要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首好歌,往往能激发感情,产生共鸣。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网络的资源丰富,很容易就能找到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为豪放诗配上高昂激情的曲子,为沉郁的诗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为清丽的诗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这些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特殊的艺術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所呈现的边塞生活,离都市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对诗中所刻画的情景缺少直观的感受,这样大大削弱了边塞诗的苍凉与悲壮。我通过“触屏一体机”的插入音乐功能,播放一首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该曲调荡气回肠,节奏激越昂扬,生动形象地再现英雄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气势雄浑的旋律响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境界中去,仿佛看到了“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荒凉,倾听到战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呐喊。学生在这豪迈与悲壮的课堂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这就是多媒体与古诗教学完美融合所产生的效果。

三、 剪辑查阅入诗境

古诗韵味悠长,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柔和细腻,时而萧瑟苍凉,把一幅幅意境构筑得栩栩如生,所以意境是诗的灵魂,入境是读诗的根本。用传统的讲解、描绘,只能停留在语言的层面或游离于诗的本身意境,这也是语言文字信息媒体的遗憾。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后,往往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制作成视频,渲染氛围,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柳宗元的《江雪》,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将“触屏一体机”融入课堂教学,运用视频播放功能,播放事先精心制作的视频剪辑,用推镜头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千山层叠、万径盘曲的冰雪天地,再给垂钓老人以特写镜头表现其悠闲自在。幽静的自然环境和傲雪独钓的渔翁构成了一幅“人景俱奇”的画面。接着,通过查阅资料的功能获取诗人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随后利用手中的触摸笔圈画“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细细品味,学生的思绪随着诗句解读的深入,穿梭古今,悄然理解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四、 标注示范醉诗韵

古诗的韵律是指诵读时悦耳动听,富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乐感,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得以实现的。仄起平收,那是比较低沉的;平起仄收,那是比较高昂的,读起来回味无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与现代多媒体相融合,让文本中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文本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渗透到学生心里,在读中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悲同恨,感受到古诗的韵味。

例如在指导朗读《泊船瓜洲》时,让学生自己先划分节奏,标出韵脚,进行朗读。教师在巡视中用手机拍摄部分学生标注情况,通过云技术现场反馈到屏幕上,使用触摸笔,用不同的符号标示诵读中需要注意的停顿起伏、强弱反复,指导学生体会并随之尝试练读。用“触屏一体机”播放徐健顺的吟诵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的诵读示范。全班学生轻声跟读,反复诵读,把握着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速的疾徐曲折,陶醉在古诗的音韵之中。

方寸屏幕,是一个声、光、情、景相融合的美妙世界,我们教师必须抓住这把利器,跟得上弄潮儿的方向,让古诗教学更加鲜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真正丰润起来,让几千年的历史距离在学生心中化为无形。总之,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正向着动态化、交互化、高效化发展,真正做到“触摸”方寸小天地,能“翻转”古诗大课堂。

作者简介:

林红宾,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互古诗教学
实验激发思维 问题交流智慧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大学英语教师“交互”信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